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什么是文化人?学历高就是文化人吗?

文伯的春天


我眼中的文化人,既有“高大上”的气质,更有“真善美”的良知。

文化人的“高大上”:我眼中的文化人不一定都有高学历,但是都曾博览群书,他们境界更高、视野更大,具有顽强向上的勇气和定力!高尔基曾经说过:“我读书越多,我和世界就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就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因为读书,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体会到千万种情感;因为读书,我们远离浮夸,学会与自己相处;因为读书,我们连接个千万个未知、与古往今来的伟大灵魂对话,收获更广袤的生命;因为读书,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心灵总有归宿;因为读书,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登高望远,自然是豁然开朗!文化人的“高大上”,体现在其面临现实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时不会怨天尤人,体现在其面临个人前进中的挫折失败时不会一叶障目,体现在其面临社会生活的威逼利诱时却总能岿然不动!

文化人的“真善美”:我眼中的文化人不一定都有高学历,但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懂得“真善美”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文化人求真,既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世间万物,也能够锲而不舍地修身养性;既能够客观地认识他人,又能够地真实地感知自己。文化人向善,“人之初,性本善”。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文化人向上向善,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宁与平衡。文化人懂美,真正的“美”在于心灵,而不在于外表,至真至善便是至纯至美,美是“真”和“善”的融合汇聚,也是“以文化人”的终极目的!

 








云卷云舒云起


判定什么样的人是文化人,首先我们得对文化的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在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面就提到文化的属性。后来改编拍成电视连续剧《天道》,在这部剧里丁元英曾提到“文化属性”,可谓是将文化体现得淋淋尽致,在这部剧里丁元英就是个十足的文化人。他提到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概念,“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放眼社会上的强者和弱者本质上和其自身的文化程度并无关系。

文,在哲学上有着“纹理”的解释说法。“纹理”从自面上研究就是“痕迹”。所有事物的纹理就是它运行过的痕迹。我们再延伸一步来说痕迹其实就是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万物皆有其道,宇宙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有其运行的规律。所有的“强者”都是能很好的掌握规律的人,能够掌握规律就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不管是在工作上、事业上以及生活上皆是如此。在工作上你能掌握工作的规律,你就是工作上的强者;在事业上你能掌握商业的规律,你就是商业的高手;在生活上你能掌握生活的规律,你就是生活的幸福者。这就是真正“文化人”最大的特点。

很多人错把学历当文化,这是个错误的认知。

学历,只是过程,只是经历。而文化却是实践,是经验,是总结。若能将所学之识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并持续产出对人类对社会有用的价值才能算是个文化人。

所以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文化人,而成为文化人学历也不是关键。




龙门天成


文化不是学历,不是经历,也不是阅历。

过去有人曾讲,文化是这四句话:

  • 培植于内心的修养
  • 无需提醒的自觉
  •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时至今天,再没有人给出过更加通俗易懂的话来给文化定义。确切的说,文化一词,确实不是一句半句就能够表述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至于文化人,更是各有千秋。就我对文化人的理解在此向提问老师予以回答,请赐教。

  • 年代不同,认知有别。小时候,七十年代,在农村长大。那时,念了几年书,会写毛笔字,尤其春节贴对联都去找这个人给写,人家都说这个人是文化人。再者谁家有个结婚生子的事,都会找一个人帮助张罗,也说这个人是个文化人。这些都是教导人们多读书。
  • 地域差异,说法不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博大精深,但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说法,比如赤峰讲究的是红山文化,山东讲究的是“孔孟之乡”……这些都是督促人们积极向上。
  • 站位层次,理解分明。格局不同,理解也就不一样。站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文化,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诚信友善就是文化。这些在告诉人们爱岗敬业、尊重他人。
  • 岗位职责,定位迥异。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文化也是这样。站在建设银行员工的岗位上,善建者行,成其久远,强调的善文化,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就是文化,站在建设银行客户的定位上,享受金融服务、开启幸福生活是文化。这是在传递真善美的文化。

文化,是个大命题,需要不断研究;文化人,是大格局,需要持续锤炼。文化可以学习,文化人需要塑造;文化能够学到,文化人很难做到。让我们在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进步,不断修炼,增强文化自信,做好我们的每一天,迎接美好的未来。


做有本事的老实人0


关于什么是文化人,我最最欣赏的回答,是作家梁晓声的四句概括: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01

