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呢?分享一下吧?

时光逆旅百代过客


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书中的知识,加深自己对书的理解。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我作为一名写作者,最常用的是用输出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也是现在自媒体作者中非常流行的方式,看完一本书后,可以写一篇书评,或者写拆书稿,听书稿,能非常好地理解书的意义。


书评就是类似于读书笔记的一种文体形式,我们在豆瓣、微信读书上面都能看到,一本书的后面往往有许多人阅读后写下的感受和评论,这种就是书评。

那么书评应该怎样写呢?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如果是小说故事类书籍,将书中最打动你的几个故事,或者故事中的道理通过自己的话语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想法与评论。这样,既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是工具类的书籍,则可以将书中你认为最有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如果能将这些有用的知识点,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写作,将会更好。

我为了写书评的时候更方便,也会使用一些软件进行记录。比如像幕布,有道云都是不错的。

大家好,这里是沉香学历史。欢迎关注,每天带你涨知识!

沉香品历史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之余,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总是习惯性的在读书时手里拿一只笔保持随时记录,甚至有的时候找不到笔就干脆不读书。时间久了,我养成了自己的一点有关读书笔记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读书笔记大致分为三类:

一、随性而写,有感而发。

小时候上英语课,老师总是会和我们说很多的补充知识点,每次看着上完课写在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我就会觉得特别高兴。这大概就是后来我读书喜欢做读书笔记的原因。

读过的书籍打开后就应该有读过的痕迹,除了那些被折过的书角,大概就是那些在书上做过的标记了。

事实上,无论我们读的是哪类图书,小说类?情感类?工具类?我们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非常直接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和书籍内容息息相关;可能是通过这一点内容联想到的我们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也可能是读到某些内容突然引起你的思考……

这些时候,我就会立刻拿起我手中的笔,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在书上记录下来,并用例如“191017”的方式,记录下日期,这样将来我再次翻阅就能唤起我当时的回忆。

这种随性而写,有感而发的记笔记方式,最大的好处可以让我很快的关注到自己读书时的内心感受,并记录下来。而恰恰是这种感受为我们的理解、思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又转瞬即逝,稍不留心,就没有了。

二、笔记内容的再处理。

当我已经将有感而发的笔记记录在书上之后,如果这段内容我觉得特别的好,或者值得再次思考,我就会在这一页的旁边,贴上一个小标签,进行再次分类。

1.经典的、有价值的直接记录。

通常我会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我认为特别有价值的内容或者片段,我会原样的记录下来。发到各类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或者直接通过记录读书笔记,将内容记录下来。方便后面作为写作素材的查看。

2.针对书籍的深度评论。

除了好的内容直接记录,另一种就是书中的一些想法值得我深度思考的,我会抄下来,仔细的去写自己的看法。

这个就不建议在书上写了,书上的篇幅有限,没办法展开,而且后期查阅笔记会特别的麻烦,我们可以选取合适的软件,利用电脑做标记,不容易丢失,还能随时随地查阅资料。

三、推荐读书笔记的软件和书籍。

能做到以上两点,对于读书笔记来说就足够了,那在这里,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做笔记,我给大家推荐几个平台和书籍。

1.平台。

①豆瓣的读书笔记专区。

首推豆瓣的读书笔记,好处在于:页面简洁,应有尽有。

对于读书笔记来说,我们只需要能够截取书上的内容,然后发表评论就好了。豆瓣的读书笔记界面包括:章节名、页数、正文。正文可以直接用选取“引号”作为引用,不想写的还可以直接拍照上传。下方直接写内容,特别简单,具有可操作性。

②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和石墨文档。

除了豆瓣笔记,这些类似印象笔记之类的app也不错。好处:功能齐全,可同步更新,私密性高。

录音、拍照、文档,功能更全,分类整理、编辑不在话下。而且可以手机、手提电脑、台式电脑同时登陆,同步更新,随时随地调取资料,并且不用担心别人会看到,私密性很好。

2.读书笔记的书籍。

市面上有关读书笔记的书籍有很多,在这里推荐两本对我影响最深的书籍。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像我刚刚说的“191017”的日期标注法,就是在这本书里学到的。奥野宣之提倡,用“葱鲔笔记法”“一元化笔记法”,将笔记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最多的内容。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特别的薄,特别的好读,但特别的有用。书内写的每一条技巧都能拿出来直接使用,想要学习读书笔记的,不要错过它。

