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之下,为什么有人等着破产,有人却能日入百万?

影子A先生


资金链充裕是多么重要!所以不管做啥投资,都需要留一手!居安思危的意识要加强!



金陵小郡


这个问题问的我思绪万千

疫情期间,我感觉我就是等着破产的那个人

因为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同行业有人分析就算疫情在3月份结束,我们这个行业今年可能也要到10月份以后才可能有盈利!

可能我身边都是些普通人,隔离在家没有收入的有,已经上班赚工资的有,也有生意没有受影响的……,但是这个期间日入百万的在身边还是没听到有,也许有在闷声发大财的没透露风声给我[捂脸]

但是,有人等破产有人日入百万这个情况并不是就疫情之下才有的呀,没有疫情的时候这种社会状态也是正常吧?

成功总是有道理的,不成功都也是有原因的!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很多人带来了危机,但是同样也会蕴含很多机遇!

我在等破产的同时也和大家一起在等春天,一起在等机遇!




健康康爱狗狗


十年前有人告诉我,钱放银行是S B,不拿去做生意。

五年前有人告诉我,钱放银行是S B,不拿去放利息。

三年前有人告诉我,钱放银行是S B,不拿去买房子。

好吧,十年前拿去做生意的,多半亏了;五年前拿去放利息的,多半血本无归;三年前买房的,估计这个疫情季很难耗下去。

中国人几千年来储蓄的习惯,因为十年来的房价飞涨而被打破,但是真正能够让一个家庭度过危机的,都是储蓄。

有企业说自己要倒闭了,那家北京著名KTV已经准备破产清算了,为什么他会倒闭?因为企业没有现金了。企业为什么没有现金了,因为没有进账了,没有进账就没有了现金。确实是现金流断了,但是真正倒闭的原因却是没有现金。

老百姓说自己要去上班了,为什么要去上班了,因为没有收入了,没有收入了就要去赚钱,不然房贷车贷全家等着吃饭呢。

储蓄,永远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财富,特别是应对这种突发的情况,要保证自己的现金至少坚持六个月到一年。

有个朋友的父亲心脏不适,拉去医院,医生说要搭桥了,马上交钱,交多少钱用多少钱的耗材,由于没有现金,只能凑合着用,以后还得再受一次罪。

最新的纪录片《中国医生》里的那个人,父母烧伤,医生建议做一次植皮,但是孩子放弃了。为什么?没有钱了,资金全部投进了工厂,就差几万。

很多企业熬不过寒冬。刘强东前额的那缕白发哪来的?缺钱愁出来的,熬过去就好了。

很多人做生意喜欢借钱做,甚至借高利贷做,先买车,把门面撑起来。但是呢?最终都是一塌糊涂。

真正高明的老板总会留够自己所需要的现金流,晋商会把银子存起来,非生死光头不能用,这就是流浪地球的饱和救援,自动化系统里的冗余配置,确保万无一失。

曾国藩打仗讲究结呆阵、打硬战,王翦出征出国非军马齐备六十万而不干,这也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总结出来的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粮草怎么打仗?

现在的人,在各种理财顾问的忽悠下,在房地产中介的忽悠下,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不靠杠杆怎么赚钱?从来没人提醒你,杠杆是有风险的。一旦无法承当这个风险,这个杠杆就会垮掉,你的不动产很快就会成为抵押物,五折、三折出售。而往往是那些手头掌握现金的人,低价抄底的最好机会。


小小小金哥哥


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的,疫情发生后,可能会对一些企业形成致命打击,也可能会成就一些企业,所以危机之中,既有危险又有机会,关键看运气。

比如苏州一家口罩企业,因为债务纠纷,已经停产570天,但是疫情发生之后,各地口罩供应紧缺,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用了96个小时就实现了复工生产。

现在这家企业每天能生产kn95口罩2万个,一次性无纺布口罩10万个,按照现在口罩的价格,这家企业日入百万是没有问题的。

从这里看,实际上和企业管理没有任何关系,单纯就是运气的问题,恰好是一个口罩企业,恰好遇到了呼吸道传染疾病,恰好有人愿意出资。

我一个同学经营影院业务,一直做的不错,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电影院已经全部关闭了,想转型也没有办法,只能等待疫情过去。

现在看新冠病毒非常狡猾,一是潜伏期,有长有短,难以琢磨;二是无症状感染者也会传染别人,很难防范;三是治愈出院者进行再次核核酸检测,有的仍然会在有阴性变为阳性。

从这种情况看,像影院这样的企业,现在几乎看不到复工希望,虽然他也在考虑如何应对,但是确实找不到很好的转型方案,即便转型也有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投资浪费,真的是进退两难,只有坐等。

本来好好运营的企业,因为发生了疫情,彻底改变了命运,这也纯粹是运气的问题,和管理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很多行业都有发生,比如现在的股票和基金,有的人是日入百万,也有人赔得一塌糊涂,这些除了运气之外,和个人的投资方法还有一定关系。


互金直通车


2020年开年,各新闻、公众号、抖音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短短7天,电影,餐饮零售,旅游市场将损失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的4.6%,这还只是一部分行业...


餐饮巨头西贝面临现金流断裂,2万员工面临失业!


