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孩子被寵壞,爸爸媽媽是根源,減少抱怨多些陪伴是關鍵

因為我工作的原因,單位已經復工了,可孩子們都還在假期當中。單位裡也有許多雙職工家庭,因為上班沒法照顧孩子,所以就只能把孩子送到農村老家去,讓爺爺奶奶代為照看,這樣來說也是相對比較安全。

有這樣一個同事,第一天剛把孩子送回去,第二天又請假把孩子接回來了,原因是孩子不願在老家,一天裡打好幾遍視頻電話哭訴,告訴爸爸媽媽,奶奶家不好,奶奶家哪裡都不和她的意,讓爸爸媽媽第二天必須來把她帶回去,要不然就一直哭下去。

沒辦法,小兩口一看孩子哭的厲害心疼的不得了,就趕緊回家把孩子接回來,夫妻兩個人輪流著請假回家看孩子。工作上的事情能拿回家的就拿回家做,現場做不了的就只能找別人幫忙了。

雖然同事經常跟我們吐槽被孩子的任性煩死了,可是每一次孩子任性時又一次次沒有原則的妥協。其實孩子回來的原因很簡單,老家吃喝玩耍沒有在城裡家裡自在而已。

孩子被寵壞,爸爸媽媽是根源,減少抱怨多些陪伴是關鍵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此,有的孩子在爺爺奶奶家就生活的很好,雖然也會打電話說想爸爸媽媽了,但是當爸爸媽媽告訴他現在疫情嚴重,爸爸媽媽復工後,接觸的人也多,所以在老家待著會比較安全時,也能理解和欣然接受。

作為父母,你們有沒有被這樣的問題煩惱過:面對孩子可能各種無原則的寵愛,寵的時間長了,又會覺得孩子有很多問題?

生活當中我們也會發現一些現象,如果父母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飯,那孩子在家吃飯的時候一定是存在餵飯這種情況;如果父母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那平時生活中肯定是父母幫他做的太多;如果父母抱怨孩子什麼都想要,永遠都不滿足,那肯定是父母毫無節制的給予........這些都是孩子被寵壞了的表現。

孩子被寵壞,爸爸媽媽是根源,減少抱怨多些陪伴是關鍵

網上給孩子總結了幾條把孩子被寵壞的家長都有這幾種心理,看看你家的有沒有中招。

  • 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對待,事事以孩子為先,好東西都是放在他一個人面前,一哭鬧就全家出動去哄。
  • 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輕易滿足,妥協。
  • 凡事都替孩子做決定,孩子小的時候替他決定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到孩子大一點,替孩子決定選文理科,上什麼學校,去什麼單位工作。你剝奪了孩子思考及選擇的權利
  • 幫助孩子推卸責任,孩子磕到桌角哭了,你選擇打桌子,犯了錯誤,總是一句話“他還是個孩子”
  • 當面袒護.爸爸管孩子的時候,媽媽會護著,媽媽懲罰孩子的時候,奶奶會出來說清。在孩子本該受教訓的時候,常常有人充當“保護傘”和“避難所”
  • 不讓孩子做家務,有多少過分護短的父母,就有多少誤入歧途的父母的孩子
  • 別人家都是寵著孩子的,如果把孩子管的太嚴厲,怕孩子長大會吃虧或者是平時因為各種原因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所以儘可能的補償

是不是有許多家長中招了呢?面對這種寵壞孩子的行為,家長應該怎麼做,調整目前狀態呢?

1. 父母要有選擇性的滿足孩子,為了正確三觀,孩子的要求合理的可以滿足,無理的不能滿足,家長一定要遵循原則

2. 給孩子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3. 對孩子獎罰分明,並且家裡所有成員都要堅持。表現好要表揚,做錯事要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

4. 讓孩子做選擇,家中大小事都可以讓孩子來參與意見。

當然了,也有許多人會說不要扼殺孩子的天性,老梁說過:如果你回到家裡看見孩子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那不是孩子,那是怪物。

孩子被寵壞,爸爸媽媽是根源,減少抱怨多些陪伴是關鍵

對於教育孩子我們不能太過放縱,但也不能處處限制,否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那父母應該怎麼樣寵孩子呢?

1.充分陪伴

所謂的充分陪伴並不是說時間的長短,而是說陪伴的質量。因為很多現實原因,有很多父母是無法做到全程陪在孩子身邊的,可是當你陪在孩子身邊時,一定要專注,可以一起玩一起鬧,但是鬧完也要一起收拾“戰場”;站在孩子的立場感受他的喜怒哀樂。

2. 孩子做了對的事情的時候要毫不吝嗇的誇獎。

樊登老師說過“塑造一個人的行為最重要的手段,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如何批評他,而是在他做對的時候告訴他為什麼是對的”。這種口頭表揚的方式是特別有助於塑造孩子行為的。但是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輕易的用物質來進行賄賂。

3. 尊重孩子選擇權

不要總覺得孩子小,就不給他選擇的權利,剝奪了選擇權就是剝奪了他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就能得到這些權利,從小事上尊重孩子的選擇,長大才不會盲從。

孩子被寵壞,爸爸媽媽是根源,減少抱怨多些陪伴是關鍵

如果你是懂得“寵”孩子的父母,那真是孩子最幸福的事了,如果你還不是,那就為了孩子好好努力吧。共勉!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