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2歲的寶寶是<strong>自我意識的萌芽期,在這個時期內孩子想要開始做主,發脾氣正是他想要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也證明他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是一個<strong>好的現象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只要家長做好下面這3點,便可以搞定孩子“壞脾氣”

一、發脾氣是孩子情緒的迸發點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很多家長會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有的父母會<strong>給孩子貼標籤,認為自己的孩子<strong>不堅強、非常懦弱,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strong>任性,根本對孩子<strong>不理不睬,也有部分家長想辦法<strong>逗孩子,轉移他的<strong>注意力,其實事實證明,<strong>上面的三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孩子之所以發脾氣,是孩子的內心得不到滿足而導致的,如果通過上述方法<strong>暫時壓制住了情緒,但是後期會<strong>爆發的更加厲害,還有更厲害的,長大後可能會<strong>出現焦慮、抑鬱的病症,<strong>追根溯源,這都是由於家長長期對孩子的<strong>情緒忽視,對“發脾氣”這種信號<strong>視而不見造成的。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二、尋求孩子發脾氣背後的需求

每個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作為家長,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想法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問題,謀求到孩子的脾氣是因何而發。

例如:一些孩子經常看到<strong>別人家孩子的玩具好玩,他希望拿過來自己玩一下,但是對方孩子並不想把玩具分享出來,這就引起了<strong>第一個孩子的不滿,直接<strong>發揮自己哭鬧的本事,而這時候的家長無論是<strong>呵斥孩子,還是通過自己的手段把<strong>玩具拿過來給他,都對孩子情緒的控制<strong>有負面效果,而且對於孩子情緒的自我調節起到<strong>反面例子。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其實作為家長,對孩子渴望玩具的心情首先<strong>要給予理解,接著就需要<strong>鼓勵自己的孩子去詢問一下對方小朋友可以不可以<strong>一起玩玩具,這裡一定要注意,是讓自己的孩子去問,而不是大人親自去問,否則這對解決問題<strong>起不到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被拒絕的話,就適當的安撫一下孩子,然後提出孩子有沒有別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情也可以適當放鬆下來,以後在遇到相似的事情他也不會一味的鬧脾氣了。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三、和孩子一起體驗情緒

這是比較重要的一環,家長和孩子一起體驗情緒,讓孩子能夠<strong>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認同,兒童心理諮詢師吉姆·泰勒曾說:“如果父母過度地去保護孩子,千方百計去取悅孩子,那他就沒有機會去學習處理各種情感了。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strong>感到非常低落,這時家長並沒有和孩子一起<strong>分析試卷,而是通過別的手段成功<strong>讓孩子轉移了注意力,雖然看上去是一個<strong>很成功的案例,可事實上呢,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孩子失去了<strong>自我情緒體驗的良好機會,也失去了對自己性格特點的瞭解,說重點就是孩子<strong>失去了一次成長機會,對於下次解決這樣的問題<strong>沒有一點幫助。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6歲之前,孩子的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青青為家長們推薦2本有關性格、品質培養的繪本——《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採用經典的童話故事,在故事中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每冊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分別培養寶寶的愛心、樂觀、自信、分享、勇氣、善良等品質,提升寶寶的情商,讓寶寶擁有好人緣。

寶寶“發脾氣”亂吼叫,父母別“以吼制吼”,3步搞定娃的壞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