一位叫做“Judy”的空姐,在微博上讲了一件关于刘诗诗的趣事。因为是空姐,在飞机上服务,Judy常会遇见各种大咖和明星。

但这些大咖和明星都没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前几天,她遇见了刘诗诗。那一天,刘诗诗坐的头等舱。飞机落地后,Judy去整理头等舱时,赫然发现:刘诗诗座位上的被子竟然叠得整整齐齐。

Judy一下就被电到了:“以前头等舱的客人,都是把被子团成一团,扔在脚底下就走了,没想到诗诗竟会叠放整齐,我好感动。”

坐头等舱的人,一般都是很有身份的人,但是你看,叠被子的人却这般少,偶尔有一个,空姐就会感动半天。

02

五一,陪妈妈逛街时遇到一位流浪歌手。

听完一曲后,我走过去,随手把五元零钱扔进了那帽子里。

但接着,妈妈的举动让我大吃一惊。她走到帽子跟前,慢慢蹲下身子,轻轻将两个硬币放进了帽子里,并微笑着向流浪歌手点头示意。

我妈,没有念过多少书。但这一刻:我实在输她太多。对比这几件事,我想起了白岩松的一句话:“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03

吴小闲讲过另一个感人故事。一次,他跟着老总去谈业务,午餐时,便在酒店点了一桌菜。

吃饭中途,服务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

服务生解释:“这道菜是免费赠送的。”

老总依然笑着回答:“免费的我们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费。”

饭毕,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么,吴小闲正纳闷时,老总把车停了下来,拿起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递了过去。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04

在《人民日报》上看过另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跟着一华人去澳大利亚雪梨海域捕鱼。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他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华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他侄儿说:“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华人淡淡




ASTONGZL


“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古罗马,意为耕作和栽培,引申为开拓、教化、修炼之意,它源自于古代的农业生产,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品味。文化与自然、天然的状态相对,特指人为的产物,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我们从“文化”一词的词源意义来看的话,文化一词跟学历似乎没有任何的关系。只是今天我们习惯于把文化与学历放在一起讲,甚至成了一种正比例关系:学历高似乎就意味着文化水平高,因为现代汉语的“文化人”就是对知识分子的总称。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

“学历”只能说明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强调的是“知”的层面。而“文化”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和精神世界,更强调一个人“行”的层面,因为人外在的行动、言词往往反应其内心世界。

那是不是说学历和文化就绝对没有关系呢?当然不是!否则教育对人格就没有意义了。孟子和荀子虽然在人性论的主张上截然相反,孟子主张人性善,而荀子主张人性恶。但是他们两位都强调教育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孟子的“扩而充之”,还是荀子的“化性起伪”都是如此。

教育把“学历”和“文化人”联系了起来。所以,真正的文化人,是把所“知”的“行”出来,即“知行合一”。可是现代社会的问题是,存在许许多多的知识巨人,行动小矮人。


五饼二鱼Shaun


“文化”的定义是诸多学者一直试图定义却难以定义的。

曾记得多年前读余秋雨先生的《何谓文化》,先生分别从学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个层面来回答何谓文化。还有在《文化苦旅》中借助山水风物等去寻求文化内在灵魂与人生的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让人深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自豪。(安利一下[呲牙]很好看的书籍!文笔流畅优美,而且很有思想。)

马克思则认为,文化是人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中产生的,是以人化为基础,以人的本质或本质力量的对象为实质的,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因素,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而狭义的文化概念,即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仅偶有使用。

而文化落于人类个体生命上,即问题中所谓的“文化人”则应是集知识与文化底蕴素养于一身的人。“学历高”可能意味着他学习能力,自制能力强,知识丰富,但不能只单凭“学历高”就认定一个人是“文化人”。没上过学校但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拥有了丰富知识,高审美水平,热爱文化,敬畏文化,将文化薪火相传。这样不也是“文化人”嘛。当然所谓的“经历”与“阅历”丰富,就是汲取营养的过程,文化成长的过程。美好的因素当然是多多益善好啦,如果可以最好是学历高,经历阅历丰富,做一个优秀的“文化人”!



