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理性對待疫情,科學健康生活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國內外先後出現了SARS、ME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乙腦腦炎、非洲豬瘟等等多種人或動物的傳染性疾病疫情。以往,我們可能覺得這些疫情離自己很遙遠,但是從農曆新年伊始,一種名叫新冠病毒導致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湖北開始肆虐全國,甚至有席捲全球之勢,徹底打亂了人們的平靜生活。作為一位呼吸及危重症醫學科的專業人員,我責無旁貸的投入到了這場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值得慶幸的是,截止目前為止,全國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地區社會生活秩序在逐步恢復正常。

理性對待疫情,科學健康生活

作為一個醫學專業技術人員,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大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進行一些科普宣傳,讓大家正確理性對待疫情,享受健康生活。面對疫情,我們要做到的是既不能輕視,也不必恐慌。

何為輕視?有一則消息: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2020流感季(去年9月至今年1月底),美國1900萬人感染流感,至少1萬人死亡,包括68名兒童。於是,很多人據此消息就幸災樂禍的認為:美國的流感疫情比我們都重,死亡人數比我們都多,人家也沒有弄得全民皆兵、全世界恐慌,新冠肺炎疫情目前2000餘人死亡,沒什麼大不了的。果真如此嗎?這就要牽涉到統計口徑問題。美國的醫療水平毫無疑問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對傳染性疾病的管理、監控也非常專業。按美國的統計標準,所有患病死亡的患者,只要經流感監測確診,並最終死亡,都可以歸咎到流感致死的範圍,比如除去流感合併肺炎死亡的,如果患者糖尿病合併流感死亡、心血管系統疾病合併流感死亡、甚至不明原因死亡但屍檢確診的(在現代醫學發達的國家,所有不明原因死亡的患者,法律要求必須屍檢,比如邁克爾.傑克遜,還有最近報道在美國獨居死亡的中國留學生屍檢確診甲流),均可歸類到流感致死人群中。反觀我們的流感死亡病例統計,如果在一二線城市,或者你入住三甲級醫院,往往對不明原因感染可能會做流感病毒篩查,但是在絕大部分二甲級醫院,鄉鎮、社區醫院都無法進行流感病毒篩查。這就導致瞭如果在基層醫院合併流感並死亡,或者在農村、社區家中因流感死亡,這樣因流感致死的患者會出現統計脫漏。按照人群中感染率和發病率,我國每年流感感染患者將近1億左右,而因此死亡的患者保守估計在五萬左右,而即便這樣,流感的死亡率也僅僅為0.05%,而目前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為3.2%,這就是我們不能輕視新冠肺炎的原因。

何為恐慌?大家整天被隔離在家,24小時被新聞轟炸,天天聽到的都是又有上百人因疫情死亡,某某著名人物死亡,某某健身達人死亡,某某醫務工作者不治,於是人心惶惶,個個悲天憫人。那有必要這樣嗎?讓我們來看幾個數據,目前湖北省因疫情病死率3.7%,而湖北之外的病死率僅僅0.8%。那為什麼湖北省內外疫情致死率差別如此之大?這就要我們從兩方面分析。原因一,有句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理“一方水土養一方病”。我國的內科疾病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大致規律是北方地區,呼吸道疾病高發;長江流域,消化道疾病、血吸蟲病高;而南方珠江流域登革熱、瘧疾等熱帶傳染病高發。而湖北地區位於長江中游,這就導致了當地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低,因為呼吸系統疾病床位少,配套的專科醫師少,呼吸科往往成為不受重視的邊緣科室。原因二,按傳染病法規定,某地(或某單位、部門)短期內同時出現3例傳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既需向當地疾控部門上報,並緊急採取隔離措施。但是,我們在武漢看到了什麼?疫情初起時當地還在開兩會,舉辦萬家宴,直到疫情不可控,香港傳染病專家管軼“逃離”,鍾南山院士新聞透漏“新冠肺炎人傳人、武漢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時,當地的管控措施才姍姍來遲。為何如此?在疫情期間,湖北有三位衛計委主任去職:去職的湖北衛計委主任劉英姿是管理學出身,去職的黃岡衛計委局長唐志紅是法律學專業,鄂州市衛健委主任王時文是師範專業;沒有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讓外行領導內行是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大原因。這兩點原因導致了此次疫情給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也讓無數人失去寶貴的生命。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一次發佈會上透漏了一個重要數據:武漢重症病例從發病到入院時間花費時間是9.84天。而這漫長的10天時間,導致了新冠肺炎患者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間,進而導致了巨大的犧牲。

