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記者探訪隔離病房消毒和醫療垃圾處理全過程 患者身份證消毒密封后,倆護士不見面“接頭”傳送

記者探訪隔離病房消毒和醫療垃圾處理全過程 患者身份證消毒密封后,倆護士不見面“接頭”傳送

本報記者(左)身著二級防護服採訪。

“通俗講,院感就是在醫院工作或就診期間感染了細菌或病毒而發生的各種感染。我們的工作就是防控院感的發生。”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暨遼寧省新冠病毒肺炎集中救治中心疾病預防控制科科長景紅稱,“這是一場硬戰,科學有效的控制院內感染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一定要保證院內‘零感染’!”

记者探访隔离病房消毒和医疗垃圾处理全过程 患者身份证消毒密封后,俩护士不见面“接头”传送

噴霧消毒。

2月25日,市六院4A隔離病房的新冠肺炎患者轉到其他負壓病房,景紅和團隊要對這裡進行全面系統的消毒並對醫療廢物進行處理,記者穿上防護服,跟隨景紅和團隊探訪了這一過程。

環節1更衣室多面大鏡子定位“手在哪”

“進危險區域採訪,安全防護最重要,不能有一絲疏忽大意。”景紅首先為記者進行了“業務培訓”,詳細講解如何穿脫防護服等安全注意事項。在景紅的幫助下,記者戴上一次性帽子、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醫用檢查橡膠手套,穿上防護服、鞋套等全套二級防護裝備,穿戴完畢,花費了半個多小時。

“我帶你們去看看醫護人員更衣室,這裡暗藏玄機。”記者看到,隔離病房分為“三區兩通道”,即清潔區、潛在汙染區、汙染區,病人通道、工作人員通道,要嚴格管控、佈局合理,從空間上阻斷傳播途徑,避免交叉感染。“脫防護服是容易被感染的環節,得分層次分房間來脫。”景紅讓記者重點看了下在更衣室裡設置的多面鏡子,“它的作用非常大,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定位自己的手在什麼位置,這樣才不會亂碰,造成不必要的感染。我們通常會設置幾位護理人員協助大家穿著,有的時候自己穿會穿得不嚴實,手套和袖口的銜接有彈力繃帶,另一個人協作會方便一些。”景紅告訴大家,“實現‘零’感染,需要醫務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你是團隊的一員,如果你防護不當造成感染,團隊都會被感染。所以大家要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共同努力。”

记者探访隔离病房消毒和医疗垃圾处理全过程 患者身份证消毒密封后,俩护士不见面“接头”传送

環節2病房患者物品傳遞細節非常周密

醫院的消毒工作是防控的重要內容。醫療器械、汙染物品、物體表面、地面怎麼消毒處理,哪一項都配什麼樣的消毒液,濃度是多少,景紅和團隊都做了細緻的分類,並制定了消毒方法指南。

“所有物體表面和地面,每天兩次定時消毒。像這裡不是負壓病房,除設置了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外,我們在終末採用超低容量霧化器噴灑過氧乙酸,這個噴出來是霧狀的,消毒效果好。”景紅說。

除了地面、物體表面的消毒,細節也要非常周密。比如患者辦理入院,身份證、醫保卡等證件如何消毒?裡面的工作人員如何將卡遞到外面,對這個詳細的流程,景紅都和工作人員反覆探討,“把75%酒精在身份證上擦拭兩遍,作用3分鐘後處理乾淨。病房裡的護士把消毒後的證件裝進密封袋裡,送至一樓指定位置,再由一樓的外圍護士送到醫院收款處辦理入院。“兩名護士都不能見面,盡最大可能降低感染的風險。”景紅稱。

记者探访隔离病房消毒和医疗垃圾处理全过程 患者身份证消毒密封后,俩护士不见面“接头”传送

環節3廢棄物鵝頸結式層層包紮密封

“新冠”,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新增的字樣,無論是垃圾袋、垃圾桶還是垃圾處理站,都可以見到這樣醒目的標誌,與其他醫療垃圾有著顯著區分。

記者在隔離病房瞭解到,這裡與患者有接觸的所有垃圾都被視為新冠醫療廢物,除了隔離服、口罩等醫用防護品外,飯盒、紙巾、筷子甚至報紙等都由專業人員密封處置並在24小時內迅速轉運。標有“新冠”字樣的醒目黃色垃圾袋、垃圾桶專門用於裝袋和轉運。醫院專門處理新冠醫療廢棄物的人員身穿防護服,對垃圾袋採用鵝頸結式特殊手段進行分層包紮密封,經消毒、稱重、記錄等多重環節處理後,從專用通道運送至醫院醫療廢物暫存站。

對於新冠肺炎病區的汙水,後勤部門先經過醫院汙水站消毒處理,確保汙水排放達標。“只有嚴格進行有序、規範的‘醫療廢物’和‘醫療廢水’處置,才能防止疾病傳播,保障群眾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