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大清以6萬滿八旗軍就能征服一億多人口的大明和蒙古?


為什麼大清以6萬滿八旗軍就能征服一億多人口的大明和蒙古?


為什麼大清以6萬滿八旗軍就能征服一億多人口的大明和蒙古?

滿清能夠征服大明和蒙古不是因為某個人的魅力,也不是某項優惠政策的吸引力,更不是純憑武力征服。清朝成功征服明朝和蒙古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內部原因

1、滿清八旗強大的戰鬥力。國際歷史界認可,明末清初的時代,滿清八旗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團體。一直有"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的說法。相比於大明和蒙古,女真(滿清的前身)處於更加原始的部落制下,部落之間殺戮不斷,民風更加彪悍。滿清的軍事實力強大也有一場場輝煌的勝利支撐起來的。最艱辛便是努爾哈赤,那時候的滿清形勢極為惡劣。北方是未開化的野女真,東邊是明朝的東江軍和附庸朝鮮,西邊是大明的盟友察哈爾的林丹汗,南邊則是最大的對手強大的大明朝,可以說是四面楚歌。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滿清依舊屹立不倒,還越戰越強,由此可見滿清八旗驚人的戰鬥力。

2、內部制度的改良,緩和了民族矛盾。明朝統治下的遼東,實際上施行的是民族隔離政策。很少有少數民族將領能在明朝當上大官。努爾哈赤時期更是將俘虜的漢人直接變為了滿人家庭的奴隸,矛盾進一步激化。皇太極繼位後,做了兩件事情,籠絡了遼東漢人的心。一方面是設立漢八旗與蒙八旗,給了原來的奴隸合理翻身的機會。另一方面學習中原開科取士,籠絡了遼東文人的心。於是遼東變的上下一心,既給滿清補充了兵源,又穩定了國家,爆發出更大的戰鬥力。

3、邊拉邊打邊撫,解決蒙古問題。皇太極真是個梟雄。為了江山社稷他一輩子只娶了一個正妃,四個側妃,而且全部出身蒙古貴族,加強與蒙古的姻親關係。封王賜爵同時不忘記捅對方"軟刀子"。攻撫並用,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大大削弱蒙古整體實力。並一以貫之,滿清每代皇帝堅持不懈。徹底將一個四分五裂又相對安定的蒙古納入自己的版圖。

二、外部原因

1、承平的大明朝遇到最大的危機。崇禎皇帝確實是位倒黴的君王。他在位期間,遇到了小冰河期,整個北方糧食減產,餓殍遍野。北方爆發了嚴重的農民起義。朝廷內部,黨爭不斷。先是閹黨清流之爭,後有東林黨排除異己。這樣的內憂外患下,最終強大的大明走向了滅亡。

為什麼大清以6萬滿八旗軍就能征服一億多人口的大明和蒙古?


2、大順的崛起,吳三桂暴走。明朝走向衰敗,大順作為新的勢力登場。因為明朝政府無法解決饑荒問題,所以北方農民起義根本無法解決。再加上滿清總在關鍵時期橫插一槓,打亂明朝的戰略佈署。最終大順的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煤山自縊。這便將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吳三桂推到了風口浪尖,他必須站隊了。好運加身的滿清獲得了吳三桂的投靠,徹底打開了他們殺往中原的道路。

為什麼大清以6萬滿八旗軍就能征服一億多人口的大明和蒙古?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3、北方動盪,南方內鬥,文人愛財,武將惜死。明朝已經爛到了骨子裡。中原北方因為饑荒和戰亂,早已經是十室九空。一片石大戰後,大順甚至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整個北方淪陷了,而原來明朝的官員為了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集體投降滿清,為其的統治出謀劃策。南明政權卻限於內鬥以及以文制武的眼光。致使大量漢軍將領畏敵不前,或者乾脆帥軍投降。清軍後期的戰爭中都是少量的八旗軍負責衝鋒指揮,大量漢軍綠營反倒成了攻城略地的主力。漢奸太多,圖之奈何。

好了,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下方留言。我是小夢,關注我,帶你體驗不一樣的人文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