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韓信與諸葛亮誰更勝一籌?

七九式H


單論軍事才能,史書上已經給出諸葛亮的答案了:“治戎所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也就是說諸葛亮的才能主要在治國理政和治軍上,論行軍作戰的才能是韓信強。


01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如何評價?

有不少人拿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時的例子來說明諸葛亮軍事才能很高,但南中叛亂的朱褒、雍闓、高定、孟獲並非謀略過人,善於用兵之輩,手下兵馬也不是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諸葛亮領蜀中精銳大軍來進攻,自然手到擒來。況且,南中也並未得到徹底平定,據史書記載,諸葛亮班師幾年後,南中地區又發生多次叛亂。

北伐曹魏時,面對擁有精銳部隊和名將的曹魏一方,諸葛亮五次北伐雖然打過幾次勝仗,陣斬幾名曹魏將領,但均未取得決定性勝利,以至於“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漢軍隊被死死堵在漢中一帶,直至滅國。以至於司馬懿對諸葛亮評價是:“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諸葛亮難道一點軍事才能也沒有嗎?也並不是,而是他的軍事才能在軍隊治理上。

從某些方面來說,軍隊治理和治國理政一脈相通,在軍隊治理上,諸葛亮以信義為本,紀律嚴明,制定了《法檢》、《軍令》、《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治軍法規,使得:“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02

韓信的軍事才能如何評價?

從劉邦對韓信的評價就可以得知了:“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諸葛亮之於劉備有隆中對,韓信之於劉邦有漢中對,確定了劉邦的戰略方向。

韓信一生從未打過敗仗,被劉邦拜為大將後,先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之地,為劉邦建立了牢固的根據地。後又連滅魏國、代國、趙國,降服燕國,平定齊地,全殲項羽大將龍且率領的二十萬楚軍。最後垓下決戰全殲十萬楚軍,逼死項羽。

從這裡看,韓信面對的對手每一個都強於後世蜀漢政權的南中叛亂軍隊,即便是面對項羽強悍的楚軍,也打出了不止一次重大勝利,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史上列為經典的戰役,以至於時人評價:“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書讀得少君評說:之所以很多人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我認為還是《三國演義》的影響,把其他將領的勝仗歸於諸葛亮,以至於“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在軍事才能方面,諸葛亮與韓信比較的話,自然是漢初三傑,國士無雙的韓信比較強。如果論治國理政,那當然是“千古凌霄一羽毛”的諸葛亮出色。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通知後定當刪除!


長史如歌


如果單純比軍事能力,韓信強於諸葛亮太多,如果比綜合能力,諸葛亮完勝韓信,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因素,除了軍事能力,還有政治原因、時勢原因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原因。

韓信是偏科生,軍事能力超強,諸葛亮是全面生,綜合能力超強,如果把韓信和諸葛亮的能力用數值來衡量的話,應該是這樣的:

軍事能力:韓信100分,諸葛亮90分

政治能力:韓信10分,諸葛亮100分

帶兵治兵能力:韓信100分,諸葛亮100分

謀略水平:韓信100分,諸葛亮90分

內政能力:韓信50分,諸葛亮100分

治國水平:韓信20分,諸葛亮100分

當然了,一個能力強的將領帶兵與一個能力弱的將領帶兵交戰,並不一定是能力強的就會贏,戰爭與歷史是一樣的,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曹操有赤壁之敗,拿破崙有滑鐵盧之敗!

下面分別以井陘之戰和滷城之戰來分析一下,如果韓信與諸葛亮在戰場上帶兵作戰的話,誰會贏誰會輸?

另外,戰場上的勝負與時勢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韓信在井陘之戰的對手是諸葛亮,那麼這仗韓信能贏嗎?