下面是傳染病的三要素

理性對待疫情,科學健康生活

傳播途徑經過新聞轟炸,相信大家基本清楚,主要是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密切接觸、密閉空間的氣溶膠傳播;而易感染人群是所有人都容易感染。因此,現在我就新冠肺炎的傳染源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據最新消息,最有可能的新冠肺炎病毒來源是:

蝙蝠身上的病毒—→患病馬來穿山甲—→走私入境進入野味市場—→人食用野味傳染。

這其中,攜帶病毒的蝙蝠、穿山甲、人都可以被稱作傳染源,其中蝙蝠叫做病毒的自然宿主,穿山甲(或其他野生動物)叫中間宿主,人叫最終宿主;

這類似於2003年的SARS的病毒傳播:科學家們發現是雲南的中華菊頭蝠將病毒傳播給果子狸,然後人類通過捕食果子狸,導致病毒傳遞給人類,因此在這其中,果子狸扮演了直接傳播的角色。

傳播路徑:帶毒的中華菊頭蝠→染病的果子狸→人類食用→SARS發病

而另一種冬春季常見的傳染病,甲型流感也有著類似的傳染模式:

甲型流感病毒(人流感、禽流感、豬流感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但如果只說甲流往往特指人流感病毒,禽流感、豬流感都是其亞型)的傳播途徑:

攜帶病毒的家禽(家禽不發病,為自然宿主)→人接觸、食用家禽→人感染甲型流感。

這其中,如果人流感病毒與家禽、豬身上的病毒重組,最後再傳給人類,而且能夠人傳人,就有可能在人群暴發甲型流感大流行(比如起源於墨西哥的人感染豬流感病毒,又稱為H1N1型流感)。在二十世紀,因甲型流感病毒重組,有三次流感大流行,每次都導致數十萬,甚至上千萬患者的死亡。如果,這些病毒可以傳給人類,只會導致最初感染的人患病,而沒有人際傳播的風險,人們稱之為高致病性禽流感,比如我們常說的H5N1型流感。

理性對待疫情,科學健康生活


理性對待疫情,科學健康生活

從新冠病毒、SARS、甲流的傳染源特點我們可以看出,人類食用染病的穿山甲、果子狸、家禽是染病的根源。所以,杜絕此類疾病,根本在於健康的飲食。相較於新冠肺炎、SARS,甲流的危害性更小,這在於甲流感染後的死亡率更低,且甲流有藥可治,這就是奧司他韋,一種作用於神經氨酸酶的特異性抑制劑。而對於新冠病毒、SARS病毒,致死率高,目前尚無藥可救。還有,人們可以不吃野味,但是不可能不食用家禽。因此,甲流還會在人際間傳播,但是如果我們杜絕食用野味,控制住隱形感染的無症狀攜帶者,甚至有針對性的疫苗產生,那麼新冠肺炎會和SARS一樣大概率消失。

搞清楚了新冠肺炎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那我們接下來,講一講新冠肺炎的治療

新冠肺炎病毒有藥可治嗎?無藥可治。但我們為何還要治療?因為人類體內有一件法寶:自身免疫系統和由免疫系統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有藥可治,但這種藥物是人類自己生產的。而且,對於大多數病毒性感染,比如我們常見的感冒病毒,人體都可以通過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達到自愈效果。

新冠病毒之所以自愈過程如此艱難,導致大量患者死亡,在於它是一個新出現的病毒,人群中廣泛不存在此種病毒的抗體,因此一旦發病,人體內免疫系統會產生強烈的炎症反應,而炎症風暴導致的後果就是引起嚴重的肺部損傷,進而出現呼吸衰竭,最終合併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因此,新冠病毒治療的關鍵是控制因病毒導致的炎症。而我們現在進行的吸氧、呼吸支持治療、抗感染治療、器官保護治療,都是為了給免疫系統保駕護航,最終讓人體自己產生對抗該種病毒的特異性抗體,進而清除病毒。而一些有效的藥物,本質上,都是針對免疫系統,比如,磷酸氯喹、沙利度胺(反應停)、康復者血漿、糖皮質激素、大劑量維生素C、丙種球蛋白。針對免疫系統的治療原則,總體上是抑制亢進的特異性免疫功能(激素),以減少炎症因子的產生;增強患者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有益的特異性免疫能力(如康復者血漿、丙種球蛋白、維生素C);調理炎症介質的產生、減輕危害(干擾素、磷酸氯喹、沙利度胺)。

