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鉅艦大炮不敵"白蟻"

二戰結束時,美國海軍擁有的艦種及其數量為:戰列艦23艘,大型航母28艘,護航航母71艘,巡洋艦72艘,驅逐艦377艘,護衛艦361,潛艇232艘,佈雷/掃雷艦586艘,巡邏艦艇1204艘,兩棲登陸艦艇2547艘,補給艦1267艘,其它水面戰鬥艦艇833艘。英國海軍擁有的艦種及其數量為:戰列艦5艘,航母58艘,巡洋艦35艘,驅逐艦277艘,潛艇178艘。美國和英國的海軍力量在裝備規模上到頂峰。冷戰開始後,美國和北約國家的海軍除依靠優勢航母戰鬥群控制深海大洋之外,其大型水面艦艇在蘇聯近海頻繁活動,對其領海和瀕海地區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由於蘇聯沒有能力建造大規模的海軍艦隊與美英在海洋上直接對抗,為保衛領海和爭奪近海的制海權,蘇聯獨闢蹊徑,大力發展新型反艦武器——反艦導彈,以反艦導彈的優勢對抗美英的鉅艦大炮優勢,研製出第一代反艦導彈——採用主動雷達制導的Π-15"白蟻"(Термит)反艦巡航導彈,美國北約對其編號SS-2,命名為"冥河"(Styx),從名稱可見西方國家對其的畏懼。在此基礎上,蘇聯再研製出末段採用被動紅外製導的Π-21/22反艦巡航導彈,美國北約對其編號為SS-2C/D,命名為"冥河"2型(Styx Mod 2)。在作戰中,如果同時發射雷達型Π-15和紅外型Π-21/22反艦巡航導彈,可較好的對抗敵方的電子干擾。

鉅艦大炮不敵

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的線形圖 來自www.m.blog.daum.net

鉅艦大炮不敵

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照片 來自www.missiledefesadvocacy.org

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長度5800mm,彈徑760mm,翼展2400mm,最大射程40km(後期型號80km),巡航飛行高度100m~200m(後期型號25m~50m)重量2125kg(後期型號2573kg),其中戰鬥部重量454kg,彈體腹部的火箭助推器重量490kg,最大飛行速度0.9M;導彈採用中段慣性制導和末段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頭部有卵形雷達罩


鉅艦大炮不敵

正在維修的П-15М"白蟻"反艦巡航導彈 來自Military-Today.com

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的主要型號如下:

Π-15——基本型,採用中段慣性制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1960年開始生產,最大射程40km。

П-15ТГ——1959年研發的改進型,採用中段慣性制導+被動紅外製導。

П-15У ——1965年研發的潛射型,採用摺疊彈翼和新型火箭助推器。

П-15УТ——П-15У的被動紅外製導版。

П-15М——1972年研發的改進型,最大射程80 km,發射重量2500kg,戰鬥部重量513kg,可攜帶核戰鬥部。

П-20——П-15М出口版,採用П-15М型的導引頭,也能從岸基發射平臺發射。

П-20К——П-15М的改進型,增加電子對抗系統。

П-21/22——П-15М的出口版,採用中段慣性制導+被動紅外製導。


鉅艦大炮不敵

裝在艦艇發射筒內的Π-21/22"白蟻"(Термит)反艦巡航導彈 來自www.flickr.com

蘇聯紅海軍近岸近海反艦火力體系由的導彈快艇、岸艦導彈和岸基遠程火炮等部分組成,其中導彈快艇是戰術技術創新的亮點,戰術思想是以近岸、近海的攻勢防禦實現近海防禦,用較少資源實現對蘇聯漫長海岸線的防禦,構建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世界領先的反艦作戰體系,將寶貴的大中型水面艦艇集中進入到中遠海方向與西方海軍角逐。導彈快艇作戰的戰術是:導彈快艇編隊利用港灣、島嶼、民船等掩護前出,對入侵的敵水面艦艇的大口徑艦炮射程之外發射反艦導彈實施飽和攻擊,雖然是"以小打大"——導彈快艇噸位小、但卻是"以強打弱"——反艦導彈的射程、威力、特別是命中精度均超過大口徑艦炮和魚雷。

