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教師職稱,績效真的是教育“毒瘤”,校長“斂財”的工具嗎?

俺油菜


教師職稱讓真正有傳導能力的老師沒了動力,教師的傳導能力非常關鍵,職稱、績效等根本衡量不出教師能力水平的高低


高原硒谷情1


作為一名老師,我對此深有體會。

教師職稱最大的弊病就是養成了不教學的人工資高,努力教學的人工資低。從而在鮮明的對比下,又讓年輕人失去動力。

然而教師職稱不和校長搞好關係的人一般真得不到。什麼師德考核,什麼連續發表論文,都是騙剛入職教師的,還說評職稱要這些,你信了就上當了。

我這裡的例子比比皆是。2016年我參加國培計劃培訓。名字聽上去高大上,還以為校長器重我,讓我去進修學校培訓。在進修學校搞了三天的毛筆培訓,從南昌大學請來的教授第一天講了古代名人的書法史,剩下的都是自己在紙上寫(教授上完課就不見了)。最後一天進修學校的校長講了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他諷刺這種進修根本沒有意義,就像我們發表的論文一樣,像我們市有上萬名教師,你覺得這麼多論文有人會去看麼?這位校長說得很詳細,他說頂多從中以抽籤的方式遠幾篇打上分。再說道師德考核,有多少人不是在網上抄的範文?試問這樣的考核對評職稱有什麼幫助有什麼意義?

我剛工作的時候,在分配的學校裡就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兩個50多歲的老師,都是03年民辦教師轉的正,一個老師04年就評到了高級職稱,一個直到58歲快退休才給他評。前者是04年送了3000元給某某(已退休),當時3000元都有半年工資了,後者上面捨不得給。現任校長在這裡待了也有10年了,58歲給人家評高級職稱,想想他和上一任校長有什麼區別!

所以,強烈建議取消高級職稱和績效這兩顆打擊教師的“毒瘤”!真是搞得烏煙瘴氣!


小珹教育


那是15年的時候:我孩子在廣西崇左某小學讀書,從小學到畢業幾乎沒有老師批改過作業。我做父親的自己給孩子佈置作業,給孩子批改作業。有一次家長會提意見,得到了所有家長的擁護,大家紛紛責問,結果得到老師的答覆:你們好自為之!過後在那所學校任教的表哥告訴我:教師績效大部分給領導吞了,只有很少一部分給了老師,一些老師都不怎麼來上課!上課的老師都是敢怒不敢言,趁早給孩子轉學。結果轉到另一小學,仍然是沒見老師批改作業,連作業都不佈置。沒辦法!只好又把孩子轉來,在身邊好輔導。想想以前當老師的時候,我們每個課任老師都要給學生批改兩本作業以上,每學期交給教研組檢查兩次。那時候工資才一百來元。很多老師孩子讀書都很拮据,需要四處籌錢。但是我們要相信: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教育事業也朝好的發展。職稱也好,績效也好,就是成了毒瘤也都阻擋不了。他們那幫老師佈置不佈置作業,批改不批改作業,都阻擋不了孩子的進步!

職稱,績效等永遠成不了教育的毒瘤,一切都將被時代進步的車輪輾碎!


庸人自擾


我們學校很搞笑的,考勤刷臉,一次不到扣績效,管機器的滿勤,領導滿勤,他媽的普通老師經常扣錢,有時老師上課忘記了刷臉被扣錢,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上課分攤為績效一節12塊,而刷臉一次被扣13塊,因為領導是不上課的,無須擔心被扣,滿勤也許有獎,最後弄得普通老師課可以遲到,但刷臉不能忘,錢扣的多。問題是扣的錢也不知道哪裡去了,反正校級領導每年下來績效比普通老師多四五千。


