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国真有夏朝吗?

依影凤


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国家形态的王朝,这是国内大多数历史及考古学者们所主张或承认的,而外国的一些学者是不承认的,甚至有否定的。这是为什么?

有些人以为中国历史学家盲目迷信《史记》和司马迁。其实,在中国现存的早期的文献中多提到了夏朝或大禹,一般都是夏商周三代并列的。例如,《尚书》有不少篇说到夏朝和商朝,周朝人确认夏、商是“受天命”的正统朝代。其中《周书》产生的年代在西周初年,距夏朝不过数百年。稍晚一些的《春秋左传》中,夏商周三代是并列的,且提到夏朝及《夏书》的地方极多。也直接提到了夏朝君主

一,关于史记

在殷墟考古发现证实了史记中关于商王朝的世系是正确的之后,人们多相信史记中关于夏的记述也是可信的。支持欧美学者观点的人会问,那么关于五帝的记述是否也都应信?

二者是不同的,在五帝记的有“太史公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大意是:百家叙说黄帝,他们的文字不典雅可靠,士大夫很难据此叙说。)

已经明确的说五帝纪中关于黄帝记述的可靠性较差,而夏本纪则无此言,和商本纪同等述之。可见司马迁应该是按某种官方的文献写夏本纪,而不是到民间去采风所得。

作为一个史学大家,司马迁是相当严谨的,同时他又是文学家,其笔触是有感情的。在写他所喜爱的人物,如李广,就能把在作战不利甚至败仗的事迹中,把他写成大英雄。但是,司马迁绝没有给李广加上他所没有的‘光辉事迹’。

在记述五帝时,他声明那些史料的可靠性不高,这正是他严谨的表现之一。

这反而证明了夏本纪的可信度比较高。

二,关于甲骨文中无夏的记录

在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夏字,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实际上不是这样。

甲骨文是夏灭三百年后的卜词,夏在当时人的生活中影子也已经不存在或极淡薄了。

一种可能是卜词中根本就没提出过它。

甲骨文中无夏字,不奇怪。如果能找到商朝初建时的文献,如果那里没有提到与夏(也可能是另一种称呼)有关的事,才真是问题。

在甲骨文中提到夏人后裔杞人,这是合理的。大约是在殷商时代,夏人所能留下的痕迹了吧。

另一种可能是提到过,但用得是另一种名称,尚未破译明白。夏是夏人及其后裔对朝代的尊称,其初本意是大屋大殿,后来成为中原人自称,如华夏、诸夏等,是个很好的字眼,本非四季之一的称谓。如是,则与之敌对的商人未必用它。看看清朝后期对西洋人的称呼,如红毛国、佛朗机等,还有官方文书中的夷、蛮、狄等。这些称呼和其本国国名几乎没有什么可连想之处。

把灭掉的国家,不称其正式尊名,而称胜国,是后来一种习惯,特别是被灭国的名称有明显的尊崇的意味。

在甲骨文中还有超过一半的字尚未破译或或有人破译了但未得认可。这些字绝大多数是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这里面有没有代表夏朝的相关信息?对于甲骨文只一知半解,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知会不会贻笑大方。

三,二里头考古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是中华文明源头探索中的一件大事。

在二里头已经发现了早于商朝的遗址。在这里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按一定规划建设的都邑、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相当高的铸造技术的铜作坊,发现了最早的城市道路网及车辙痕迹,还有大型绿松石龙型器物(长越70厘米)。由此可确认二里头是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或主要大都邑的遗址。

可以肯定的说,在商以前,中华大地上,就有着一个已经正在跨进文明门槛的国家。这个考古遗址的年代恰就是文献所载的夏朝的年代,所在地域也恰就是文献所载的夏朝后期主要活动区之一。所以,把二里头文化就看作是夏文化,就是很自然的了。

结合考古成果和古文献,除了把二里头和夏文化联系起来,再没有其它更合逻辑的了。

四,重要的问题在于文字

但是这种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却是建立在推论的基础上的。二里头遗址所显示的文化是相当辉煌的,但是它是不是夏朝都城,却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仿佛破案时证据链少了重要一环。

也就是说,要想把文献中关于夏的记述和考古发掘的成果无争议的结合在一起,还需要一些证据。例如,统治二里头的君主们是不是文献所记的夏的君主,还有按文献,夏商之间曾有战争,商汤多次征伐夏桀等,这些都应该在考古成果中有所体现。

