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十歲男孩寫給支援武漢的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你了。”

“親愛的爸爸:這是你離開我們去武漢與新冠病毒戰鬥的第5天,我想你了。”

十歲男孩寫給支援武漢的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你了。”

十歲男孩寫給支援武漢的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你了。”

這是一名10歲男孩寫給爸爸的信,男孩的名字叫趙梓煊,他的爸爸叫趙寧,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感染科的醫生。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2月12日,趙寧隨馳援湖北醫療隊出發,奔赴武漢一線參與救治。

十歲男孩寫給支援武漢的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你了。”

放寒假,過春節,這本是梓煊盼望已久的幸福日子。然而,從疫情來臨、醫院組建發熱門診的那天起,梓煊就很難見上爸爸一面。當聽到爸爸說要報名馳援武漢,梓煊心裡就一直很難受。他只想爸爸能在身邊多陪陪他,因為他已記不清楚,爸爸曾經多少次離開家去外地救人了。

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趙寧都曾參與救治工作,每天吃住在醫院;2013年朝陽建平縣丙型肝炎流行,趙寧前往當地採集血樣、收集病史、醫治患者;2015年,趙寧跟隨援疆醫療隊去新疆塔城工作了一年多……每次人民需要的時候,趙寧總是衝在前面。多次的支援救治工作使趙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缺少了對家人的陪伴。

出征武漢那天,趙寧扶著梓煊的肩膀,對家人說:“為什麼不能是我呢?年資夠高、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經歷過非典和甲流,我覺得就應該派我去!”那斬釘截鐵的語氣和堅毅的表情,深深地刻在了梓煊的腦海裡:“那一刻,我想要成為你!”

十歲男孩寫給支援武漢的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你了。”

出征武漢前的趙寧

爸爸不在家的日子,梓煊好像一夜之間懂事了。他很擔心爸爸,卻把想說的話默默藏在心裡,寫在紙上:

十歲男孩寫給支援武漢的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你了。”

“現在,我寧可不要看動畫片也要關注新聞。在你快要下班的時候,我會不時地看牆上的鐘,算著你回來的時間;不時地問媽媽有沒有收到你的微信,因為每天與你短暫的視頻是我最盼望的事兒!”

十歲男孩寫給支援武漢的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你了。”

“爸爸,我知道不能給你打電話,你穿著隔離服,不但接不了電話,還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為了節省隔離服,你堅持不吃午飯,一直等到晚上下班整整12個小時才喝到一口水、吃上一口飯。我還知道紙尿褲的作用了,我再也不會拿著小弟弟的紙尿褲逗你了。”

十歲男孩寫給支援武漢的爸爸:“親愛的爸爸,我想你了。”

在下夜班返回駐地的路上,趙寧看到了兒子寫給自己的信,看著看著,淚水就溼潤了眼眶。有欣慰,有感動,更多的是深深的牽掛。雖然一夜的工作已讓趙寧身心俱疲,但顧不上休息,他連忙給兒子寫了回信:

我親愛的兒子:


昨天下夜班在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隔離病房返回駐地的路上,爸爸看到了你寫給我的信,很是欣慰。我的兒子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雖然有時還是很讓爸爸媽媽抓狂,但是你已經是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了,你這個“外掛爸爸”很是高興,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像大人一樣交流了。爸爸也很想你,爸爸現在在做著有意義的事情,你應該能夠明白。你的人生還很漫長,也會經歷各種各樣不同的事情,你會有喜悅、有悲傷、有憤怒、有失落,應該如何去面對、或者說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爸爸有幾點建議要對你說。

跟爸爸媽媽不同,你跟弟弟成長的環境很優越,有時候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依賴,缺少一種責任感,所以爸爸希望你能夠成為一個具有責任感的男子漢。責任感包括對家庭、對事業的責任感,還包括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現在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國家面臨困境,需要爸爸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和經驗來武漢幫助感染病毒的人,讓他們儘快好起來,所以爸爸就來了,媽媽雖然擔心卻還是支持爸爸這次支援武漢,這都是責任感的體現。希望你能在他人、國家社會需要時擔負起這份責任,不要僅僅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現代社會的信息量太大,你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獲取信息。爸爸要告訴你的是,你的獨立思想是指引你前行的明燈,它會在黑暗中給你指引,使你不迷失方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很好的方式就是讀書,這一點你可能還需要慢慢的去體會。

當然爸爸最希望的還是你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單純的人,不受他人左右,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快樂的生活,體驗這個世界的五彩斑斕,當然這不是指無所事事。想做到這一點是真的不容易,你不僅需要有足夠的才華,還需要有強大的內心,有的人一生才明白這一點。

好了,你的外掛爸爸要去休息一會兒了,今天午夜爸爸還要再次奔赴我的戰場,如果你願意,我會永遠成為你的傾聽者。

愛你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