可以肯定的說,韓信贏不了。把井陘之戰韓信的對手陳餘換成諸葛亮,我們來假設一下,這場仗會如何?井陘之戰韓信大概有三萬人,而且是遠道,諸葛亮有10幾萬大軍,並且是以逸待勞。

首先,諸葛亮不會像陳餘一樣傻,直接把韓信放過狹窄的井陘口,而實施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的謀略,韓信的謀略是因人而定,韓信能夠實施背水一戰,就是因為陳餘的愚蠢和大意,諸葛亮一生謹慎,韓信這仗基本上沒有取勝的可能。

韓信的每場戰役取勝,靠的都是謀略,依據不同的對手,制定不同的謀略,可是終韓信一生,沒有遇到一個謀略型的對手,韓信的對手是魏豹、夏說、陳餘、龍且,這些人要不就是庸才,比如陳餘,要不就是勇武有力,頭腦欠缺,比如龍且。

井陘之戰就連李左車都看出來瞭如何打敗韓信了,就更說諸葛亮了,高手對決,一旦被識破謀略,或者看不透對方的戰術,是很難取勝的。

李左車在井陘之戰前,建議陳餘由他率領3萬軍隊從小路出動打擊韓信的糧道,然後建議陳餘不要急著出戰,只需要消耗韓信,不要硬拼,等到韓信的糧草出現危機,再一舉出擊就能完敗韓信,可是陳餘不聽,偏偏中了韓信的計。

如果是諸葛亮領軍,肯定會聽從李左車的建議,以逸待勞,斷其糧道,韓信軍就不攻自破,就算諸葛亮沒有聽從李左車的計謀,也不至於被韓信這麼低級的計謀給誘到全軍出擊,也不至於被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奪了城池。

再不行,就在井陘口設埋伏,或者設置堡壘,阻止韓信進軍,或者以消耗戰對待韓信大軍,韓信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打成消耗戰,就是拼實力了,實力不用看肯定是諸葛亮那邊贏了,就算是用計謀諸葛亮也差不到哪裡去,只是時勢不同而已。

我現在反過來說,如果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也就是滷城之戰,遇到的是韓信,而不是司馬懿,那麼諸葛亮可能也贏不了,雖然諸葛亮能贏司馬懿。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以弱勢兵力引誘司馬懿出戰,不惜自斷退路,將蜀軍糧道暴露給魏軍,引誘魏軍決戰,結果司馬懿大敗,魏軍被砍了三千顆首級。

如果是韓信是率領魏軍對戰諸葛亮,則韓信軍的實力強於諸葛亮軍,諸葛亮是長途跋涉,遠道而來,韓信是以逸待勞,但是韓信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對於情報工作非常重視,而且很善於分析對手。

滷城之戰,諸葛亮是遠道而來,糧草供應是非常困難的,雖然搶了魏軍在上邽的麥子,可是也管不了多久,韓信如果是司馬懿,肯定首戰也是不出戰,而是消耗諸葛亮,諸葛亮必須速戰速決才能有機會取勝,時間拖得越多,諸葛亮越沒有機會,反而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如果韓信在滷城之戰消耗諸葛亮,拒不出戰的話,諸葛亮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或者韓信能識破諸葛亮的計謀,諸葛亮也是無法取勝的,只能迫不得及退兵,如果諸葛亮如果退兵,那韓信也是不敢追的,如果追,就是另一個張郃。

換句話說,如果滷城之戰諸葛亮帶兵迎戰韓信的話,諸葛亮大概率就是無功而返,或者是被韓信消耗得後退,也就是諸葛亮會戰敗的意思。

如果單純的比較韓信與諸葛亮帶兵誰勝誰負,是很難確定的,在不同的時勢、背景、實力下,都對戰爭最後的結局會產生影響。不是說軍事能力強,就不一會贏,也不是說綜合能力強,就一定會贏,而是說輸贏要看當時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這麼說吧,如果把諸葛亮和韓信放在相同的環境,相同的背景,雙方有相同的實力,也沒有外部勢力的干擾,如果這樣的話,兩人會打成平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有些問題,韓信和諸葛亮嚴格的說其實並不具備可比性,韓信是軍事家,而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比綜合能力的話,韓信在政治上的缺點無疑會讓他一個項目直接零分,完全沒法和諸葛亮比。出於公平考慮,我們就只討論一下韓信和諸葛亮的軍事能力。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素有“兵仙”之稱,是劉邦贏得楚漢戰爭的一大支柱:韓信先是為劉邦制訂了爭奪天下的規劃,之後又多次擊敗楚軍,先後平定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殲滅了龍且的二十萬楚軍,以十面埋伏擊敗項羽。可以說畢生無一敗績。

