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這是日本航空母艦系列的第八篇作品,主講雲龍級航空母艦的種種經歷,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 雲龍級航空母艦

建造背景

1940年,日軍為了對抗美軍,又一次制定了一個龐大的擴軍計劃——丸五計劃。在其中有一艘中型航母,編號第800號,就是我們這一期的主角:雲龍號。

1941年11月5日的御前會議決定秘密開展開戰準備工作,下達“大海令第一號”的同時也緊急擬定了丸急計劃,這艘中型航母編號遂變更為第302號,並基本確定其在飛龍號航母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改進。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飛龍號航空母艦

這一艘飛龍改型航母列入擴軍計劃就說明日本海軍也意識到了美國龐大的工業生產力有多麼可怕,必須為未來大舉擴充航母數量做準備。

雖然飛龍並非是大型航母,戰鬥力也極其有限,但是由於戰事緊急,來不及再重新設計一艘戰艦,之前的翔鶴級大型航母還沒有經過實戰檢驗,所以不得不選擇飛龍號航空母艦作為量產型航母的藍本。

第302號艦雲龍號的前期設計工作藉助飛龍的現有圖紙快速推進,1942年開戰之初基本已經完成。但是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一下損失了4艘主力航空母艦,日本海軍緊急將丸五計劃修正為改丸五計劃,佔據建造計劃大部分的便是多達15艘的雲龍型航母,建造編號第5001至第5015號。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雲龍級航空母艦的畫作,可見其外觀上與飛龍號的最大區別就是飛龍號的艦橋在左,雲龍級在右

但最終開工建造,並得到了艦名的只有6艘(302雲龍、5001天城、5003葛城、5004笠置、5006阿蘇、5007生駒)。真正建成的也僅僅只有前3艘。

我們又一次見到了天城這個名字,注意不要和天城級戰列巡洋艦搞混。雖然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首艦天城號也曾經試圖改造為航母,但是在關東大地震後已經被摧毀。

技術特點

雲龍的艦體與飛龍差別不大,飛行甲板尺寸也一致,最大的改動在於飛龍艦上的艦橋被移到了右舷前部,以及根據前線部隊的實際使用經驗反饋,飛行甲板上只設置了前後兩部升降機,取消了中部升降機。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1944年的雲龍號航空母艦線圖

前後的2部升降機都變大了一下,用以升降最新式的艦載機,效率也更高了。飛行甲板上還安裝了4座三式十型著艦制動裝置,有12條橫向攔阻索。

雲龍飛行甲板的前部設置1座彈藥升降機,後部還有1座彈藥升降機但尺寸偏小,可以裝載800千克炸彈72枚、250千克炸彈240枚、60千克炸彈360枚、九一式改六型航空魚雷36枚。煙囪仍然是日本特色的舷側下彎式,沒有采用飛鷹級、大鳳號航空母艦那樣艦橋和煙囪合二為一的煙囪。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中途島中4艘航空母艦均被美軍擊毀

雲龍級航空母艦的設計吸取了很多中途島戰役的教訓:左右兩舷都設置了鍋爐艙通風口,以提升其通風性,以防止機庫內大火產生的熱流由通風孔進入機械艙室導致動力喪失。雲龍級的機庫特別注意防火損管措施,各區域之間用鋼製防火門隔離,機庫側壁上設有泡沫滅火裝置。

裝甲防護方面雲龍與飛龍基本類似,重點在彈藥庫舷側的裝甲厚度達到140毫米,原本最為薄弱的底部也以50毫米的鎳鉻合金鋼施加防護,其上方還有56毫米厚的水平防禦裝甲。

艦體內部的塗裝基本使用不可燃性塗料,為降低進水可能性,舷窗的數量也減少至最低限度。兵員居住區好似鐵罐頭,一切可燃物都不允許上艦。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日軍最先進的120mm噴進炮

