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直有个疑问,同样是修炼,为什么修炼出来的结果,妖怪有美有丑,依据来自哪里?

情感专家剑锋


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打造了一个精彩纷呈、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这是人类,神仙,妖魔共存的家园。那么这么庞大的架构要做到井然有序,必然有一套大家默许的规则,显然,在这个浪漫主义的国度里,人类社会的生存准则是保证万物正常运行的依据。



妖怪修行千年,首先地脱去动物形体,进化成人形,才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因而,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形象,譬如尖嘴猴腮的孙悟空,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黑如木炭的黑熊怪……

也就是说,他们虽进化成了人形,也有了人类的思想,但有些来自本体的特征是无法消除掉的,这也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即使位列仙班的昴日星官依旧头顶鸡冠,曾把孙悟空从金铙救出来的亢金龙依然触角擎天。从动物进化人形者,都不算彻底,多多少少有点旧日的影子。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种局面?


很大原因是作者的人本位思想在作祟。人类的理念是这个恢宏世界的绝对主宰,即妖怪进化得完美与否,都是以人类的眼光和认知来决定。所以妖怪再怎么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也无法习得人类的精髓。他们不能完全脱去本体就是明证。

任何事物虽无好坏之分,但有美丑之别。在作者的意识里,又是如何划分美丑的呢?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 一是女妖怪普遍比男妖怪进化得完全。
“美”与“漂亮”似乎天生就是女人的专利,在妖怪身上也概莫能外。因而我们在一众女妖怪身上很少看到动物本身残留的影子。

在“美丽”这个维度,当众多男妖怪还在为自己丑陋的身形懊恼,暗自神伤时,女妖们已轻松跨过这个阶段,开始混入人群,行走江湖。这方面,毗蓝婆菩萨和自己的亲生儿子昴日星官就是鲜明的例子。虽同为得道的鸡仙,前者就没有鸡类的影子。


  • 二是受动物和人类的亲密程度所决定。
和人类关系的远近,即人类是否对这个动物有好感,无形中定格了它所能到达的高度。由此来看,人类的厚此薄彼确实给动物的前程造成了很大困扰。

蝎子精和玉兔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后者的美女形象就比前者更深入人心。平日还不是特别突出,在同孙悟空打斗的时刻,谁美谁丑,高下立判。因而那些相对温顺的动物在“美”这个指标上,就容易捷足先登,夺得先机。

  • 三是父母一方如是人类,则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红孩儿就是这方面的幸运儿,虽是牛魔王的儿子,却没有遗传其父的牛角。归根结底,还是铁扇公主的人类基因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此来看,可知挑选一个人类的父母是有多重要。

妖怪进化得美丑与否,完全是受人类的思想所左右。《西游记》刻画了一个虚拟,超现实的神话世界,但本质上仍是以人类的俗世准则为核心,搭建出杂而不乱的有序结构。万物各司其职,各人有各自的造化,外部的美丑已不再重要,心灵的至善至美才是万物的最高追求。翻阅全书,发现那些在外貌上有“瑕疵”的妖怪,却并不曾抱怨自身不完美的一面,而置自己于自怨自艾的境地。或许,这一点才是我们人类应该学习的地方。


一文几值


这个疑问也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到如今我也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妖怪修炼出来出来后有美有丑,想过多年答案,还是不得其解,我想这一切估计看运气吧。

一切都是老天自有定数,要你丑就丑,要你美就美,而且秉承公正的原则,通常妖怪的本事越大,他就必须越丑,因为太帅了,本事又大,不符合凶神恶煞妖怪的形象!