相比之下,諸葛亮的戰績確實要遜色不少,他雖然也多次擊敗魏軍,但是並沒有奪取魏國多少土地,也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期間還被魏軍擊敗過,相比韓信的表現,確實要差不少。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韓信雖然打的一帆風順,但是他所面對的對手大多比較弱雞,像他最有名的背水一戰,對手陳餘是十足的飯桶,如果換成李左車,那麼這一戰的結果很可能就會改變。至於他擊敗一樣可以稱為軍事家的項羽,則是已經擁有了三倍多的兵力優勢,同時在政治上佔據了主動,並不代表在對等條件下他依然可以擊敗項羽。

而諸葛亮則不同,他北伐時遇到的對手大多在水準線上,而司馬懿在歷史上也以兵法出名,是中國古代出名的軍事家之一。諸葛亮以蜀漢的弱勢國力,能打的司馬懿不得不採取守勢,這個表現可以說非常出色了,可以說並不比韓信遜色多少。

所以在唐代設立武廟時,韓信和諸葛亮都被列為武廟十哲之一,供奉在武廟之內,應該也是對兩個人軍事能力的認可。


不沉的經遠


我個人覺得諸葛亮更厲害些,排除三國演義,從正史的角度來看,我覺得諸葛亮比韓信更加可怕,具體分析如下:

韓信背水一戰,暗度陳倉,四面楚歌打的非常的漂亮,分析一下對手的形式,項羽實行封王制,又暴政,失民心,諸侯也不完全依附項羽,所以劉邦是佔有天時這一條件優勢,另外韓信在前方打的時候,後面還有蕭何,張良輔佐,對手除了項羽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名將,所以韓信的奇謀能成功,很多王侯都直接歸附劉邦,然而奇謀是有風險的,如果遇到會用兵的人,奇謀就很難實現了。劉邦得人心,項羽失民心,所以韓信輔佐劉邦一統天下,是擁有絕對的天時與人和優勢。

諸葛亮呢,魏國經歷三代君主,個個君主都不是等閒之輩,把魏國治理的很強大,人才輩出,順民心,所以魏國佔有天時。魏國佔據北方,擁有騎兵,擁有精銳部隊,擁有堅固的城池,魏國佔有地利,軍事力量強,物力資源充足等優勢。反觀蜀國,劉備夷陵慘敗,精銳部隊全軍覆沒,之後人才迅速凋零,諸葛亮用了鎖國政策,把蜀國治理的非常好,培訓士兵,經過三年,蜀國可以抽出兵力平定後方,諸葛亮只用幾個月就搞定了,然後還有能力揮師北伐。按照當時的形式,北伐根本就沒有成功的機會,蜀國根本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條件。又加上兵力遠遠比不上魏國,糧草跟不上,人才也跟不上,這樣的北伐如果能成功?如果諸葛亮成功了,那諸葛亮就真的不是人了,不吃敗仗諸葛亮就已經是神人了。

諸葛亮在北伐中,有勝也有敗,但是對手都是用兵高手,並非像韓信對手那樣,擁有優勢兵力,卻不會帶兵打仗。然而諸葛亮北伐打出了斬王雙,敗曹真,敗張頜,敗郭淮,殺張頜,敗司馬懿,敗賈詡,敗費曜的戰績。其中賈詡是曹操五大謀士之一,張頜,曹真,郭淮,司馬懿都是當世名將,都被諸葛亮一人打敗,韓信白起打敗的名將也不過一人而已,諸葛亮創造了歷史上一人同時打敗眾多當世名將的記錄。

司馬懿在三國算得上是一流的軍事家,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在現代也被很多人稱讚,特別是滅孟達,殺公孫淵,這操作簡直就是大神級別的操作,絲毫不差韓信的背水一戰,然而這樣用兵一流的軍事家,在諸葛亮面前,加上郭淮,張頜,賈詡,魏平,費曜眾多人的輔佐,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卻被諸葛亮打出了破甲三千甲首,損失張頜,真是慘敗呀。破甲三千甲首算什麼,這個根本無法與韓信的背水一戰相比,但是諸葛亮面對司馬懿,打的司馬懿畏蜀如畏虎,當縮頭烏龜。在中國歷史上把一個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一流用兵高手打當縮頭烏龜,歷史上恐怕也只有諸葛亮能做到了。

