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全聚德營收創新低 跌落神壇 鴨王如何絕地反擊?

年報季來襲,全聚德的業績秀不盡人意。

2月24日,全聚德發佈2019年業績快報,預計實現營業收15.66億元,同比下降11.8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47億元,同比下降35.40%。

據官網顯示,1993年,中國北京全聚德集團成立;1994年,由全聚德集團等6家企業發起設立了北京全聚德烤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與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共同組建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與首旅集團、新燕莎集團實現戰略重組,仿膳飯莊、豐澤園飯店、四川飯店進入全聚德集團,股份公司更名為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全聚德”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營收、淨利雙降,這家中華老字號、業界鴨王究竟怎麼了?

經營能力下降 業績再創新低

從近兩年全聚德的業績看,經營能力惡化已經是事實。

繼2018年淨利潤跌破億元后,全聚德2019年淨利潤再度縮水,4718.697萬元甚至創下了2007年上市以來的淨利新低。

拉開時間維度,2012年成為分水嶺。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9年,全聚德歷年營收分別為19.44億、19.02億、18.46億、18.53億、18.47億、18.6億、17.77億元、15.6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66億、1.22億、1.38億、1.43億、1.50億、1.51億、7304.22萬元、4718.697萬元。

而2007年至2011年,全聚德淨利潤分別為6063.52萬元、7563.13萬元、8440萬元、1.00億元、1.29億元。

對於淨利下降,全聚德解釋為“受餐飲行業競爭加劇影響,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減少。

不過,除了行業影響,自身因素更應不容忽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指出,全聚德業績下滑的原因是沒有及時適應中國餐飲市場變化,也沒有抓住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需求。

口碑考量

上述專家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

作為餐飲業,強體驗及消費粘性,凸顯了消費口碑的重要性。

從大眾點評看,不少消費者們的評論難言樂觀。

對全聚德的評價多數為價格貴、環境一般、強制收服務費、難吃、坑人等,更有消費者在評論中直言,“全聚德完全是在砸自己招牌、根本沒有服務還收服務費、丟北京餐館的臉”等。

顯然,這與百年底蘊、以餐飲巨頭示人的的全聚德形象相去甚遠。

眾所周知,北京烤鴨一直是北京的代表之一。而“鴨王”全聚德,無疑又是北京烤鴨中的翹楚。

不過,隨著新興消費者的快速崛起、全聚德的單一產品、高價格凸顯“接地氣”之困。

而細觀全聚德的改革之路,更多聚焦於把店面小型化,擴大地區佈局、增加新店鋪數量等方面,經營模式、產品創新、理念等並沒有過多變化。在市場傳播、用戶管理、產品打磨、老品牌新定位等方面沒有下足功夫,致使其消費力不斷下滑。

跌落神壇

此外,全聚德快速跌落神壇,高歌猛進式的擴張之舉是一個重要考量。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聚德一共開設121家門店,包括46家直營店,75家加盟店,甚至還開到緬甸、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相比上市之初一共擁有9家直營店和61家加盟店而言,全聚德顯然“充實”了不少。

只是,擴張計劃也為全聚德帶來不少麻煩。

一方面,這種高度依賴廚師的中式餐飲本身就存在難擴的因素限制,另一方面,新廚師的培養速度也遠跟不上門店擴張速度。

對此,全聚德給出一套解決方案。據媒體報道,其和德國一家科技企業合作,研發一款專門用於烤鴨的微電腦傻瓜烤爐,並計劃在北京地區的部分門店強制使用。

簡單粗暴的流水線作業,化解了全聚德的上述壓力。但由此帶來更大的隱患:烤鴨的傳統味道受到了影響。

一邊享受巨大的品牌溢價,一邊用流水線烤鴨提升產量,這種打法看似一舉兩得,卻忽略了更重要的產品質量。而這恰恰全聚德這家老字號的發展根本。

由此,市場上出現鴨子沒以前好吃、愚弄消費者、背叛百年傳統技藝等批評聲音。顯然,這對業績產生了不利影響。

2018年全聚德旗下門店接待賓客已降至770.47萬人次,對比2017年的804.07萬人次縮減30萬人次,出現大幅下降。

高層變動頻繁

除了業績不震,企業管理層的頻頻變動,也值得考量。

2019年11月28日,全聚德發佈公告稱,董事、總經理張力因工作變動原因特向公司董事會請辭,辭職後其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據公開信息顯示,張力於2016年9月出任全聚德公司董事、總經理,任期終止日期為2022年1月20日。

公開資料顯示,張力曾任首汽集團副總經理,首旅酒店集團總經理助理兼建國國際酒店管理公司副總裁,首旅建國酒店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首旅集團辦公室主任,北京展覽館總經理。於2016年9月出任全聚德公司董事、總經理。

張力並非首位提前離任的高管。2019年7月22日,董事葉菲向全聚德董事會遞交了書面辭職報告。葉菲士因工作原因,請求辭去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職務,同時一併辭去公司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葉菲的任期終止日期同樣為2022年1月20日。

拉開時間維度,2017年至2019年,全聚德相繼有副總經理唐立新、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徐佳辭職。期間還有監事會主席雲程、董事王志強和董事王彥民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辭職。

2020年開年,受疫情衝擊,全聚德也受到一定影響。多數門店處於關閉狀態。

繼續下墜VS絕地反擊

不難發現,全聚德從內到外都面臨一定問題。這種困境之態,也正是許多中華老字號們的發展痛點所在。一邊是花樣翻新的新經濟模式兵臨城下,一邊是幾輩人“共同回憶”的情懷難捨,夾在中間的老字號們如何破而後立值得我們關注。

中略資本創始合夥人高劍鋒則認為,全聚德還是有機會的。“第一,要精耕好自己的重點市場,不求沒有質量的擴張;第二,要在產品上進行創新”。

事實上,老字號全聚德也愈發注重自身的創新。在2019年半年報的經營概括討論中,“創新”一詞合計出現了16次:包括“創新管控機制、創新營銷手段、創新產品和經營模式、積極開展創新合作、建立專業創新團隊、加快創新產品孵化”在內的多項舉措,並表示要“努力扭轉經營下滑趨勢,進一步打造符合時代發展的全新形象”。


全聚德營收創新低 跌落神壇 鴨王如何絕地反擊?

客觀而言,全聚德的上述創新策略抓住了消費新趨勢。關鍵在於,如何知行合一、形神兼備,不再重蹈往期的覆轍。

伴隨中國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民族消費自信感日盛。新一代消費人群不再盲從潮流、品牌,更追隨內心品質、個性、甚至文化圈層的選擇。擁有品質初心的民族企業,消費價值正在凸顯。

這對老字號全聚德而言,是機會更是挑戰。

在業績下滑、食客下降、門店萎縮、轉型不利的重重麻煩中,全聚德能否打好品質戰、創新戰、圈層戰,是繼續下墜,還是絕地反擊,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