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太极拳中的缠丝劲儿指什么?是外形上么?



十. 太极拳中的缠丝劲儿指什么?是外形上么?

我们看到有学员一边走路,一边旋转胳膊,在练缠丝劲儿。我也在杂志上看到有文章,从物理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如何练习太极拳的缠丝劲儿。

康老师说,这不是外形上的东西,是内在的劲儿。我用力抓住康老师的小臂想保持不动,但不知不觉地我的手被转到了左侧,而康老师的手并无外形上的动作。另一位大汉站起来说也要试试,莫名其妙翻到墙上去了,差一点摔倒。而康老师的手几乎没有动。他用的是缠丝劲儿,内在的。


太极拳中的缠丝劲儿指什么?是外形上么?

十一. 太极拳的规矩中有一条,脊柱的移动要在两脚之间的三分之一处移动。何为三分之一?独立步有三分之一吗?

把两脚之间的距离分为三等份,在中间的三分之一处移动重心(即脊柱中心线),这是一个自平衡的范围,其道理来自阴阳太极图。要记住不论何种步法,一出脚就要找三分之一处。

以海底针为例,许多人定式时,完全坐在了后脚跟上,即尾闾与后脚跟垂直,这样的架子一推就翻,而且极易使后腿极度疲劳。更有许多的虚步,人们也是坐在了后脚跟上。所以要时时注意检查你的步法是否合了规矩。独立步也有三分之一,只是这个三分之一很小,你用意识告诫自己有三分之一即可。

十二. 何为太极拳中的胯圈儿?

通过这一次学习,对胯圈儿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老话讲,教拳不教胯,教胯师傅差。可见胯的关键作用。

过去我打拳,概念上是提膝迈步,现在明白应该是提胯迈步。但胯如何提才更合理?

康老师讲,打拳不要出胯圈儿。我反复琢磨康老师的话,并拿出中华武术杂志上的一个名家的拳照询问是否出了胯圈儿,因为我觉得看起来不顺,但还不大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康老师讲,首先要开胯。你的尾闾不能和一胯的外沿上下重叠,或者说出了胯圈儿。这是定式时的要求。但步法转换时如何关注胯圈儿呢?

康老师讲,让后胯从前胯旁边溜达过去

我思考再三,是否这样理解:当你直腿平行开立步时,左右胯是横向的,这时你提腿上步是最容易的。当你一腿微曲,另一腿要从后向前迈步时,如楼膝拗步从左弓步变为右弓步,两胯之间的夹角是45度时最容易上步。因为左脚外摆45度,先让裆开一线,胯开了,重心在左腿时,右腿要内旋胯根,目的是尽量让左右胯基本成横跨,或者说,两胯的外开度在45度之内,这样,右胯被提起,经过左胯内侧,而轻松上步。

同样有一些其他的拳式转换也是一个道理。比如85拳从右打虎式接右蹬脚,左脚跟内旋,缩小了两脚之间的距离,再右胯根内收,结果是左右胯基本达到平行、微外开的程度,就可以很容易提起右腿了,而且肯定是脚尖后离地。

所以康老师教我们练习旋转两胯,从平行的横跨,变为重心在三分之一时的斜胯(即竖胯),左右的重心转移,就形成了一个有前有后,有左有右的胯圈儿。

而脊柱(即重心)移动不要出这个胯圈儿。

这仅仅是习拳的第一步要求。

什么时候用脊柱来带动胯、从而用上身拎着下身走的时候,才是真正步入太极之门。那是第二步的事了。



(第八次参加中华武术大讲堂的体会点滴--------记理论研修班的学习)

(本文发表在中华武术2017年第1,2期上)

邓一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