司馬懿打不贏諸葛亮,就跟諸葛亮耗糧食,等待諸葛亮退兵,然而諸葛亮卻病死了,這下司馬懿高興的不得了,終於可以直起腰了,帥大軍直追蜀軍,可沒有想到,諸葛亮留下退敵遺計,姜維把諸葛亮準備好的木像推出來,司馬懿一見諸葛亮還活著,真是撒腿就跑,帥十萬大軍奔跑數千裡,還問左右我頭在否,這下司馬懿丟臉丟大了,死諸葛驚走活仲達十萬大軍。大家不要以為這個是小說裡面的情節,這是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事情《晉書》《漢晉春秋》《資治通鑑》裡面都有記載。

諸葛亮在歷史上真正做到了一人敵十萬大軍,而且還是一死人,嚇退的還是一流用兵高手,中國軍事家司馬懿。歷史上軍事家過招的本來就少,還能打的對手聽到名字就怕的,歷史上只有諸葛亮一人做到了。司馬懿的軍事才能都讓後人讚歎,那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得有多高呀,無從得知。所以諸葛亮和韓信在用兵上都是高手,諸葛亮的戰績雖然沒有韓信出色,但是諸葛亮的用兵過程真是令人佩服,能打的對手司馬懿感嘆“真乃天下奇才”。

中國歷史上打的對手心服口服的都少,更別說打的敵人三代心服口服,這樣的事蹟也只能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諸葛亮,在軍事方面比韓信強,因為諸葛亮的用兵過程比韓信可怕的多,令對手聽到名單都直冒冷汗,韓信做不到這一點。


大江侃歷史


韓信!兵家謀略第一!諸葛亮被演義神話的成分太大了。粗略的看了一下評論,看來不明白歷史的人太多了。

有人說韓信靠張良運籌帷幄,蕭何後勤保障,那你有沒有了解沒有得到韓信的時候,劉邦、張良、蕭何這些人的處境,被虐成什麼樣了都,還吹?韓信登壇拜將之後,暗度陳倉、定三秦、虜魏、破趙、平代、滅齊、雍水之役、垓下滅楚等等,“國士無雙”,“兵仙”等名號可不是白叫的。

有人說當時項羽封的這些王實力不能和戰國時期的六國相比,用秦滅六國和韓信滅六國做比較。我只想呵呵了。要知道秦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那是秦國在四百多年裡31位君王,無數次變法,名將的南征北戰,百姓的同心同德最終完成的,而且當時的秦遠強於其他六國,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而劉邦一夥在軍事上被項羽集團虐的那叫一個慘,得到了韓信才揚眉吐氣,韓信逼迫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後來劉邦毀約又被項羽虐慘,最終還是韓信擺平。

對了,還有人提到武廟十哲,笑死了。你先搞明白唐玄宗自己會不會打仗,懂不懂軍事,還搞武廟這一出,武廟裡我們的配享張良已經是個水貨了,十哲之一的孔明更水,其餘還都有些軍事水平。張良沒有什麼軍事戰績,而孔明的軍事能力如果在被神化後的《三國演義》裡還說得過去,正史裡的孔明就太丟人了,歷史上的孔明五次北伐,二出祁山,連自己家門口都打不出去,還吹?

其實諸葛亮只是一個權臣好不好,先搞明白,先有的《漢中對》,後有的《隆中對》,而且只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那是初中生水平好不好?軍事觀點那麼牽強的文學作品也被拿出來吹,沒天理了。