最后,导致朋友圈被这张图霸屏。

受疫情影响大的餐饮、旅游、酒店等这些行业,短期复工无望。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冷静,放下你的手机,少看新闻,少发声,这样也减少焦虑。

我们要在危机中看到的转机,并且积极寻找普通能用的补救方式,帮助我们重启2020。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只是我们没看透背后的规律。

比如,我们现在回头看2003年非典,全国上下一片恐慌,学校大规模停课,商场闭门不营业,旅游业几乎瘫痪,企业大规模裁员,平时车水马龙的首都街头,更是像一座魔鬼空城。


资本市场自然也是不用说了,股票全面跳水,整个经济陷入半死状态。

同年6月,一个神一样的男人出现了。

他投资4.8亿美金,以1.6港元(0.21美元)的价格买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经过四年漫长的等待,

2007年他又以13.5港元(1.63美金)的价格把这只股票全仓卖出。

整笔投资套现42.4亿美金,扣除成本4.8亿成本,净利润37.6亿美金(300.8亿RMB)。

这家公司叫,中国石油。

这个男人叫,巴菲特。

像这样的投资,老爷子还做过很多。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这句大家听过无数遍的股神投资宗旨,又有多少人能在恐惧来临时真正践行呢?

这是2月3日的股票市场, 一片绿海,两市3000只股票集体跌停!

有多少人吓得清仓,想避开下跌带来的风险,期待着抓住底部,再是市场真不给机会啊!

最近股市与实业的场景形成发反差,尤其上科技、云、远程教育、半导体,倍受关注。但,说这些,真不是鼓励大家都去买股票,大家都恐惧了,我得抓紧贪婪了。

就是巴菲特老爷子当年也是在6月,7月,才开始陆续购买中石油的股票的,也就是在疫情的病历增长人数逐渐消失,接近于零之后才开始做的布局。另外,就算是市场恐惧,股神也不是什么公司的股票都买,之所以选择中石油,是因为他本身就对石油股很有研究,曾和查理芒格一起对中石油做了多次资产评估,发现中石油市盈率被严重低估,安全边际很大,才做出的投资。

用大白话讲,就是巴老爷子对行业和中石油公司的价值知根知底,仔细琢磨计算后,赔钱的几率是5%,赚钱的几率是95%,才决定投资的。

所以,那些日入百成的,也是因为读懂趋势,善于布局,有充足的现金流,掌握了生存的法则:

1. 当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将是一次巨大危机时,往往却成了小部分人的转机。

2. 清晰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只做自己能力圈以内,看的懂的事,稍微略懂的也都一概不碰。

3. 从不做盲目的赌博,只做输赢不平等交易,给自己留下足够大的安全边际,犯错空间。

4. 一旦做出决定绝不后悔,耐心等待机会的孕育,和时间做朋友。

像这样改变人生的机会,其实存在于各个产业。


大侠简生活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疫情之下,很多人抓住机会狠赚了一把。但真正赚大钱的却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哪些。

现在大家都认为口罩,医护产品,网红视频,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这些行业赚大钱了,后悔自己没早入这一行,其实真干这个的也没赚多少钱。就拿口罩企业来说吧,还要捐赠,工人回来加班还有高加班费,还不能高价出售。

那么什么行业是这次最赚钱的呢?是股市金融市场。由于这次的疫情,相关利好行业容易炒作,大家人人都可参与。你看看医药概念,口罩概念,远程办公概念,网红概念相关的股票从年前到现在涨了多少?基本涨幅都是一倍以上。特别是港股中国医疗,三个交易日,最高涨幅就3倍。这种暴利,那个行业能比?期间的物品短缺不排除有财团从中炒作。


曦臣


疫情之下,不受影响的是大富豪和农民,因为富豪"有家底,有固定资产周转,和符合高科技发展网络营销,疫情对他们生活没有影响,反而创造更好的生财之道,贏得更多资金。农民有自己土地和家园,吃喝用不愁,发展农田种植大米、蔬菜、果园等等,创造不菲的财富。只要看准国家发展趋势,日入百万也很简单。那些有车货房贷的人,生活压力大,不知能坚持多久?总之,疫情之下,手中有钱很重要,起码不会为了生计而着急!



何莉琼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人才就挣什么样的钱,同在蓝天下,都是现代人,有人成了富翁,有人还在苦苦挣扎,好的先天条件也是一个人容易成功的筹码。不知变通,坚守旧规,不转化新思路,顽固死板,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淘汰!





田野小屋


在潮水退却的时候,肯定能看出谁在裸泳!在疫情下还能日入百万的人他肯定在疫情之前能够日入千万的人,而且是绝对有能力的人,不是那种侥幸赢得道到的财富。比如雷军,任正非他们,疫情对他们肯定也有影响,但会让他们瞬间破产吗?还有是一种没有具备绝对能力的人,可能在疫情之前,能日入百万,但可能在这次疫情发生的时候,会把他所有的钱亏的干净,这就是区别!比如,很多做实业制造的。


二俵哥


疫情无情人有情!这个财你想发其实只要人脉圈子不是很少,费点心思都能找到一些渠道。

而且网络上的新闻也能看到很多口罩等医护用品的新闻,一层套一层,环环相扣的套路。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对的起自己的人生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