雲龍型的高射炮沿用飛龍的6座127毫米雙聯裝炮,25毫米機關炮的數量拼命增加至三聯裝21座、單裝30座,另外還安裝了實戰效果不佳的噴進炮。

12釐米28聯裝噴進炮是一種應急武器:它是日本海軍臨時製造的一種防空炮。其發射臺、俯仰和旋轉裝置都直接使用了九六式三聯裝機炮的對應部件,火箭技術也顯得較為粗糙。該炮由人工操作,炮組成員需要穿上全身式的防火服。由於這是一種熱發射火箭,具有相當易爆的彈頭,發射一輪後需要四分鐘冷卻,然後才能進行重裝填裝。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120mm火箭彈的構造

該炮炮身長1,500mm,火箭彈初速240m/秒,最大射程4,800m,最大射高2,600m。俯仰角+10度到+80度,俯仰速度15度/秒,炮塔可360度旋轉,旋轉速度12度/秒。空炮塔全重2.5噸,裝滿火箭後為4噸。

這種火箭炮使用的120mm四式燒霰彈本質上是縮小版的三式彈;使用時,火箭發動機點火,將火箭發射至1000-1700米高,隨後火箭爆炸,向前方錐型區域內散佈大量小型燃燒性子彈丸。這種燃燒性子彈丸含有磷或鋁熱劑,粘到飛機蒙皮上時可造成相當程度的燒熔或火災。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噴進炮開火時的效果圖,和三式彈非常的相似(實質上是一樣的)

這種武器在實戰中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因為大部分指揮官並不知道如何最大程度發揮他的威力),除了恩加諾角海戰中的伊勢號和日向號。他們的艦長通過優秀的指揮最大程度發揮了自己戰艦的防空火力,對他們展開空襲的美軍有數十架被擊落,而2艦加起來才只被命中了1枚炸彈。

迴歸主題,鑑於飛龍的低速航行迴旋半徑過大,雲龍採用了與蒼龍相同的外傾式並列雙平衡舵。雲龍級的動力系統由於主機無法按時生產完成,天城、笠置只能挪用改鈴谷級重巡洋艦的主機,而葛城、阿蘇只能轉用陽炎級驅逐艦的主機。這對他們的機動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未完工的阿蘇號航母,完成度60%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17150噸 公試排水量:20450噸 滿載排水量:22400噸

艦體全長:227.4米 最大艦寬:22米 平均吃水深度:7.85米 飛行甲板全長:216.9米 飛行甲板最大寬度:27米

動力裝置:艦本式高中低壓蒸汽輪機4臺,呂號艦本式重油鍋爐8座 輸出功率:152000馬力,四軸推進 航速:34節 燃料搭載量:重油3750噸 續航距離:8000海里/18節

武器裝備:雙聯裝40倍徑89式127毫米高射炮6座,三聯裝96式25毫米機關炮21座,單裝96式25毫米機關炮30門

建成時計劃搭載艦載機:53架,其中烈風艦戰21架,流星艦攻27架,彩雲艦偵6架 實際上幾乎沒有雲龍級航母搭載過戰機

乘員:1100人


服役歷程

各艦分別於:雲龍1942年8月1日,天城1942年10月1日,葛城1942年12月8日,笠置1943年4月14日,阿蘇1943年6月8日,生駒1943年7月5日開工建造。

並分別於雲龍1943年9月25日,天城1943年10月15日,葛城1944年1月19日,笠置1944年10月19日,阿蘇1944年11月1日,生駒1944年11月17日下水。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未完工的笠置號航母,完成度84%。可以看出各部分的建造已經基本完成,只剩下少部分的工程

由於小澤的機動部隊已經在恩加諾角作為誘餌全軍覆沒,雲龍級開建的後三艘艦在下水以後也被放棄建造,沒有真正完工。

所以是事實,真正竣工完成的雲龍級航母只有3艘:雲龍1944年8月6日竣工於海軍橫須賀工廠,天城1944年8月10日竣工於三菱長崎船廠,葛城1944年10月15日竣工於吳海軍工廠。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剛剛建成準備試航的雲龍號航空母艦

雲龍與天城在8月竣工之後立即被編入已經在馬里亞納海戰中被打殘了的小澤機動艦隊第一航空戰隊(損失了2/3的兵力)。

他們在松山基地與海軍第601航空隊一起訓練。這支航空隊紙面上擁有48架戰機,但實際上能夠正常起飛的戰機極少,又極度缺乏熟練飛行員和燃料,因此訓練只是形式。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剛剛入役的天城號航母

