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抗擊非典後再援疆,如今開赴武漢錦州市第二醫院吳麗豔堅守戰“疫”一線


  

(李晶 首席記者關寧寧)微笑的臉龐、溫柔的眼神、和氣的話語,精湛的醫術,這是熟悉錦州市第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吳麗豔醫生的人對她的印象和評價。如今奮戰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病區的她每日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只能透過護目鏡看見一雙眼睛,就連朝夕相處的丈夫和母親也只能通過防護服上的名字來辨認。
  2003年,吳麗豔參加抗擊非典時是該院發熱門診的主力成員,也是當時最年輕的醫生,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18年她參加援疆,對口支援塔城地區裕民縣人民醫院。在艱苦的環境中,用自己的專長為當地人民提供醫療和保健服務,並向當地的醫生傳授最新的醫療知識。今年春節,在得知遼寧省組織重症醫療隊援助武漢後,她又一次挺身而出,報名參加。2月1日23點33分,她接到即將出發的消息,成為醫院馳援武漢的第一人。2月2日中午,吳麗豔隨遼寧省重症醫療隊乘專機當晚抵達武漢,2月4日下午,她和隊友們開始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兩個重症病區。
  這兩個重症病區是為應對急劇增加的重症病人由其他科室改造而成,由於條件所限,沒有負壓病房,通道設置也不完全合乎規範,這就要求更加註重個人防護。接管後根據要求擴大收治,原本每個病區15張床位,已經收治近40名患者……而他們每班只有兩三名醫生,四班三倒,每班8小時,每天都在上班,即使簡單的查房,至少也得三四個小時,如果趕上有搶救,時間就更長了。重症病房大部分是高齡患者,有的只會本地方言,所有這些困難,她都在一點點克服。

  每次上班提前一小時準備防護,交班後在單位消毒洗漱一小時,回駐地再消毒洗漱,下班後3小時才能吃飯。吳麗豔第一天上班午餐後就出現腹瀉,她平時胃就不好,每次上班都是吃著胃藥,12個小時不吃不喝,後半段時間尤其難熬,低血糖引起睏倦,但還要想方設法打起精神。每次下班都是又累又餓,除了補覺,什麼也不想做。由於使用酒精消毒的次數特別多,手部乾裂了。乳膠手套有滑石粉,戴的時間長,加上出汗,手背起了各種過敏的疹子。
  雖然工作是辛苦的,但她們陸續迎來了治癒出院的患者,部分輕症患者轉入下一級醫院治療。她說,那一刻,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