以上这些,就是有关读书笔记,我的分享。希望对你们有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专注阅读和写作,欢迎关注~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小小一座山


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笔记做得特别好,因为我把老师PPT上所有的内容都抄写下来。在看书的时候,也把自己认为书中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如果是电子书,就复制下来,建立一个文档,全部放在文档里。

我是一个特别爱书的人,所以我从来不在书上写一个字。一本书看完,还是崭新崭新的,我特别骄傲。

后来的几件事让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第一件事是我看见了我们班学霸的笔记,不是整整齐齐,工工整整,而是五颜六色。关键是我还看不懂!!!

她听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记笔记。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笔勾画,除了ppt本身的内容外,还有老师的延展知识,自己的理解,脚注……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那么认真,成绩还不高的原因。

第二件事是无意中看见了我们老师的书,外表都能看见好多书签,密密麻麻的。书里面也有重点勾画和自己的理解,还有折页!后来,我自己也开始用这种方法看书的时候,发现更有成就感,理解更深刻。

等到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同事用的是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无意中瞥见,简直是结合了我同学和我老师的方法,把一本书拆解的非常清晰明了。

而我就是读完一本就算了,把好的句子一复制粘贴,过后也不会再翻出来看,久而久之都忘了。脑海中积攒了很多零碎的信息,没有建立一个知识系统。往往都是边读边忘。

所以,现在我也开始学习去拆解一本书。边读边思考,如果读到一段话很有感触,就立马记下来,重点内容勾画,读完一章之后不要太快的进入下一章,再返回去看看各章的大标题。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这样读完一遍,一本书大框架也就有了。

接下来就是整合自己零碎的想法,选取重点章节再读一遍,结合生活再写文章输出。这样,一本书就理解的七七八八了,还能记住重点观点。


悦心理


这一方面小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般来说每一科我都有两本笔记本,第一本是在课堂上用的,这一本作为草稿笔记;因为课堂上老师边讲我边做笔记,所以这笔记会比较凌乱和潦草;那么在家里温习的时候,我会仔细看课文内容,然后与课堂上的笔记做对比,去确认已经明白了课文内容,并总结下来,把课文的重点,再写一遍在第二本的笔记本里。这第二本笔记本就会是我考试前的精读笔记!这样因为在课堂听讲了,在家里温习了,笔记做了两遍了;这样每一课的重点就能够容易掌握!这是我的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效,你不妨一试!


双子座视角


我是一名读书写作爱好者,今年已经累计阅读了60几本书,写了30多篇读后感,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写读书笔记的经验吧。

一、鱼骨笔记

鱼骨笔记,就是利用鱼骨图来做读书笔记,你可以看下《鱼骨笔记术》一书。

具体地方法大致如下:

①画出鱼头和背骨

根据你的读书目的和对书籍的大致了解,画出鱼头和背骨。如果不清楚鱼头写什么,可以把书籍名作为鱼头。

②画出大刺

画好鱼头和背骨后,可以用目录中各章节的关键词,或是以其为印象画出图画组成鱼骨的大刺。

③追加小刺

随着书籍的阅读,将通过书籍内容获取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作为小刺追加到鱼骨图里。

④写书籍基本信息

在鱼骨图的左上角写上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书的基本信息。

在用鱼骨法做笔记时,要尽可能地带着一些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去阅读。毕竟鱼骨读书笔记是为了更有效的读书,而不是信息整理。


二、做好摘抄和评论

在读书过程中,及时把有用、有共鸣的点摘抄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想,对书籍知识的内化很有帮助。

具体地,你可以读一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①摘抄部分用“○”表示,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评论标上“☆”,以此作为区分。

②摘抄重点放在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上。

③不摘抄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内容,而是要摘抄“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④在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

⑤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无法产生共鸣,也没必要评论。


三、做好笔记的标记

在笔记上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可以清楚的区分出内容的重要程度。

①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②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③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④如果笔记本上画的线条太多,重读的时候会影响心情,所以最好尽量少画线。


