也谈低利率(上)——现在的“低利率”?

本文为专门探讨中国银行业所谓“低利率”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这是本文的上篇:《现在的“低利率”?》

---------分割线------------

最近,我发现网络上忽悠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盈利能力会大幅减弱的帖子一波接一波。一个个装作很牛逼的样子,动辄教育别人中国要进入低利率时代,然后列举世界上低利率环境下的国家,例如:日本,欧洲各国,其本国银行是多么多么的悲惨。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珍爱生命远离银行。

但是,究竟什么是低利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究竟是存款利率低还是贷款利率低还是拆借基准利率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既然没有人能够准确地给出低利率的定义,那么我更倾向于认为多数媒体都是在以讹传讹地贩卖焦虑。而借低利率为借口妄言银行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的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的银黑而已。之前这群人曾经的借口包括:隐瞒坏账,利润占比过高,房产崩盘会带来银行崩盘等等。

既然没人能够给低利率一个准确的定义,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我们通常来举例的2个低利率经济体的共性:

日本:从1991年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的10年,20年,30年。其名义经济增长率从1991年后从没有一年高于3%,甚至在好几个年份出现负增长,而通胀也是长期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于此相对应,日本央行的基准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长期维持在0。更是在2016年将基准利率下调为-0.1%,正式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瑞士:从我收集到的资料看,1971年开始到2018年这将近50年内,瑞士的GDP增速是围绕着1.5%的中轴波动高的时候能到4%,低的时候-2%,如下图1所示。瑞士央行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央行负基准利率。

也谈低利率(上)——现在的“低利率”?

图1

不难看出,实行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国家其共性是GDP增速非常低,以至于实体经济没有利润空间来支撑贷款利率和银行的净息差。从宏观角度看银行的利润来自于实体经济从自己的利润空间中切割一部分给了银行。国家的GDP增速可以近似看作企业的实际获利空间,所以当GDP增速过低的时候,市场自然进入到超低利率状态下。

有人可能会说,那美国最近几十年的GDP增速也不高,为何银行的贷款利率还可以维持在3%-4%以上。其实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迷惑过,后来自己想通了。决定贷款利率的应该是名义GDP增速,而不是实际GDP增速。以美国为例,虽然它的实际GDP增速很少超过3%,但是其通胀还是保持在2%的合理水准。这样美国的名义GDP增速就可以达到接近5%的水平。

回到中国的现状看,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近年来持续下行,但是即便如此,中国的名义GDP依然保持了8%左右的增长。由此来看,中国的经济其实可以支撑的贷款利率水平应该远高于目前的4.05%的水平。所以说中国现在要进入低利率时代的人绝对是杞人忧天了。起码在20年内,中国的名义GDP增速都不会降到5%以下去。如果说低利率时代,其实中国最近30年一直处于相对“低利率”时代,只不过多数人根本没感觉到而已。当然,这里的“低利率”是打引号的。这个话题我们在中篇里继续展开讨论。

想拥有证券低佣金的点击“粉丝福利”子菜单,刚刚上线了第二家国内券商的投资渠道。目前,粉丝福利提供2家国内顶级券商,1家海外券商的低佣渠道,必有一款适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