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美國陸軍M270多管火箭炮

【每點新防務(1028期)·2月26日】:

想必一提起“火箭炮”,大家除了“遠古記憶”中的蘇聯“喀秋莎”外,就是我國近些年來為陸軍裝備的那些射程“變態”的遠程火箭炮了吧。是的,火箭炮這種從誕生於二戰、發展演化到現今的陸軍遠程火力武器裝備。與榴彈炮等身管火炮相比,一門火箭炮能在短短數秒內打出十幾發炮彈,迅猛地對目標地區發起覆蓋式打擊。而火箭炮因為在發射時,其發射裝置不需要承受高膛壓、高後坐力,因此使用簡單的緊縛裝置就能勝任。所以這種發射原理也賦予了火箭炮輕便的體型,現代自行式火箭炮的戰場機動性更是突出,即便是最早的火箭炮“喀秋莎”,也能依靠卡車底盤靈活地進入和轉移陣地。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雖然因為中國陸軍裝備了多種型號射程從幾十公里到幾百公里的“遠程火箭炮”,並且中國的防務公司也積極拿出不少外貿火箭炮型號推向了國際軍火市場。這些舉動說明了我國陸軍遠程打擊火力除了各型昂貴的地地導彈外,還有火力密度大、發射迅速、火力覆蓋面廣的各種廉價的火箭炮作為補充。但作為“藍星第一”的美軍,雖然多年來在海軍和空軍上傾注了大量資源,對陸軍的發展建設一直不溫不火。但隨著這些年美國經濟不景氣,軍費又撥款跟不上各軍種需求發展的情況下,原本“手頭”很緊的美國陸軍又撿起了“火箭炮”這種廉價而火力不俗的戰爭利器。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1983年美國陸軍開始裝備M270型多管火箭炮系統,該型火箭炮自從1991年首次參加“海灣戰爭”多年實戰檢驗後,以其優異的表現成為了北約制式武器,並在以後的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戰爭中,再次成為多國部隊的打擊利器。也正是因為其出色的性能表現,M270雖然在2003年已經停止生產,廣泛的裝備於北約及美國的盟國軍隊中,目前美國陸軍以近千臺裝備量成為M270的主要使用國。M270雖然在發射火箭彈時最大射程只有70公里,但其還可以發射美國研製的陸軍戰術彈道導彈(ATACMS),這樣一來其射程就可以大幅提高到300公里以上!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M270的發射箱採用整體結構,主要由一個輕型鋁製框架和6個玻璃纖維發射管一組成,裝彈前重約402千克,裝入6枚火箭彈後重約2287千克。一輛M270發射車上裝兩個整體式發射箱,發射完畢後只需換上新的便可繼續發射,而再裝填全部12枚火箭彈則只需5分鐘。並且M270的發射箱還可以靈活選擇彈藥裝填組合:可以全裝12枚普通火箭彈;也可以混裝1-2枚陸軍戰術彈道導彈核6枚火箭彈。這種靈活組合特性,使得前線指揮官可以根據需要打擊的目標便捷的選擇打擊彈藥,充分發揮了武器裝備的所有潛力。