至于妖怪美丑,相信没有人愿意在修炼成型的时候,愿意把自己变成丑八怪,这个看脸的时代,男的谁不愿意貌比潘安,女的谁不想赛西施,妖精也一样爱美。

为什么我要说妖精的美丑天注定,我们来排除法一下就明白了。

一、美丑不取决于本事,本事高如牛魔王,厉害如九头狮怪,他们却其丑无比,再看小小的蜘蛛精,白骨精,还有兔子精,个个生的国色天香,如果你说女妖精爱美,女的妖精都要漂亮一些,事实上也有不少长得丑的女妖精,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二、轮出身,这些妖精如蜘蛛精、白骨精,兔子精她们出身高贵吗?不,她们往往是食物链的最低层,本事也小,但他们为什么就修成了美人胚子了呢?牛魔王,狮子精这些高端食物链却生的愣是吓人,他们的出生可要比这些小妖高贵得多,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显然出身论站不住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心诚的程度,这些小妖为什么长得美,可能在修炼的过程中更加诚心修仙,而且长期处于食物的最低端,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所以修仙的时候特别诚心,最后心诚则灵,就让自己幻化的时候,变成美人胚子。

而这些厉害的妖怪往往仗着自己的天赋,心并不诚,他们成妖纯粹就是机缘,同时练就一身的本领,所以他们就不注重修炼本身,最后修成丑八怪,这也有这种可能,换个说法,他们依靠天赋,修炼过程中走了捷径,所以他们没有经过太多的历练,最后把自己修成了丑八怪。

诸位,你们还有什么看法,一起分享一下,谢谢大家给我科普一下!


情感专家剑锋


新搜神记,用科学和历史打通神话的任督二脉。

这其实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见证,是中国人思想融合的一个结果。

见过几个朋友的回答,非常好,但是有一个毛病,就是有意无意把《西游记》认为是唯一的神话,认为某个作者的个人创作,这其实是不对的。

中国神话其实比一般人的想象还要丰富的多。怎么说呢?世界神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其他国家的神话,一部分是中国神话。就连我,专注中国神话四十年,也就是刚刚才发现了其博大精深的又一个方面。

对于中国神话,很多人有误解。民国时代认为它很单薄,甚至不存在,完全无法和希腊北欧神话相提并论。现代中国人多半认为它很庞杂,清理不出一个完整的头绪。这其实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对中国神话了解深度不一样而导致的。民国学者想找到和希腊罗马大体时间一样,内容接近的神话,因为他们认为神话只有一种模式,当然不成功。因为这好比要在欧洲找到大熊猫。好在他们后来意识到这不可能。从而提出了中国神话的新标准。但是这一标准提出到现在不足百年。尽管很多学者为其竭尽心力,穷其一生,也不过发现这个体系的一鳞半爪。更别说其他了。

还是言归正传,说说题主这个问题。首先,在中国神话这个庞大得惊人的体系内,所谓“神仙妖怪”的标准就不一定的。比如女娲,可以说是标准的“上古正神”,但《封神榜》里掌握“聚妖幡”的她似乎又可以被称为“万妖之祖”。《西游记》里的很多妖怪也是在天为神,下凡为妖。这些东西都是一句话说不完的。

其实“兽首人身”的源头在古典艺术中可以追溯到传统壁画的“兽形”,然而对应的道教永乐宫壁画中青龙白虎和二十八宿都是人形,而女性的兽首人身造像也有。西藏神话就有很多兽首空行母。汉地的“摩支利天菩萨”三首中也有一头是猪首。不过给不了解这些的人解释这些又太复杂了。

现在大部分人理解的中国神话其实都是很多个不同神话故事的综合。在这里面有名的有《山海经》,《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这些出自不同时代,作者间的神话彼此之间的联系不会比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更紧密。而同一个神灵或者妖怪,在不同神话中的面目是不一样的。就像波斯神话的光明之神阿胡拉,在印度神话中就成了三头六臂的邪神阿修罗。而中国神话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神话《西游记》,它其实是集汉族神话的大成,儒佛道三教神话为一体的。虽然已经为调转所熟知,但里面的很多形象与其说是原著或作者的创作,不如说是读者头脑中固有的形象再创作。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牛魔王。很多人都以为会是牛头人身的形象,然而原著其实是这样描述的: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