为了能得到这样的证据,寻找文字遗存乃是不二法门。

郑州商代大型遗址基本上是接续了二里头的年代,所以,如果能找到郑州商城中文字遗存,其中对于夏商间的斗争是应该有记述的。在距二里头只有几公里远的地方,就有商人建造的一个小城(偃师商城),时间距二里头的城池宫室的衰败时间极近,可见二者曾有过激烈的斗争或密切联系。如果郑州商城有文字遗存,这些都可能有所显示。

商朝人是有文字的,殷商的甲骨文不会是一夜之间突然成熟起来的,何况在郑州商城也曾发现过‘习字骨’。

一旦郑州商城发现了商朝早期的文字大量遗存,对于二里头是否夏朝最后的都城就应该有直接的证据。

按文献,夏朝也是应有文字的。过去把阴阳合历称作夏历,传说中夏是把正月当作一年之始,这种历法应该已经知道隔几年要置闰月。很难想象根本没有文字的条件下能产生相当成熟的历法。此外还有‘夏篆’的说法。

在二里头已经发现了刻划符,二十多个不同的符号,还无法说就是文字,但是,距离文字也可能不太远了。但愿早日发现大量的商早期或夏的文字遗存。

总之,从二里头考古成果看来,中国的上古文明绝不始于商代,在商之前还有着有青铜器、都邑、宫室等的辉煌文明。这是不容置疑的。推论这个文明就是夏,是合情合理的。

但可惜这是个推论。虽然二里头文明是辉煌的。但是创造二里头文明的人们及祖先有没有大禹治水,夏启立国,太康失国,夏桀淫暴等事,却不好理直气壮的说有。

而商前期的文字及其记述或夏文字的发现,就成为关键的关键了。

还有一种认为夏是周故意编造出来的说法。其实这样的讲的人自己才是在胡编乱造,因为举不出任何证据。老夫是绝不信的,因为编造一个夏,对于周人的统治没有任何一点好处,反而给了夏的后人杞人一些光辉,太不合算。

0


战斗大黄蜂


夏朝在史书和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载,以前沒人怀疑过它的存在。但当考古学引入中国后,便诞生了疑古派。沒有出土文物和文献的互相印证,不足为信。

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 经碳14测定,二里头遗址绝对年代,在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众多“五都贯洛”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

本着严谨的角度来看,夏朝以及其都城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但根据二里头遗址范围以及都城规模来看,其所在地区为上古三代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地区,其代表的王朝,若不是史书记载的夏朝,那是其他王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不过,目前还沒有找到夏朝的文字,所以目前还不能从考古学上证明夏朝的存在。



华夏历史研究


肯定有!不然,怎么解释商周那么成熟的古文明成果?总不能自己飞来吧,从地里忽然冒出吧。只是,我以为这个夏朝是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国家转化过程的朝代。有朝庭,但并非很严格意义上朝代。只是由于其仁爱且有强大实力,周围各氏族自觉归附的多。当时应是文字或觉悟方面原因,还没有充分自觉地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意识,所以记载多有疏漏。后人鉴于此,便有了比较详细的文字记载。








从北方从日出之地飞来


是的!虽然有口头相传或司马迁史记的夏代传说。但是,夏都、夏文字、夏墓碑之类的佐证没有找到。所以,外国人以此为准,说夏朝不存在;即使有,也是在埃及等等之类的推测。

不过,我还是认为夏朝是存在的,并且是在我们中国的夏朝,不是埃及的夏朝。因为:一是在埃及没有埃及人东迁的记载及传说。二是我们中国有一个姓氏“夏”,他们家谱中就有记载,确定是夏禹的后代。这是个有力的证明吧!古人把姓氏看得很神圣,是不容侵权和冒犯得。


国泰民安的幸福


为什么不信,其实连神话传说,都应该相信。。。

身在社会,有一份感受,原来传说都是真的。。。

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曲解,神话,添油加醋,变形,删减。。。等等。。。

更何况有那么多证据,不用像破案一样,要求那么十全十美的证据确实,古人会做假证据么???古人有那种能力和技术作假么???只要有两三样能有指向的证据就足够了。。。外国人吹毛求疵,要证据十足。。。有本事让他们回到4000年以前找去吧。。。


天天等你兔爸


夏朝也可能是大夏部落联盟,没有证据能证明夏朝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史书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也很少,大部分都是在讲大禹的。


大辉boss


夏朝的存在于否,是有华厦历史文字记载的,无须西方学者首肯认可,虽然现暂无考古实物相佐证,,,


悠芳斋洪宝


有传说,无文物。是否有夏朝,取决于评判标准。


至德堂


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凡人评论热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