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孩子自卑不是好事,"補強法則"幫助激發孩子自信心

小強是一名五年級學生,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競爭勇氣,由於沒有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就會更小,一直覺得自己不具備和他人同等的條件,嚴重的話,在激烈的競爭中,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一段時間的接觸瞭解,我從少言寡語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無奈。瞭解到小強的父母親不能自理,爺爺做雜工,小強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嚴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顧。即使他也是一名獨生子,但他所要面對的和承受的確實其他同齡孩子無法想象的。

孩子自卑不是好事,

其實根據這個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補強性原則",尊重孩子,向孩子傳遞正確的思想,具體應該怎則做呢?

1 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在客廳站著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我要喝牛奶。"你在廚房做飯時不能幫助他,告訴他具體時間:"媽媽把米飯蒸上,就去給你拿,好嗎?"經常忽視寶寶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孩子自卑不是好事,

2 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週末帶孩子出遊,徵求他的意見,如果你已經有了目標,適當採取不餓人的看法,比如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博物館",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讓自己的信心增強。

孩子自卑不是好事,

3 不要嘲笑孩子

在孩子剛開始說話時,你教他"大西瓜",他卻說"大西抓"。及時給予鼓勵,也不要當時刻意強調,換個時間再教他。在孩子語言學習期,你的嘲笑會使他喪失學語言的信心和興趣。

4 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提出問題,你要耐心傾聽,如果沒有答案,老實告訴他,媽媽也不知道,我們去查字典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千萬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回答。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畏懼感,從而增加自信。

孩子自卑不是好事,

5 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請把報紙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也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孩子自卑不是好事,

6 在家陳列孩子的作品

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牆面上張貼他的塗鴉之作,在桌子上上為孩子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小製作,榮譽感是最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孩子跟家長都是長時間相處的,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時刻關注兒童心理健康。避免兒童自卑的心理,如果發現及時做好克服與糾正,不能一味的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