連同10月15日竣工的葛城在內,3艘雲龍級航母都沒有去參加恩加諾角海戰。日本海軍的總體方針已經轉變為將航空隊都派遣至陸上基地實施特攻作戰,航空母艦失去了他們所有的艦載機。

但云龍級高速航行能力和巨大的艦體仍有利用價值。12月1日,雲龍終於接到第一個任務,聯合艦隊司令部命令其在艦體內裝載30枚櫻花特攻彈,搭載陸軍空挺隊第一連隊800名官兵和海軍第634航空隊的700名官兵。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試航中的葛城號航母

雲龍和驅逐艦時雨、檜、樅結伴從吳港出發前往菲律賓,給在菲律賓進行抵抗的的陸軍輸送增援。

12月17日,雲龍號滿載著三千餘人和大量物資駛出吳港。18日早晨通過下關海峽,為了躲避美軍還專門向西繞道,一直到了靠近中國沿海的舟山群島附近東海海面。

但19日下午雲龍號還是被美軍潛艇紅魚號發現了。由於天氣狀況惡化,雲龍難以實施對潛警戒。紅魚號抓住機會,於16時35分在5400米距離上向雲龍發射4枚魚雷。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未完工的生駒號航母,完成度60%

有一枚直接命中艦橋下方右舷艦體,雲龍號輪機艙停轉、艦內斷電,但航行無大礙。雲龍號採取了損管措施,繼續前進。但10分鐘後,紅魚號潛艇發射的又一枚魚雷再次命中右舷艦體,引爆了雲龍機庫中櫻花特攻彈。

艦體前半部被炸燬,破口處大量進水,艦艉翹起,很快沉沒了。雲龍的沉沒位置在北緯29度59分、東經124度03分海域,1945年2月20日被除籍。

1945年初,天城、葛城與龍鳳一道停泊在吳港,3月19日,美軍三百餘架艦載機發起第一次對吳港的大規模空襲,無數的炸彈和火箭彈從天而降。雖然天城、葛城的艦員發起反擊,但並無戰果。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1945年狀態的天城號航母

2艘雲龍級航空母艦均在空襲中受損,天城的右舷高射炮炮臺被一枚炸彈命中,葛城的右舷艦艏處也被一枚炸彈命中。

6月22日美軍以B24轟炸機為主力,第二次空襲吳港。這次攻擊主要集中在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身上,2艘雲龍級航空母艦並沒有受到損傷。

但在7月24日的第三次空襲,天城被擊中三枚炸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前後飛行甲板中心位置,將艦體炸得向兩側翹起,嚴重損毀。輪機艙內也大量進水。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天城號航母在7月24日的空襲中受重創

在7月28日,吳港再遭空襲,天城被命中一枚炸彈和多枚近失彈,進水更加嚴重,艦上水兵又大多轉去陸地訓練,終於傾覆,左舷翻轉70度角斜在海水中。1945年11月30日被除籍,1947年解體完畢。

葛城在7月24日被擊中一枚炸彈,28日又被兩枚1000磅的大型炸彈命中,炸彈直穿過甲板在飛機庫中爆炸,將飛行甲板整個吹飛,右舷的煙囪也完全被擊毀了。可見當時日本的建造質量已經很差了。

淺談日本航母(八)——日本海軍的最後瘋狂:雲龍級航空母艦

被擊毀,斜著沉在吳港中的天城號航母

雖然受損極其嚴重,但葛城號並沒有沉沒。它在戰後作為運輸艦運輸了大量人員,終於在1947年拆毀。其他三艘未完成的雲龍級航空母艦也都在1947被拆毀。

小結

雲龍級航空母艦是日軍最後的掙扎,不過從意義上講,他也是日本海軍唯一一個量產級別的航空母艦。他對戰爭並沒有做出什麼突出的貢獻(事實上根本就沒有貢獻)。

本期對雲龍級航空母艦的介紹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