杂烩百味


学历高不一定代表有文化。

“有学历没文化”,这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说法,而是现实情况的某种现象的概括性总结。

所谓学历,就是接受教育的经历。自从1999年大学开始大扩招后,拥有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了,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90后,00后这些人,相对于80后、70后及出生更早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大大增加。现在的适龄青少年,进入大学的比例高达80%左右。

再加上研究生招生人数几乎年年增长,不但拥有大学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

还有一条获得较高学历的途径,就是去海外留学。最近5年来,平均出国(出境)留学的人数每年达到50万以上,不少人也因此获得了较高学历。

所谓文化,是一种知识、思维和经历相结合的综合修养,是一个人内在的素养。接受教育是拥有文化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拥有较多的教育经历,并不见得就能真正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当前有不少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就是“有学历没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周围有些人学历不错,但文化知识却比较薄弱,有些常识性的东西都糊里糊涂的。

“没文化”更大层面还体现在思维上,缺乏理性思维,缺乏逻辑分析能力,更缺乏通过充分的证据去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而容易人云亦云。在网络上,就体现在容易不假思索地跟风,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喷”。现在活跃于网络的很多所谓的“喷子”,不少人是有学历的,甚至往往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依然会比较容易盲从。

造成不少人“有学历没文化”的原因在哪里?其实主要是教育的问题。

学历只是接受教育的经历,而文化则是自身内在的素养。由于我们的教育历来以功利性为核心,以升学为导向,所以往往会更看重学历本身,而对于提升个人素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实在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加上大学的泛滥化的扩招,部分大学生接受的是劣质的所谓高等教育,结果“出产”了大量有学历而素质相对较低的“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式教育的某种“失败”。

学历不等于文化,有学历并不等于有文化,更不等于就是高素质的人才。






慷慨高歌


文化是什么,是传统下来的各式各样的习俗,学历和文化人,我觉得不一样,你说老百姓有文化吗,和高学历比,他没有文化,可是老百姓,做的一切,是不是从古至今,也是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真正有学历的人,他只是知道,书本以内文化,知道百姓文化,你让高学历,做百姓做的事,他能做下来吗,同样,老百姓也做不下来,高学历的事,我个人觉得,学历和文化都有的人,他不一定是好人,老百姓,没有学历和文化,但是他们从古至今,流传的种地本领,就代表生产,也代表着文化,也代表着一种传统,分析完毕,个人感想,。









被风遗忘的夏天4


自古以来,做人都追求外在和内在美。外在讲究面相形象,内在显示素养修为。所谓文化人,鄙人理解通过个人奋斗获取的知识和体验技能,以充实和武装偶尔无聊的生活和大脑。这包括通过学习吸收文化知识,换取学位证明的过程和通过生活中掌握某些技能获得内在提升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古代文化人是通过内心的探索需要来获取道理实现理想,这一直是本分的,伴随物质生活的提高,当今的人们选择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学历高不代表内心文化就高,因为这里面有社会制度和体系不同的缘故,一个人可以考取高学历,具备丰富知识,但道德品质缺乏就不可以的。文化人仿佛看上去普遍都气宇不凡,但还要看内在修为!即,文化人不要只看学历高,还要看努力获得的素养和体验,技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无德比无知更可怕!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道德的力量。

一句话,一个人要人上人,就必须先从做人育起,同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获得承认,这样才能德才兼备,在社会上竞争有一席之地。我们加油!

谢谢!



123kk评人论事


什么是文化人?学历高就是文化人吗?

依本人愚见,“文化人”三个字,排在最末位的就应该是这个“文”字,即文凭。

1. “文化人”中最最主要的是人。“人”字在这三个字里是主语,是指情操高尚、光明磊落、贫富不淫、荣辱不惊、宽容大度、魄力雄浑、智勇双全的人。

2. “文化”。一个有文化的人,应该是知识丰富、融会贯通、思维全面、条理清晰、兼收并蓄、明辨是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人。而所谓知识丰富,是指即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文化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比如做人、交往,个人德行的孕育和养成、个人素质的提高等等。但是,这些知识不一定都是从书从师从学校学来的,有些是师传家传道听途说甚至个人领悟也说不定。

3. 学历。学历当然也很重要,许许多多的人也是在付出了青春、付出了血汗和辛劳而后得到的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社会认定和社会评价。学历既是一种敲门砖,又是一种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垫脚石。

窃以为,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的人,可以称之为“文化人”。缺少第一条,没人,是无主文化;欠缺第二条,叫做“有才、缺德”;缺少第三条,是为非科班出身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