小呆瓜筆記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這兩個人很難比較,因為擅長的領域不同,論軍事才能,攻城掠地,開疆拓土,諸葛亮遠不如韓信,但是韓信要想攻諸葛亮的城池,韓信也做不到,諸葛亮最大的能力就是其強大的後勤能力,守成能力和政治能力。也就是說諸葛亮穩定後方,治理國家是一把好手,所以,劉備出征從不帶諸葛亮,而把諸葛亮放在後方穩定國家和處理政事,劉備死後,諸葛亮總攬大權,把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國力昌盛,可見其強大的政治能力,而其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又可見其進攻方面的軍事才能不足。而韓信確是進攻方面的天才,連項羽都打不過韓信,更別說諸葛亮了,但是韓信的政治能力確是一個小白,最後被猜忌而死,如果像張良那樣懂進退的話,也不會落得那樣的下場。所以,兩個人的擅長方向不同,很難比較,但是論功業的話,韓信更勝一籌,因為劉邦的江山基本都是韓信打下來的,這方面諸葛亮沒法跟韓信比,但是論做人和處理政務,十個韓信也不去諸葛亮。當然,真要把諸葛亮和韓信放在一個地方決一勝負,我覺得以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可以打敗諸葛亮的。


20269


恕我直言,韓信若活在三國時代連給諸葛亮提鞋的機會都沒有!原因如下

諸葛亮和韓信面對的對手不一樣。

我們看歷史以為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就以為韓信兵法天下無敵了,誠然,韓信能取得這麼耀眼的成績跟他的才智謀略分不開,但是更重要的是韓信面對的對手檔次太低了!韓信的對手都是一幫貴族領導的軍隊,像滅趙滅齊之戰中可以看出齊國趙國的戰鬥力,統帥的能力來說簡直垃圾到渣渣!這幫貴族統帥突然碰上韓信這個不講規矩不按套路出牌的毛頭小子一下子就沒轉過彎來就被漢軍滅了,最強大的秦軍也不是韓信滅的,所以韓信的功績有點過了。


而諸葛亮呢?面對的是曹操,孫權等這樣靠自己一點一滴打出來的政權,無論是軍隊戰鬥力還是領導者的謀略手段來說比韓信面對的那些貴族諸侯要強上一百倍不止!韓信如果想通過幾個妙計想要一戰打垮曹操或者孫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搞不好隨時都被曹操孫權等集團吞併了!而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整個蜀漢隨時地盤最弱小但是都打得曹操差點要遷都,夷陵之戰蜀軍雖然大敗而歸諸葛亮去白帝城見駕了嚇得孫權馬上派使者求和。可以看出諸葛亮在曹操孫權眼中是神一樣的存在,你韓信小兒怎麼比得上諸葛孔明呢?


諸葛亮和韓信面對的天下大勢不一樣。

另外諸葛亮和韓信最大的區別就是彼此面對的天下大勢不一樣!諸葛亮面對的是三分天下,北邊統一強大的曹魏,東南邊歷經三世,國險而民附的東吳,哪一個都比蜀漢要強大得多!特別是北方的曹魏佔據天下十二州,人口土地稅賦都是蜀漢的數倍之多,即使被你諸葛亮打敗了幾次又何妨呢?魏國境內又能源源不斷的提供兵馬錢糧稅賦又重新組織軍隊跟你打,而你蜀漢就一個益州還有一個唄曹操搬空的漢中!所以家底來說蜀漢是最弱小的,但也把曹操孫權打到怕整個三國基本上要麼蜀漢東征孫吳要麼北伐曹魏,打得兩個國家人心惶惶,換作你韓信有這個能賣嗎?


而韓信呢?投奔劉邦的時候劉邦也是佔據巴蜀漢中之地,但是天下大勢跟三國決然不同!劉邦時期天下被項羽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天下還沒有統一強大的政權,所以韓信能夠帶領漢軍步步為營各個擊破繼而一統天下!而三國時期是沒有像韓信這樣的機會去各個擊破的。



結語:韓信面對的無論是對手還是天下局勢來說都比諸葛亮的條件要優越很多,秦末天下民力已經被秦國消耗得差不多了,人心思定,厭戰的大環境下肯定更容易統一。而東漢末年經過大漢三百年的治理人口經濟文化發展到鼎盛從而整個三國人才輩出!所以要統一起來肯定就沒那麼容易了,綜合起來看諸葛亮比韓信起碼要高一個數量級別!根本不是同一個層次的人。


竹林論風月


韓信和諸葛亮誰厲害?這個問題還真的很難回答,韓信是戰場上的王,諸葛亮的朝堂上的能臣,擅長的領域不同,比較起來自然無法做到客觀公眾。但如果真從這其中選一個厲害的出來,我選韓信。