現有的用來抗病毒治療的藥物,如對艾滋病有效的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治療流感的阿比多爾多是老藥新用,有可能有一定療效。但真正可以如導彈一樣,精確殺滅病毒的藥物少之又少,也許隨著科研人員的努力,有朝一日會有特效藥物的產生。但,不管任何藥物(中藥、西藥、化學藥物、草藥),判定其有無效果,必須進行隨機雙盲試驗。

理性對待疫情,科學健康生活


何為隨機雙盲試驗?是指在判定一種藥物有無效果的試驗過程中,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服用要試驗的藥物,另一種讓其服用某種無害的藥片(比如澱粉製作的藥片,又叫安慰劑),但是作為測驗者的醫師和被測驗者的患者,都不知道那個患者服用的是真正藥片,那個服用的是安慰劑。待到試驗結束,通過各種客觀的評價指標,判定某種藥物有效。

那麼這種試驗的目的是什麼?通俗點說,就是排除一下心理作用的干擾,專業術語叫安慰劑效應。比如,給菩薩磕頭,讓活佛摸頂都會讓信眾感覺症狀改善;或者患者對某邪教教主、名老中醫無腦痴迷、崇拜,這時教主或名醫給他說一兩句話或叫他隨便吃某物,患者都會覺得有奇效。隨機雙盲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排除這種心理暗示作用,通過試驗的設計,通過各種指標及患者的反應,得出某種藥物是否真正有效的結論,從而在臨床大範圍應用。

那麼,傳統醫藥有無效果?按照一些正在進行的雙盲試驗,某些方劑有增加淋巴細胞數量或者減輕炎症的效果,當然是否確實有效,必須經過多中心的大規模的臨床研究才能得出最終結論,草草做出結論是不適宜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傳統醫學認為萬物皆可入藥,而我們萬物皆可食的食療文化也來自於傳統醫學的理論,《本草綱目》記載“穿山甲、王不留 婦人服後乳長流”。如今,藉此理論,人們吃穿山甲和野生動物吃出了瘟疫來,那你還認為按傳統醫學理論配伍的板藍根、雙黃連能把新冠肺炎病毒治好?

理性對待疫情,科學健康生活

臨床治療中,我們不要把安慰劑效應當作療效。所有藥物的治療作用,歸根究底是要在分子水平起效。可以入口的任何現代藥物,都是在無菌室生產,在分子水平,搞清楚空間構型,作用機理,不良反應、有效劑量,才敢服用。傳統醫藥絕大部分構成物質不詳,作用機理不詳,不良反應不詳,其實就是數百種物質的混合體,沒有人知道它含有多少物質,真正起效的是哪幾種物質?在沒有搞清藥物機理的情況下,隨便服用,早已留下了血的教訓,大家還是不要把自己當小白鼠。古籍、古方認為有效的方劑就真的有效嗎?古人還認為天圓地方呢。所以要有點科學精神。

自人類社會形成,人類就與瘟疫展開了千年的較量,在一些文明中形成了獨特的飲食禁忌或者生活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伊斯蘭教廣泛流傳的阿拉伯地區穆斯林因為瘟疫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中東地區炎熱的氣候導致了當地的野生動物容易攜帶病菌,尤其野豬。因此中東的遊牧民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只吃反芻類的食草動物,禁止吃齧齒類、食肉類及猛獸、猛禽、自死動物及血液,每日沐浴,使他們一定程度避免了鼠疫、霍亂、天花、炭疽的危害;而對女性歧視產生的清規戒律及多妻制,避免了性傳播疾病梅毒和淋病的危害。隨著這些遊牧民族皈依伊斯蘭教,他們的飲食禁忌變成了宗教戒律,而其它人群皈依伊斯蘭教後,這些變成戒律的飲食文化禁忌讓他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瘟疫的侵害,當看到歐洲基督徒因為糟糕的飲食、衛生習慣,導致疫病大範圍蔓延並死亡,更加堅定了他們的信仰,他們認為冥冥之中有萬能的上帝在保有他們。

而歐洲的黑死病導致大量的宗教從業者,如牧師、修女死亡,人們對基督教及上帝的信仰也發生了動搖,瘟疫使神權旁落,進而出現了文藝復興,促進了人的思想的解放,天文、地理、物理、化學、醫學、生物學等各種學科蓬勃發展,最終促進了現代文明的誕生。

近期,又有一則好消息傳來,為了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有效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在中世紀,穆斯林用宗教戒律使他們一定程度避免了瘟疫的危害。在21世紀的今天,在法治社會,我們用法律禁絕了野生動物的交易。

相信,經此瘟疫,人們能夠形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並普及醫學常識,開啟健康社會,促進社會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只用這樣,在疫情中付出生命代價的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和無數患者,他們的逝去才會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