并没有说他长着牛头。

所以会被脑补出牛头的模样,其实是出于一种思维惯性。既然孙悟空长得像猴子,猪八戒长嘴巴大耳朵。那么牛魔王肯定像牛。可就算孙悟空,也不是时时刻刻像猴子。像在黄风岭一节,黄风怪说孙悟空:“可怜,可怜!我只道是怎么样扳翻不倒的好汉,原来是这般一个骷髅的病鬼!”并没说他像猴子,

这就说明,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作者决定了这些妖怪的长相,而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决定了这些长相。像日本版的《西游记》和中国版的人物形象就存在很大区别。因为他们从小看的有关《西游记》人物形象的书籍就和中国人不一样。比如沙僧,日本人就说他是河童。事实上河童是日本传说中住在水里的妖怪。可能是中国的“水猴子”传说到日本的变种,但河童的形象和水猴子又有很大区别。而事实上,沙僧的真正来源是沙漠中的“深沙神”。所以中国人塑造沙僧是不会把他塑造成河童形象的。

因此,判断题主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其从古籍中找不如从现代中国人神话观形成的角度去找。就像《西游记》,男妖怪见到唐僧就想吃想杀的,当然把他们塑造得面目可怖一些好。女妖怪见到唐僧就想嫁给他,当然应该把她们塑造成美人,因为这样才好看。

而时代是会变化的。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外貌时代”,很多新的西游记的作品也把男妖怪塑造成帅哥。就连《西游记2》也受到了其影响,大鹏有鸟形和人形两种状态。而女妖怪的设计也开始融入她们的本相,比如《张纪中版西游记》,蝎子精的本相就在她的发髻上。

其实把这放在神话世界中也可以解释,无论妖怪神仙其实都是千变万化的,佛有三身,道有八洞。怎么又可能只有一种形象,一种修炼方式呢?











二十一世纪新搜神记


你的联想挺丰富的!恭喜你!第一步,你首先走对了!

你的这个问题!也是对修行者的考验心性的问题。修行者心存慈悲心,善心,欢喜心!面由心生,修出来的,肯定会是慈眉善目!相反,那些心怀叵测,目的不纯,怀着杀人,抢劫,称霸,占有,敛财等,功利心仇恨心忌妒心特别重的人,修出来的当然是面目狰狞的相貌!


旧品芝麻官


妖怪,何来妖怪。自古以来,谁见过真正的妖怪,妖怪是人想象出来的。

美丽善良的女妖大多以良善的吃草动物为主。象小免子,小山雀,小孔雀,这一娄妖怪美丽善良,不祸害人间。

还有一种美丽聪明的女妖,以吃肉的狐狸为主。骗人心魄,吸入精血而修练个人的元气。最后弄得人家破人亡,魄飞泊散。

吃人凶恶妖怪基本上以吃肉的动物为王。象什么狼妖,虎怪,若它们也修练成小仙女的样子。叫人相信四?它们必然是长相凶恶,叫人害怕的一种。

美丽吃草的小妖怪,总是似俏生生小仙女样貌出现在人间。和书生谈情说爱,没有暴力,只有和书生谈笑人间。邪恶的女妖,吸人精血,有时也动武力。大多数是以色情诱人。

再一种纯暴力的妖怪,长相丑恶,势力强大。主要以暴力来祸害人间。






画诗人生



妖精是美是丑,是修成人形还是幻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作者在故事中给了它什么样的设定。美艳的女妖精必然是要勾引人的,无论是要害人还是看上了男主,长相奇怪半人半兽的妖怪一般情况下都是反派角色要抓人来吃的。民间传说志怪小说一类的套路大抵如此。

解读上下五千年


妖怪自已的审美观不同吧。比如《天官赐福》里的青鬼戚容,倒挂尸林,全身绿衣,手下的鬼都头顶绿鬼火。什么神仙和鬼怪都觉得他品味低下,但人家戚容就是喜欢那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