根據史料記載,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後,並不是讓他為打仗出謀劃策的。諸葛亮一直身處後方,負責內務。甚至劉備為關羽報仇討伐東吳時,都沒帶上諸葛亮。再看諸葛亮北伐時,魏延要幾千人出子午谷直逼長安,如果成功了,能牽制對方注意,也讓主力部隊輕鬆些,如果再成功些,直接趁對方不備拿下長安,豈不美滋滋。就算失敗了,無非損失幾千人,這對於幾十萬的大軍而言,並沒有什麼損失。但諸葛亮卻不同意,說怕被發現,導致被殲滅。

光這件事就能看出,諸葛亮用兵死板。

韓信就不同了,天生就是將才,出蜀川時的明伐棧道暗渡陳倉,是歷史上唯一一次從蜀川往外打出來的成功案例,在此之前,或在此之後,都沒有第二個人能做到,這其中自然包括諸葛亮。

有人誤以為“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是在貶低韓信這個人只能靠人海戰術,事實上並非如此,能帶十個人打仗和能帶二十萬人打仗,是兩個天差地別的概念。這就好比一個能帶領十人團隊的主管做不了管理千名員工的大總裁一樣。人數越多,管理越困難。如何調兵遣將,如何調整軍隊氣氛,這都是韓信非常拿手的本事。

不過,若是論政治眼光,韓信不如諸葛亮遠矣。綜合來看,兩個人各有所長,論打仗,韓信遠在諸葛亮之上。論朝政,諸葛亮遠遠甩掉韓信。





簡史秘聞


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這兩個人之間的可比性不高。

韓信是軍事統帥,是武將,後被封為異姓王——楚王,最後被削藩,淪為淮陰侯。

而諸葛亮是軍師,是蜀漢的丞相,被封為武鄉侯。

在軍事上,韓信遠超諸葛亮,在內政上,諸葛亮遠超韓信。


2.漢初三傑中,蕭何可以在內政與諸葛亮媲美,張良在智謀上超過諸葛亮。

不過,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現在人都將諸葛亮比作智慧的化身,所以漢初三傑中,只有張良和諸葛亮是最有可比性的。

3.軍事上

題主將韓信和諸葛亮放在一起比較,應該是比較他們的軍事才能。關於他們二人的比較前文已經說了,這裡在具體分析一下。


諸葛亮多次北伐,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成“六出祁山”,但是一直沒成功。

韓信首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克了關中。

收復關中之後,韓信帶領一支軍隊獨當一面,掃蕩山西、河北與山東,然後南下彭城,於劉邦軍會師,攻打垓下,最後逼死項羽。

如果韓信有政治頭腦,完全可以天下三分。

軍事上,韓信>>諸葛亮;

政治上,諸葛亮>>韓信。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韓信和諸葛亮都是很有威望的人,在歷史上影響深遠,都是很有作為的人。比較起來,我認為諸葛亮更勝一籌。

一、諸葛亮計策變化多端,能夠出奇制勝。無論是草船借箭,還是火燒赤壁,還是空城計等等,諸葛亮總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並且,這些計策的使用,總能使曹操、司馬懿捉摸不定。

二、諸葛亮在掌控軍隊方面,既能從全局掌控,又能發揮各個將帥的特長,並且能夠把這些將帥的優劣看得一清二楚。就算關羽、張飛二人是劉備的兄弟,諸葛亮也能很好地駕馭他們,發揮二人的優勢,盡力克服二人的弱點。

三、諸葛亮在獲取民心方面,更是韓信無法比擬的。諸葛亮在穩定關中局勢,控制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數次大規模的北伐,都做得非常成功,而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獲得了老百姓的廣泛支持、贏得了民心。

四、諸葛亮既是軍事家,還是思想家,更是政治家。他不但功成名就,而且還始終贏得皇帝的信任,並且從某種角度來說,皇帝還比較依賴他。但是,韓信不同,他頂多算個成功的軍事家。由於韓信政治覺悟不成熟,政治敏感性差,思想認識出現偏差。所以,當韓信功成名就的時候,韓信的末日也就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