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
“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
很難想象這樣殘忍,冷靜而又無知的話出自一個12歲男孩之口。
2018年12月2日,湖南沅江發生一場兇殺案。
一名34歲的女子被人殺死在家中,渾身有20 處刀傷,兩隻手腕傷口見骨,現場滿是血跡,恍若人間地獄。
經偵查,兇手是她的親生兒子,年僅12歲的吳某。
據瞭解,吳某因為不滿母親對其吸菸的管教,憤怒中衝進廚房拿起菜刀,對著養育他的親生母親狂砍,母親當場死亡。
而這個小孩,面對血腥的場面毫不慌亂。他將二樓臥室反鎖,換下帶血跡的衣服,刀丟進池塘,面對外公的問詢,他十分淡定,稱母親不在家。
隨後他用母親的手機給班主任打短信請假,甚至和弟弟留在案發現場,和母親的屍體相處長達十個小時之久,這樣的“心理素質”讓人毛骨悚然。
鄰居稱,在警察帶吳某回現場指認的時候,這個孩子還在笑……
如果說,“七歲的小男孩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那麼這樣一個沒有道德情感觀念的,不良少年的存在,就是是一場災難。
意料之中,因為未成年,吳某很快被釋放,而他的家人,甚至還想送他回學校,這引起了學校家長們的恐慌和反對。
可以理解,任誰也不能任由自己的孩子暴露在危險之下。
“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12歲的吳某,對一條生命的逝去無動於衷,對犯下的罪行毫無悔意,但是他卻清楚地懂得,法律將成為他的保護傘。
多可怕。
孩子最寶貴的品質,是純粹。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加持,他們的純粹就會加重惡行。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逐漸低齡化,他們缺少是非觀念,犯罪更隨機,目的更單純,手段更殘忍,比成年人過猶不及。
2012年4月13日,湖南衡陽12歲男孩將姑媽一家三口殺害,僅僅因為厭煩姑媽管教;
2013年12月4日福建莆田一14歲男孩將8歲女童勒死,故意製造被拐騙現場為自己脫罪;
2014年10月29日,雲南昆明14歲少女殺人拋屍,死者被捅50多刀,十分殘忍;
未成年人犯罪,固然背後有著種種不堪的成長經歷,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他們可以被輕易原諒的理由。
法律贈與他們一塊免死金牌,道德又無法約束他們,他們被允許回到社會重新做人。
那麼那些受害者呢?誰能給他們一個公道,受害者家人呢?怎樣才能撫慰他們支離破碎的心?
或許,對於受害者家屬來說,罪犯得到應有的懲罰,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
我想起了一部日本電影——《告白》。
森口悠子是一名平凡卻勤懇的女教師,同時,她也是一位年輕的單身母親,獨自撫養可愛的女兒,日子雖然辛苦,但也算幸福。
不幸突然降臨,四歲的女兒毫無預兆地死去,屍體被人發現漂浮在游泳池上。
一剎那,森口的世界天崩地裂,她想了解真相,但是警察認定,這是一場意外。
滿是狐疑的森口自己展開調查,卻震驚地發現,殺死自己女兒的兇手,竟然是班上的兩名學生。
女兒被殘忍殺害,自己的人生被毀,但是這些漠視生命的年輕人,卻逍遙法外。
她展開了一場精心的復仇計劃。
開學的第一課,森口指出了殺死自己女兒的兩名兇手,並假稱已經在他們的牛奶中,放入了含有 HIV病毒的血液。
懦弱膽小的少年B,很快被摧毀心理防線,因為終日惶惶不安,他將自己關在家中,最終變得瘋顛,甚至親手殺掉了對他百般溺愛的母親。
少年A是個天才,年幼時父母離婚,缺少關愛,出於自身的傲慢和對母愛的渴望,他變得冷酷無情。
建網站,發明器械,獲獎,殘殺動物,甚至將老師4歲的孩子作為試驗品,都是為了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而得到母親的注意。
被欺凌?被唾罵?被殺死?對於一個心若磐石的冷血少年來說,都構不成威脅。
“最致命的報復,就是摧毀他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
對於少年 A 來說,母親的肯定和關愛,就是他窮盡所有想要得到的東西。
森口設下騙局,讓少年A得知了母親已經改嫁並懷孕的消息。
心灰意冷的少年 A,想用炸彈讓全校學生為其陪葬,得到母親的注意。在引爆炸彈後,卻發現平靜如常。
這時森口打來電話,告知少年A,炸彈已經被轉移到他母親的辦公室。
他親手引爆了殺死母親的炸彈。
少年 A痛苦地跌倒在地,精神被徹底摧毀。
華麗的復仇就此謝幕。
《告白》用魔幻的劇情,警示了社會資源對未成年人傾斜的現實,批判了教育的種種弊端,揭示了人性之惡。
未成年作惡,到底該如何懲罰,該如何消除社會影響,他們的未來又何去何從,都是未解難題。
影片中,森口對少年A說,“從今天開始,是你重生的第一步……開玩笑的。
弒母的12歲男孩能重生嗎?
良知泯滅,他只是社會的禍害;良知被喚醒,他定會終生陷入愧疚與痛苦中。
年少行差踏錯,一生萬劫不復,這代價太殘酷。
閱讀更多 桃花島浪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