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读研报 |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读研报 |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读研报 |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伴随A股成交金额连续多日突破万亿,市场对增量资金的讨论、期待与想象也愈演愈烈。

确实,在不少人看来,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新资金入场,A股就能水涨船高;而近期无论是爆款基金的井喷式发行、还是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或是两融余额的持续走高,似乎都在强化上述逻辑。

可是,关于增强资金的计算,我们有没有选择性过滤?

读研报 |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读研报 |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可能被高估的公募增量资金

读研报 |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以“新发公募基金爆款频出”来印证“增量资金正涌入市场”的判断,在券商策略报告中并不鲜见。比如,安信证券本周发布的策略报告在论证“今年居民部门资产配置边际显著流向权益资产趋势”这一判断时,就以“A股迎来基金发行超级周,春节以来新基金募资规模已经超过900亿”作为例证。

可是,新发基金认购额真的等于增量资金入市吗?事实上,野村东方国际策略团队做了一个更精细的策略,其结论是,新发基金爆款的背后隐含的

并非增量资金入市的逻辑,而是存量基金产品规模向头部集中的现象。

上述测算的逻辑是,截止2020年2月21日,全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为3.4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1991.3亿元。今年1-2月成功新发行的同类产品规模为1527.9亿元,保守假设这些新发行基金产品尚未入市,那么意味着已入市的3.2万亿元(2019年底水平)基金净值增长463.4亿元,即仅1.4%收益率,远低于年初至今上述类型基金产品净值累计涨幅的中位数(5.5%)和平均值(8.5%)。在上述5.5%的假设收益率水平下,2019年末已入市的公募基金产品合计应实现净值增长1774.0亿元,这一规模甚至超过了新发行基金总规模(1527.9亿元),而部分基金被赎回导致规模缩水是最合理的解释。另外,从份额角度看,2019年股票及混合型基金总份额净增长2416.3亿份,但同期新发同类产品5346.5亿份,则说明部分公募产品也许经历较大净赎回压力。

从这个意义上,爆款新发基金频出的背后还有老基金规模缩水的存在;若选择性无视后者,则存在对公募增量资金高估的可能。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数据:

产业资本减持

相比爆款新发基金申购量和A股成交量,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是产业资本的增减持情况。参考中信证券对持仓结构的统计,因体量原因,产业资产一举一动对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

读研报 |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天风证券在去年11月的策略专题报告中曾提示过2020年产业资本减持的风险。其表示,尽管在以往的大行情前期,产业资本都保持了相对高的参与意愿,但2019年年初至三季度的市场反弹期间,产业资本的减持规模却不断加大。

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盈利仍在探底,二是修复资产负债表以及股票质押等问题;尤其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数据来看,企业偿债压力仍然较大,投资扩张意愿也不强,因此预计2020年上半年产业资本数据仍以净流出为主。

相比之下,中信证券的专题策略报告对产业资本的预估相对乐观。尽管同样认可场内产业资本的减持压力(其预计2020年场内产业资金减持计划/实际减持规模/增持量分别为5397亿/3778亿/758 亿,重要大股东净减持规模为3020亿元);但同时指出场外产业资本的增持和举牌可以基本抵消场内产业资本的减持压力。

虽然上述两份报告对减持风险的评判不一(后者对场外资金入场更为乐观),但对在场内资金所面对的减持压力方面,却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当然,由于大多数人信奉投资中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现象,市场对增量资金的关注还会继续持续。不过对增量资金的计算并不容易,因为在海量信息的时代,易得的信息可能被放大,而不易得的统计容易被忽略。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奥卡姆剃刀”式的化繁为简。比如,对价值投资者而言,因为只关注称重企业价值,所以放弃了“买入即步入上涨通道”的执念,那么关于增量资金纷繁复杂的统计口径,根本不会成为困扰投资的问题。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读研报 | 后市增量资金还有多少?可能没那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