四、读书笔记要漂亮

我们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既要兼顾实用性还要兼顾美观性。

我自己目前的读书笔记是A5的方格活页本。因为我喜欢手帐,所以就把写手帐的经验转移到了读书笔记上。有意识的用一些贴纸等小工具装饰下笔记。


以上,就是我自己写读书笔记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简尔读书


我喜欢看书,平时喜欢看大部头的书。看完一本如果不过瘾,就找到关于这个作者,这本书中的人物,或者这个主题的相关书籍,一起看。几本书的内容会纵横交错。再综合做笔记,思路更清晰。

而关于读书笔记,目前在用的,用得最多的,就是思维导图。

图中心: 放上书名,作者。和书籍的类别。

每个分支: 重点或者思路的汇总。

对自己有影响力的信息,警醒语录,放在右边独立的思考框中。以备随时查阅。

做了两年的导图,有几个小的心得体会,一起分享。

第一,导图的分支不要太多。最多别超过7-8个。太多的话,1是,不容易归类,整理起来没有分门别类。2是,再看的时候特别累。主题太多就没有重点。

第二,不要写下所有字。提炼重点语句或词组就好。大脑需要思考才会产生链接神经元。写多了后期再回顾的时候,大脑就只剩下扫描的工作了。

第三,书分几次看。第一遍泛读,通读。不要做笔记。第二遍,找重点,做笔记。第三遍,查漏补缺。一般一本书看三至四次,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

第四,不要按照书籍的顺序写分支。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最好一个分支放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或有疑惑的提问。重要的出处标明书籍的页数以便复查。

思维导图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发散性思维。二是归类。手中的导图整理的多了,大脑的归结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米妈闲谈


做读书笔记是辅助阅读的好方法,有利于归纳知识点和要点。同时,好的读书笔记还方便日后复盘。下面分享一些不错的经验。

第一,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做读书笔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做读书笔记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但是共同点一定是快速吸收书籍的知识点,让阅读变得有条理。不能为了记而记。读书,尤其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好书,掌握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一方面,把这些知识点拆出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逻辑框架才是更重要的。

第二,了解几种主要的笔记方式

1.摘录法:像小时候做的摘抄一样,准备一个笔记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记下来那些让你觉得特别出彩的句子和词汇用法。

2.批注法:边阅读边标注重点。准备彩色的中性笔,按照重要程度和知识梗概,画重点句子,同时在一些段落旁写自己的心得。书,是要爱护的!不过不是不能涂写的。脂砚斋评石头记还标注那么多呢。虽然,我们的水平比起来和没水平差不多,但是求知、探讨的心是一样的。不要过度追求保护书的整洁。毕竟标注又不是破坏。

图片源于网络

3.梗概式:这一方法更适合专业性书籍学习。准备笔记本,抄录三级标题。并在此框架下,加入get到的知识点。并依托网络,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扩展。尤其是那些自己并不是很理解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

4.思维导图式: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个个连在一起很好看的图表。很多朋友在运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时,容易陷入制图的歧路。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我们在阅读时,整理零散的知识点,还能够通过构图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搭建。毕竟,看书是为了吸收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我在阅读《北欧众神》时就使用了思维导图(见前段时间我发的文)。

5.PPT

分享法:这种方法不仅适合成年人,也非常适合学生,甚至是小学生。PPT是读书笔记的一种进阶形式,不仅有重点内容、心得体会,还可以加上各种图片、数据、音视频素材。你并不一定要为了演示才做PPT,把它当读书笔记做也很好。让学生以此进行分享,形式新还能锻炼多种能力。

    图片源于网络

    第三,借助kindle、pad等提供的标记功能

    电纸书是不错的媒体,可能更适合经常需要出差且不停充电的人群。可以在电纸书的阅读中,借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标注。方便快捷。


    阅读月读悦读


    读书笔记,不是摘抄书本内容。

    一份好的读书笔记,要兼顾介绍内容和阐述自己的思考,还要能引导读者有兴趣去了解。

    在读书笔记领域,下面三种方法,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康奈尔笔记法

    又称5R笔记法,由康奈尔大学的沃尔特•鲍克提出,把record, reduce, recite, reflect和review五个过程融为一体的笔记方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 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记录(Record)

    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

    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

    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

    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

    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6. 总结(Summary)

