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我們一起學《傷寒論》之太陽病篇(八)

桂枝加附子湯之註釋: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傷寒論》)

太陽病桂枝湯證,以麻黃湯誤治發汗,然後病人出現發汗不止的症狀,還有惡風,小便難通,四肢攣急,難以屈伸者,之所以出現汗漏不止,惡風的原因都是由於誤治而治皮膚腠理虛衰,表邪進一步入裡而成陰證,小便難通,也是因為體液耗傷的原因,四肢攣急,難以屈伸者,也是由於體液亡失的緣故,造成現在表證未解,同時邪陷致陰虛證,故用桂枝湯解表,附子治陰虛證。

<strong>(胡希恕老先生):這個與“桂枝本為解肌”那節正是相反的,那個是桂枝湯不能用於麻黃湯證,“脈浮緊,發熱汗不出”那個麻黃湯證。這個呢,它是桂枝湯證誤用了麻黃湯,它這裡含義是這樣的,它這個書上倒沒明寫啊,它是太陽病桂枝湯證,而用麻黃湯發其汗,遂漏不止。

怎麼知道它是這個意思,就從一個“遂”字,這個“遂”字是一個褒貶組詞法,古人用字他淨在字上琢磨,“遂”發汗“遂”就汗漏不止,這個發汗是錯誤的呀。太陽病不應該發汗嗎,但桂枝證用麻黃湯發汗是錯誤的,所以發汗“遂”就而汗漏不止,大汗亡陽。“其人惡風“,這個惡風就根頭前那個,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光(只的意思)惡風寒了,他不發熱,這就說是現陰證了,表當然也沒解,大汗淋漓,病必不除。由於津液喪失太多,“小便難”。這個體液大量亡失,小便沒有,所以說“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四肢微有些拘急,就是痙攣。而屈伸費勁,難以屈伸,就是彎回來,伸出去,一曲一伸嘛,這都是由於津液喪失太多了,組織枯燥才有這個情況,這個肌肉馬上就有拘攣這種情況。

這就由於這個病發汗過了,應該用桂枝湯,用了麻黃湯了,虛極就變成陰證了。那麼這個汗多體溫下降的當然也是多了,所以亡津液同時也能亡陽。那麼這個時候用桂枝湯就不行,得加附子。這個附子這個藥啊,他是個辛溫,是個熱藥,他有亢奮作用,同時這個藥在臨床上體會,他能夠復興這個代謝機能。是生物都老在新陳代謝,這種機能要是陳衰,附子很有恢復他的力量。如果這種機能陳衰,反映在裡,就說下利清谷,四肢逆厥,反映於裡,你要用附子配合乾薑這個藥,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都是。那麼如果這種陳衰的機能反映於表,這就是反映於外表,你就用附子配伍麻黃桂枝這類的藥。如少陰病,後來要講了,麻黃附子細辛湯,他也同太陽病一樣,該發汗也得用麻黃,該解肌也得用桂枝,這個法度,這裡也是。這個汗漏不止還直門出汗,這個發汗是不行了,也得解肌。但得解肌因這麼樣子虛,而現陰寒的狀態,你使用桂枝湯是不行了,非用附子,大力附子。這個吃下去,既能夠達到解表的作用,同時這種陳衰機能也能恢復。所以附子這個藥啊,有這些作用。那麼這個可見也是少陰病範圍,但是少陰病裡頭,。。。。。。,也就是桂枝湯證,而現陰虛證(此處指陰證)的話,加附子。

陰虛證表證陰虛還是一種少陰,這個表證有兩種:一種是太陽,表陽證;一種是少陰,表陰證。那麼這個桂枝加附子呢?就是桂枝證而現於陰證,就是少陰病現桂枝湯證,就是這麼一個情形。那你光用桂枝湯是不行的,他是一味惡寒而不發熱,當然也怕風。他也出汗,出汗出的更兇了。

那麼我們來應用呢,比方說少陰病,他有自汗,脈微細,但欲寐,這些情況,那你不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雖然無裡證,也不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你得用桂枝湯加附子,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對這個方劑的這個應用的標準,就是桂枝湯證而現少陰病。當然了本段的說法也可以作參考嘛,汗漏不止哪,四肢拘急,難以屈伸哪,惡風的厲害,不發燒。發燒也不一定不發燒,但人不發熱。

未完待續---


我們一起學《傷寒論》之太陽病篇(八)

醫聖(張仲景)

讓閱讀經典成為習慣,讓中醫融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