我來說說看看


要我說,在職稱評定中,如果校長搞暗箱操作,或者只顧自己或自己身邊人,現實中基本不可能。我看到的是各地的評聘中高級職稱都有一系列條條框框,硬套即成。我所在縣兩個正高全部是由省級學科帶頭人所獲。他們一是所教學科有特色,二是有一個工作室,帶了一幫徒弟。其他都走在前列。我縣校長主任沒一個評聘為正高。二是我們縣還有很多校長是中級職稱,能夠當上校長與他們的能力有很大關係。他們也沒有為自己評職稱濫用職權。三是,職稱評聘學歷是硬核。所以,有些說法也太傷人了。我退休了,我說出來,僅僅是為他們鳴冤而已。我不用拍他們的馬屁。


用戶1956502798232


我在一線工作二十多年了,親眼目睹教師職稱評定,績效工資考核,學校校長在此過程中,大把斂財,很多不在一線工作的老師排在前面,優先一線教師晉級,這些領導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幫助造假填寫晉級材料,上下找人活動,樂此不疲!而那些任勞任怨一線辛苦工作的教師,卻無奈和心酸——校長一手遮天。!前幾天,黑龍江某學校校長說,為了應對上級——省均衡發展檢查,開教師大會說,如果有人問,你們實行績效工資了嗎?你們就說實行了,中心校從教育經費中拿出五萬元給老師發績效工資每人一百多二百多元,相差不多。十來分鐘開完會,讓老師簽字,老師們簽完字就等這個額外績效工資,左等右等,校長說的績效工資沒影了🤣,於是,就有許多老師找到中心校一把手,答覆的是,沒有這事兒!校長為了息事寧人,在一天的早會上說這是自己理解錯誤。這個校長啊,欺上瞞下的行為,實在是荒唐絕頂啦🤣😓


Mike3115


教師職稱的評選,太多無奈太多“你懂的”,不提也罷。我來說說,教師的所謂績效,看看這個誰懂得。

我們這所謂教師的績效被稱為結構工資,並沒有工資以外的額外投入,績效的來源大概是這樣的,高級老師從工資裡拿出900元左右,一級拿出700元左右,二級拿出600元左右,放在一起,然後根據工作量進行再分配,分配給到個人的,就是工資裡的結構工資。

以語數外為例,滿工作量是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可以勉強拿回自己拿出的那部分,但人多粥少,大部分人只教一個班,所以拿不回來;史地生政的滿工作量為一週16節課,全校有兩個老師是這個工作量,所以大部分人也拿不回來。

那麼,大多數老師拿不回自己拿出的錢,錢哪去了?誰能多拿回來?答案,中層以上的幹部。

學校自行規定,中層以上的幹部,結構是學校裡與中層幹部同一級別的老師的,結構排在前六名的平均數。也就是說,有六個老師拿回來了自己拿出的那部分,幹部們就拿回來了。再有能幹的老師,累死累活既教兩個班的主科又當班主任,多拿點結構工資排名進了前六,校長和中層幹部就都水漲船高,都多拿。

不僅如此,除此以外,幹部們還總加班啊,也不知有多少工作白天干不完,工作日干不完,總之一定要加班。不知加班多長時間,不知加班幹了什麼,總之既解決了平常的晚餐,又解決了週末的午餐,最重要的是,額外領取了加班費。

某一月,幹大發了,一個校級幹部連加班費帶結構工資是3800多元,僅這一塊,就是一個年輕教師的全部工資。

一個教數學的班主任拍案而起:我教兩個班的課,當班主任,每天八小時的工作量,一個月結構是800多,你tm不眠不休24小時工作,也就是我的3倍2400,我就問你,這3800多結構是怎麼算出來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終於有人舉報了,換校長了。當然,換的原因還有許多,我們老師不知道的別的事。結構事件只是導火索。

這就是老師的績效也好,結構也罷,割自己的肉熬湯,薅自己的毛做衣,你懂了嗎?有意思嗎?

所以,老師補點課收費心安理得,這畢竟是自己的勞動付出所得,憑本事掙錢,不丟人!