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首先將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集成在P-6型"布爾什維克"木殼魚雷快艇上,創新發展了一個新艇種——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與相應戰術,裝備2發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這既是蘇聯建造的第一型導彈快艇,也是世界上第一型。在1957年10月,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首次發射了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


鉅艦大炮不敵

P-6型"布爾什維克"魚雷快艇的三視圖 來自https://ru.wikipedia.org

P-6型"布爾什維克"魚雷快艇艇長25.4m,艇寬6.2m,吃水深度1.24m,標準排水量64t,滿載排水量73t,4臺柴油機共4800馬力,4軸4槳,最大航速45節(83km/h),續航力833km(450海里/速度30節),艇員編制15人,在左、右各安裝1個533mm魚雷發射管用於反艦,在艇艏、尾各安裝1門雙管25mm半自動艦炮主要用於防空

鉅艦大炮不敵

P-6型"布爾什維克"魚雷快艇用於近海作戰 來自www.moermhod.info

鉅艦大炮不敵

P-6型"布爾什維克"魚雷快艇高速航行時 來自www.ship-model-today.de

P-6型"布爾什維克"採用木質艇殼、尖舭型無斷級滑行艇體,低速時快艇以排水狀態航行;高速航行時艇艏自動抬起使艇體在水面滑行,減小水的阻力,最大航行速度可達43節(80km/h)


鉅艦大炮不敵

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原型 來自www.nationaldefense.ru

蘇聯在P-6型"布爾什維克"魚雷快艇基礎上研發的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原型,因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的發射架寬度超出艇體寬度,在艇體左、右舷外側增加支撐結構,在格子桅頂端設一部目標搜索雷達,與火控系統構成該艇的反艦武器系統

P-6型"布爾什維克"魚雷快艇幹舷低,將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及其發射架集成在發射箱內,避免了海浪和氣象的影響,儘管導彈發射箱大得與艇體不成比例,但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具有精確反艦能力帶來的戰術優越性,發射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後快速撤出戰場,"打了就跑",不僅使二戰期間曾經輝煌一時的魚雷快艇迅速過時,而且還使"小艇打大艦"具有了實現性。蘇聯在1959年~1965年期間,建造了112艘183Р(Вош)級導彈快艇用於近海防禦。美國北約命名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為"蚊子"(Komar)。


鉅艦大炮不敵

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的兩視圖 來自www.rbase.new-factoria.ru

鉅艦大炮不敵

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 來自www.nationaldefense.ru

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艇長26.8m,艇寬6.24m,吃水深度1.5m,標準排水量70t,4臺M-50型柴油機共4800馬力,4軸4槳,最大航速44節(km/h),續航力1111km(600海里/速度32節),艇員編制19人,裝備2座Π-15"白蟻"(SS-N-2"冥河")反艦巡航導彈發射器、1門雙管25mm半自動艦炮

鉅艦大炮不敵

183型導彈快艇編隊發射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的場景 來自www.sohu.com

冷戰期間蘇聯紅海軍的近海防禦戰術:導彈快艇編隊利用港灣、島嶼等掩護快速出擊接敵,目標進入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的射程內,發射反艦導彈實施精確打擊,之後快速撤出戰場

先進武器一旦出現後,總有機會證明其在戰爭中的價值。183Р"蝨子"(Вош)級導彈快艇雖小,但很快就在1967年的"埃拉特"(Eilat)號事件中讓西方國家大吃一驚!也因此在世界海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967年6月12日,以色列軍隊全部佔領西奈半島當天,以色列海軍出動由"埃拉特"(Eilat)號驅逐艦和2艘魚雷快艇組成編隊進入埃及塞得港東北海面,作戰意圖是:"埃拉特"號驅逐艦在正面引誘埃及海軍魚雷快艇出動攻擊,一旦埃及海軍出動魚雷快艇後,以色列海軍的2艘魚雷快艇則從靠近西海岸一側斷其後路,與"埃拉特"號驅逐艦一起對埃及海軍魚雷快艇實施夾擊。埃及海軍果然中計,發現"埃拉特"號驅逐艦後,出動蘇制P-6型"布爾什維克"魚雷快艇進行攻擊。以色列海軍按事先擬定的作戰計劃攻擊得手,擊沉埃及海軍P-6型"布爾什維克"魚雷快艇1艘。