    用一两句话总结你这页记录的内容,这个工作可以延后一点儿做,起到促进你思考消化的作用,另外也是笔记内容的极度浓缩和升华。


    A4纸笔记法

    <strong>来源于《零秒思考》。此笔记方法类似于大纲类的思维导图,简便易用,可以帮你在几个月内培养逻辑思维,做到零秒思考。

    • 具体做法   

    将A4纸横放,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字至30字。

    一张纸控制在1分钟之内,每天写10页。

    换句说,就是每天用10分钟时间手写笔记。

    • 相关规则

    1. 写标题和正文时,别思考太多,想到的事,不论是什么,先写下来;   
    2. 严格坚持每页1分钟,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这会让你不拖延;
    3. 别用笔记本、日记本、word,用A4纸是最快最方便的方法;
    4. 随身准备好A4纸和纸板,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或者把A4纸折成三折; 
    5. 同一个标题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写很多页,处理问题和视野都能扩展开来;
    6. 每三个月将内容整理一下,重读一次。


    “葱鲔火锅”笔记法

    来源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通过实践总结的一套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等步骤细节的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简单说就是“书目信息+摘抄+评论”笔记法。

    1.“三步法”筛选读书笔记的内容:

    ❶ 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❷ 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❸ 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两个页角的基业,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


    阅读时可以辅以不同的画线方式对重点句子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2.根据筛选情况,制作读书笔记。

    制作步骤:

    第一步: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

    如[180114]《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日]奥野宣之

    第二步: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前面用“○”来表示;

    第三步: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前面用“☆”来表示。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强调:“不管有多少信息,如果不重新组合碰撞,是不会产生创意的。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使用读书笔记后,书中的信息不会再被封存在书夹里,而是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


    周末理想




    作为一个自诩看书很多,但又总觉得没什么实际收获的人,真的觉得做读书笔记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以前只觉得看书,只要看了就行,不是非要记下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光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甚至经常连看过什么书都忘了。偶尔想起在书中看到过的概念,又不是很确定的时候,连该去哪儿查找都不知道。

    所以现在很重视读书笔记这件事。

    知识笔记跟感想笔记分开

    我读书一般会做两种笔记,一种是提取知识干货类的,还有一种是记录读书的心路历程,写自己的主观感受更多。

    这两种笔记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知识、概念类笔记

    干货类的笔记就是为了便于日后回想查找有用信息。作为一个手帐er,以前会把这类笔记用心做成好看的手帐,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反复的翻阅,牢记知识点。



    但是后来觉得这样的笔记方式费时费力,而且一眼看上去也难分重点,不太适用于知识点的检索。

    后来看了《洋葱阅读法》之后,就改用九宫格来记录知识点了,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回顾起来很容易。

    感想笔记——读书手帐

    除了九宫格笔记之外,还会就同一本书,做一个感想类的读书手帐。

    做读书手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它来记录读书时候的各种想法,和对这本书的整体评价,便于在日后回顾时,想起读书时的情景,对这本书的印象更深刻。

    还有就是把它作为一种读书的奖励,每次读完书写手账时,心里都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过后再回看自己之前写过的手帐时,会觉得这些被记录过的书,都是自己在不断成长的证明。


    小鹿小鹿你去哪


    我做读书笔记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这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过程。

    第1个阶段——全盘照抄阶段。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边看书时边摘抄书中的优美词句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采用这种方法坚持了很多年,虽然写的时候心情非常愉悦,不失为一种减压的方法,但是写过之后从来就不会再去看,所以这些知识都只停留在书本上,并没有内化进我的头脑和思想,所以这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非常原始和笨拙,一则没有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没有升级阅读效率。

    第2个阶段——提问回答。

    在阅读一本书时,我对书中觉得需要着重了解的内容采取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答案搜索,然后将问题和答案输出到手帐本上。这个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同时让阅读有重点,会主动去找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3个阶段——953500读书笔记法。

    这是我在微博上关注的一位叫安可的朋友分享的记读书笔记的方法,个人觉得特别好用,主要是因为它注重实践、强调输出。

    953500读书笔记法的具体内容是:

    1. 记录从一本书中获益最深的9个要点;

    2. 记录5个可以运用到自己身上的方法;

    3. 记录3个明天可以做的;

    4. 最后写下500字的心得体会。

    以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来阅读一本书,不仅对重要知识点理解更深,并且着重应用于实践,对我来说非常有效。

    第4个阶段——经典10问法

    这是最近上一个课程时老师分享的方法。它主要是将阅读一本书扩为10个重要的问题,只要回答完这10个重要的问题,对这一本书基本上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着重锻炼的一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这十个问题具体是什么,请看第三章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