美利堅“鋼雨”的實戰表現

美國陸軍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第18空降軍(聯軍地面進攻勢的左翼)的第24機械化步兵師的M270多管火箭炮表現出色,給予友軍裝甲部隊與步兵以有力支援,將大量彈藥精準潑灑到伊拉克軍隊頭上。而正是因為M270在打擊伊拉克軍隊時採用了可裝填644枚M-77子彈藥的M-26人員殺傷彈,導致在每次12枚火箭彈齊射時就可以向45公里外的24萬平方米範圍內拋出7728枚子彈藥,使得伊拉克軍隊幾乎無處可躲,以致伊拉克軍隊將M270齊射的M-26子母彈稱之為“鋼雨”。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據事後統計,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共配備了230輛Μ270多管火箭炮系統,英軍的第一裝甲師第39皇家重型炮兵團配備了16輛。這樣,海灣戰爭中的多國部隊共出動了246輛M270自行火箭炮。這些M270多管火箭炮在戰鬥中,共發射了17000多枚火箭彈。並且由於M-26子母彈的大量使用,就導致伊拉克軍隊共承受了多達1300萬枚子彈頭的覆蓋式打擊。這些子彈頭鋪天蓋地、狂風暴雨般傾瀉到伊拉克軍隊的陣地上,打得伊軍士兵根本找不到藏身之地,相當多的伊軍士兵身中多枚子彈頭的“掃射”而亡。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但M270除了可以發射大量廉價火箭彈來播撒“鋼雨”外,還能發射陸軍戰術彈道導彈來對百公里外的目標發起精確“狙擊”。陸軍戰術彈道導彈長為3.9米,直徑610毫米,發射重量為1.7噸,它的主要彈種是多用途子母彈。母彈中裝有950個M74型反步兵/反裝甲子彈頭,每枚子彈頭重580克。一枚子彈頭可以產生1200個碎片,這樣算下來,一枚陸軍戰術彈道導彈就可以產生“恐怖”的114萬個碎片!並且因為其是一枚貨真價實的“導彈”,所以它可以保持在最遠165公里射程時,圓周誤差只有區區30-225米,相較於無制導火箭彈來說,這簡直就是在打“狙擊”了。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同樣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在運抵沙特的200多輛M270中,拿出18輛改裝成M270-6型,並運去當時剛剛研製成功的陸軍戰術彈道導彈105枚。1991年1月18日,美軍第7軍第75野戰炮兵旅的一個炮兵連,首次將M270-6用於實戰。這個連向伊軍的SA-2地空導彈陣地發射了幾枚陸軍戰術彈道導彈,使得伊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整個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共發射了379枚陸軍戰術彈道導彈。可雖然陸軍戰術彈道導彈威力驚人,但也因為其集成子彈頭過多,導致其出現了大概5%的“啞彈”,後來美軍對其彈頭進行改裝,將子彈頭縮減到300枚,這樣不僅將“啞彈”概率降低到了2%以下,還因為彈頭減重帶來最大射程擴展到了300公里的額外好處。後來陸軍戰術彈道導彈作戰部不斷改進,其作戰對象也擴展到了對坦克的“攻頂”打擊,命中精度也提高到了驚人的9米。

M142“海瑪斯”輪式自行火炮

隨著美軍在海灣戰爭後提出了快速全球部署的要求:10天之內可將美軍部署到世界任何一個地點,在30天之內擊敗作戰對手,再用30天時間進行休整和重組,為擊敗下一個對手做好準備。咱們先不管是不是美軍吹牛X,但如果要達到這種部署速度,美國陸軍的大量重裝備肯定要完全依賴軍用運輸機來完成調動,壓根不可能考慮對重量與體積不敏感的海運了。但是,也正是因為美軍要走“輕量化”的路線,和全球快速部署的需求,導致戰鬥全重達到26噸的M270多管火箭炮壓根無法享受C-130和陸軍各種重型直升機的“快遞”服務,只能動用龐大的C-17和C-5等戰略運輸機。這樣一來,勢必擠佔擔任戰鬥主攻的M1主戰坦克的運載效率,這是美軍無法接受的。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於是美國陸軍開始討思考如何保持火箭炮這種遠程火力支援利器,但又能使其保持輕量化而可以被戰術運輸機運載的問題。美軍思考的結果就是:將一輛採用履帶式底盤的、重達25噸的M270全部作戰功能,分解安裝到兩輛5噸重的輪式底盤上,以此來獲得一種將“精確機動”與“精確火力”深度結合起來的新型武器系統,而這種嘗試最終導致了M142“海瑪斯”高機動性輪式自行火箭炮系統的誕生。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M142“海瑪斯”之所以能夠“瘦身”成功,其從外觀上與M270最大的直觀變化就是隻安裝了一組6枚的火力模塊——相較M270少了一組。並且由M270高通過能力的履帶底盤變為了6X6的5噸級戰術卡車底盤。這樣一來,M142“海瑪斯”的戰鬥全重就剩下了區區11噸不到,這樣就可以輕鬆登上C-130戰術運輸機的貨艙,並在著陸後15分鐘就做好戰鬥準備。M142“海瑪斯”不僅有著每8秒1發的高射速,全部打完裝填6枚備彈的時間也只有3分鐘。並且得益於輕量化設計,其動力裝置也是可以提供330馬力的柴油機,在公路上的最大速度可以對達到8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480千米。所以綜合來看,M142“海瑪斯”即便遭受到敵方襲擊,也能比M270更快的“腳底抹油”!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M142“海瑪斯”發射架上的6枚227毫米的火箭彈,是2005年研製成功的M31型GMLRS精確制導火箭彈,彈頭重量為90千克,為單一彈頭的破片彈,射程達15-84千米。採用GPS/慣性制導方式,命中精度極高,達到了5-10米的誤差範圍內。原本M142“海瑪斯”還裝備有M30型子母彈,但因為其“子彈頭”始終無法將“啞彈”率降低到1%之下,會因為傷到平民而引起政治爭端,所以美軍淘汰了M30子母彈,只留下M31單彈頭型GPS制導火箭彈。可是“多彈頭”子母彈所帶來的巨大威力是美軍念念不忘的,於是在2015年美軍用新研製的M30A1型火箭彈替代了M30子母彈。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M30A1型火箭彈的雖然也屬於“子母彈”範疇,但其內部並不是傳統的爆炸破碎的“子彈藥”,而是多達1.8萬枚直徑幾毫米的鎢鋼金屬球。在M30A1型火箭彈戰鬥部爆炸後,其內部1.8萬枚鎢鋼小球就會瞬間向所有方向迸射開去。可以說這樣的“子彈頭”本身因為不具備二次爆炸的可能,所以即便有未擊中目標的小球被平民撿到,也不會造成附加傷亡。M30A1型火箭彈的攻擊模式完全是利用鎢鋼材質的極高硬度,與“母彈”爆炸時瞬間迸發的極高初速度來對一定範圍內的目標展開“硬殺傷”。這樣既達到了美軍對敵方作戰人員的大面積殺傷效果,又不會對非戰鬥人員造成二次傷害,所以成為了M142“海瑪斯”的最愛——M30A1型精確制導火箭彈的產量高達1.7萬枚!