鉅艦大炮不敵

英制"埃拉特"號驅逐艦 來自www.globalsecurity.org

在1967年,英制"埃拉特"號驅逐艦是以色列海軍噸位最大的兩艘軍艦之一,標準排水量17181噸,長度10.5m,寬度10.8m,裝備114mm大口徑艦炮4門,40mm小口徑艦炮6門,20mm小口徑艦炮2門,4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2座,在當時屬於火力強大的驅逐艦;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軍的蘇制183Э型導彈快艇發射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將其擊沉,這就是著名的"埃拉特"號事件

1967年10月20日,以色列海軍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再次出動"埃拉特"號驅逐艦遊弋於蘇伊士運河北端的魯馬拉灣。17時"埃拉特"號驅逐艦艦行到塞得港以北24km(13海里)處,被埃及岸基雷達發現,埃及海軍在塞得港內待機已久的2艘183Э型導彈快艇利用塞得港西側運河堤岸掩護出擊,在駛出防波堤後就發射首枚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隨後又發射了3枚,4發3中,將在塞得港外海20km處的"埃拉特"號驅逐艦一舉擊沉。"埃拉特"號事件震驚西方國家,"鉅艦大炮"不敵"白蟻",從此顛覆了海戰的傳統理念,成為海戰從"大炮時代"進入"導彈時代"的里程碑。


鉅艦大炮不敵

停泊在塞得港內、埃及海軍的2艘183Э型導彈快艇 來自www.portsaid.gov.eg


鉅艦大炮不敵

埃及海軍導彈快艇編隊擊沉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作戰示意圖 圖片來自www.wrecksie.eu

2艘183Э型導彈快艇發射4枚Π-15"白蟻"反艦巡航導彈後迅即撤回母港而無一損失,這個戰例證明了蘇聯紅海軍發展導彈快艇戰術思想的正確性

在"鉅艦大炮"時代,在艦炮和魚雷主導海戰,勝負取決於軍艦的噸位的大小,也就是大艦與小艦海戰時,大艦裝有更大口徑、更多數量的艦炮,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發射更多的炮彈,因此必定獲勝。20世紀50年代~60年代,西方大國仍然普遍不重視反艦導彈的發展。美國甚至在1964年還建造新型。然而,"蚊子"級導彈快艇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原有的海戰規則,"75噸的小艇擊沉1718噸的大艦",這不僅使西方海軍一貫的作戰思想和戰術一夜過時,還有可能動搖其海上霸權地位,"埃拉特"號事件產生的結果影響廣泛且深遠。從那以後,西方發達國家紛紛研製各型反艦導彈。

1990年兩德統一後,美國海軍迅即從東德獲得200發蘇制Π-15М/Π-22"白蟻"反艦巡航導彈,用於美國海軍水面艦船末端防禦武器系統的反掠海導彈攔截試驗和訓練;可見儘管"埃拉特"號事件已過去30多年,但美國海軍對這型已經存在了40多年的反艦巡航導彈仍然心存餘悸。

蘇聯先知先覺,首先認識到反艦導彈在對抗美國北約優勢海軍力量的有效性,進行了長期持續不懈的發展,構建了昔日蘇聯、今日俄羅斯強大且完整的反艦導彈體系,並用多種武器平臺運載和發射,可從空射、艦射、潛射、車載和岸基發射,將蘇聯/俄羅斯的海上進攻能力和近海/近岸的防禦能力提高了一代。

西方國家後知後覺,也認識到反艦導彈已成為今後海戰的主戰兵器,因而相繼成體系發展,構建了比較完整和強大的反艦導彈體系。


鉅艦大炮不敵

主要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發展的部分型號反艦導彈同比例側視圖及其主要戰技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