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更漏子,春恨梦难凭


更漏子,春恨梦难凭

春夜里正是花开风暖之时,闺阁中的女子却往往在这样的夜里,思念起远方的恋人。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总是花儿正开,满院芳菲,若是这个时候能和相爱的人,携手走在花前月下,又是怎样的一件浪漫的事情!不过在《花间集》中,能和恋人在一起听着更漏的声音,数着窗外的花儿,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因为,在花间词人的笔下,听更漏的声音是有,这也是《更漏子》曲的由来。不过,听更漏的人儿只有1个,那就是闺阁中的女子。那个原本应该与她在一起的恋人,此刻不知身在何方,于是就有了无数春恨梦难凭的《更漏子》故事。

更漏子,春恨梦难凭

五代·毛文锡·更漏子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更漏子,又名《无漏子》、《独倚楼》等,双调46字,上下片不同调,上片第2、3句押仄声韵,第5、6句换押平声韵;下片第1、2、3句押仄声韵,第5、6句又换押平声韵。毛文锡,五代词人,《花间集》存其《更漏子》仅此1首,也是其存世的唯一一首。

更漏子,春恨梦难凭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夜已阑珊,女子依然没有入睡,在这个春天,她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了,听着院外月下子规犹如泣血的啼鸣,心里的怅恨比之以往更是要强烈不少。

长短句长于表达细腻情感的优势,在这样的小词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如果这是一首五律,你无法想象女子的怅恨该是怎样表达。作为逐渐独立于诗之外的“小宗”文学,不说乐府,我们可以从晚唐五代,再到宋代逐步发展,直至鼎盛的有趣路径,也直接表明词之所以能兴盛,并持续兴盛下去,是有其存在的必然的。

更漏子,春恨梦难凭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那个人一走便是很久,一走便毫无音信,若是仅是这样倒也罢了,到现在我连在梦里想要见到他,都根本做不到了。可恨的人啊,此时的你又在哪里?你可知道,现在陪伴在我身边的,只有眼前的这一盏红纱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这样的春日时节,你偏偏还在千里之外,让我在这处处芳菲的春日里无所适从,除了想你,不知道又该做些什么。我此时的心啊,你看一看,是不是跟庭院里的一直不肯绽放的丁香花一般。丁香千结,丁香花苞未开放时层层结节,因此诗词中常用“丁香结”来形容闺中女子愁肠百结。

更漏子,春恨梦难凭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不知不觉女子坐在窗前,痴痴地等,痴痴地想,浑然不知已经天明。这个时候女子终于抬头看到,夜间的薄雾已经散去,天边已经现出朝霞,那么绚烂。又是一个暖暖春日,梁间的一对燕子已经双双飞出燕巢,依偎在一起去野外觅食了吧。

这首词是毛文锡作品中难得一见的佳作,又因为此调仅录一首,故而显得弥足珍贵。上片中对于相思的怅恨,说了一个“切”字,接着便引出“子规啼月”,仿佛泣血子规的啼鸣声,都比不过女子心中的相思苦痛。

更漏子,春恨梦难凭

说到孤单,词人却又不明言,而用“红纱一点灯”,突然的就让人陷入到词中的孤单里,难怪清代词人陈廷焯读到这句时说,“不知何故,只是瞪目呆望,不觉失声一哭”。仿佛词人想要将孤单进行到底,最后仍不明言孤单,又来一句“梁间双燕飞”,连燕子都双双对对在这春日,自己依旧形单影只。“一点灯”、“双燕飞”,女子又该痛到怎样的地步?

女子欲言难言的怅恨与相思,在词人字斟句酌的可以安排之下,让读词人在品读前3句时,就已经跟随女子沉浸在悲伤的孤独之中,接着词人更是一层又一层将女子的孤单走到极致,读完大概也很难从词人生生营造的悲伤里吧。这样的作品,被称为毛文锡压卷之作,应是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