​美國陸軍對“遠火”也有執念

我們都知道美軍的導彈技術是很先進的,研製並裝備了大量射程遠、精度高的彈道導彈。而且在退出《中導條約》後,又為其鬆綁了在常規戰爭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中程導彈發展制約,使其可以放開手腳研製多種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型號。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陸軍作為美軍多軍種中較“窮”的一個,其實也與我國陸軍一樣患上了“手裡沒錢火力恐懼症”。各種導彈雖然性能和精度都符合其作戰需求,但因為其太過昂貴,導致美國陸軍不敢像空軍和海軍一樣大量裝備。於是,學習解放軍在“火箭炮”這種價格便宜量又足的裝備上“深挖潛力”、提高火箭炮射程,就成為美國陸軍的一種揮之不去的執念。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而MGM-140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就是這種執念的體現。最初的MGM-140射程只有128公里,這顯然還不足以令陸軍滿意,於是改進型MGM-140B就提高到了165公里。後來在2000年又研製了更先進的MGM-168,使用GPS制導,擁有230公斤的戰鬥部,最大射程當時因為“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的影響——以免無法向美國盟友出售——只能人為定到了300公里,而根據後來推測MGM-168的實際最大射程則可以達到700公里以上!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2013年,美國陸軍啟動了“遠程精確打擊火力制導火箭彈”研發項目,準備填補陸軍戰術導彈系統中彈道導彈退役後出現的火力空缺。他們計劃利用制導、動力、控制、戰鬥部和引信領域的現有新技術,大幅擴展遠程火箭彈的作戰能力:最大射程至少達到300千米,目標是499千米(當時還有《中導條約》限制,現在恐怕目標至少要翻倍);最小射程70千米,目標是降到60千米。具有晝夜、全天候精確打擊能力,戰鬥部重量不小於90千克;空中飛行時間與陸軍戰術導彈相當,甚至更短。當然,新火箭彈還採用箱式發射技術,每個發射箱內裝2枚或6枚。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其實以上這些還可以算是在“火箭炮”範疇內做文章,但是美軍一種正處於研發階段的新型遠程打擊武器,則可以算是一個“跨界”新品種了。這種正處於研製階段的新型彈藥,名為“Steel Rain Plus”(鋼雨+)。其作戰樣式獨特,可以看作實火箭彈、巡航導彈、子母彈的集合體。“鋼雨+”的大小與現在的227毫米火箭彈差不多,但其最大射程達到了空前的1930千米——已經比“戰斧”巡航導彈的射程還要遠了!這是因為它配備了渦扇發動機和平直彈翼,能以216千米/小時的速度在空中巡航,最大飛行時間有望達到20小時。彈體中部是戰鬥部,內有810枚激光制導的小型滑翔子彈藥,每個子彈藥的戰鬥部重4.5千克,足夠擊毀一輛坦克。

美國陸軍火箭炮的發展:偏愛“鋼雨”子母彈,射程擴展到1900公里

可以說“鋼雨+”如果真的研製成功並量產的話,勢必對美軍的對手造成難以防範的打擊威脅!這是因為,以美軍這些年來的新武器研製慣性,肯定要在“隱身”能力上下功夫,這就導致“鋼雨+”除了具備在空中“超長待機”能力外,還將憑藉靜音、隱身來達到提升自身隱蔽性、安全性的目的,令被攻擊方几乎難以察覺到自己附近空中隨時都存在著一把“隱身利劍”——或許這種開創性的新式遠程武器,將會對我軍造成極大威脅!

小夥伴們,你們說這咋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