三人行有我為師


前段時間剛剛有老師評了職稱,這兩年我都把學校的職稱審核小組。我對職稱審核有以下認識:

1.現在的職稱審核正在逐步趨於規範化。

不知道其他學校是怎樣的,但是我們學校這兩年的職稱審核都比較正規,是通過打分制來確定。打分的時候評職稱的老師把自己的原始材料和證件拿來,職稱審核時分成若干個小組,按照縣上出的文件,一項一項打分,有就得,沒有就不得。最後,還要評職稱的老師自己審核簽字。

這樣打分雖然說不上絕對公平公正,但是相對而言是比較公平的,真正體現了多勞多得。

不光是評職稱,連年度考核和晉級都實行打分制。

以前我們學校評職稱,要麼是論資排輩,要麼是關係戶,實在有些讓人頭疼。我工作20年才評上職稱,如果說我不優秀也就算了,是市語文骨幹教師,縣優秀教師,省農青骨教師,所帶班級多次獲得縣先進班集體,任教學科獲抽考縣級一等獎,發表的論文就很多了。但是儘管如此,依然是工作20年才評上職稱。有位同事說他為了平時錢花了兩頭肥豬的錢。可想而知,以前為了評職稱是弄得多麼烏煙瘴氣。

2.我們學校績效工資也是實行分數考核。

不知道以前學校的績效工資是怎麼算的,但是這兩年績效工資是根據平常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以及業績來進行核算。

就拿我來說,雖然只是一個普通老師,但是做的事情比較多,所以績效考核這一塊得分算是比較高的,比很多中層幹部都要高。我是班主任、語文教研組長,有早晚自習,任課比較多。這樣一算,績效就比較高了。

結束語:職稱、績效的確是教育毒瘤,但是現在卻又存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讓它們趨於規範化,讓它們成為廣大老師前進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無論是教師的職稱還是績效,都是老師們自身能力的體現,是對每一位老師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的一種考量。題主所問,教師的職稱和績效被學校校長不正常的利用,我認為這種現象應該是極少數的,小編作為有著多年教齡的一線教師,結合自己的所聞所見談兩點看法:

第一,關於職稱問題 近年來老師的職稱問題已經成為了老師們的熱點話題,因為職稱的高低直接關係著老師工資的多少,決定著老師們個人的各種福利待遇,甚至每年的發的取暖費,高級教師都要比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的老師高出很多,而工資方面更加突出,高級教師的工資檔位五六七三個檔位,中級職稱老師的最高檔位才八檔,所以,老師們都在一直為晉升高級職稱創造條件,都想早日成為高級教師,既有高級職稱的名銜,又有相應的福利。然而,每年晉升高級職稱又有嚴格的名額限制,在沒有名額指標的情況下,符合晉升條件的老師們也是前功盡棄,但是,一旦有那麼一兩個指標,又面臨著嚴重的人多指標少的尷尬狀況,而校長又有著最終的決定權,因此,老師們對校長有失公平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績效的問題 不同的學校對績效的重新分配規則各有不同,但大家的總體原則都大同小異。一般來講,績效的分配主要依據為工作量、考勤、工作業績等幾方面,根據各位老師的不同情況進行量化打分。但是,老師們對績效意見最多的不是分配方法,也不是公平與否,而是學校用老師們的績效做了本不屬於這個範圍的開支,甚至把績效當成了學校的經濟來源和補充。


三尺講談


《高考,均科全才和優科專才,你選擇誰?》

郝峰濤

這有可能是一篇改變中國教育命運的文章。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正是這種落後的人才觀念,是造成中國教育改革停滯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裡?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特長,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天才是更加卓越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我們要不要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鴨式,打破應試觀?要不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不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A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B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中學和中考可以讓學生自選2-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小學階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逐步建立1-2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改變填鴨式的主科均衡發展觀。

我們的育才觀念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致敬:你我皆是微不足道的塵埃,只是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覺得此文不錯,請惠心推送轉載,舉手之善,或將成為教育改革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