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改名,能成就華為安防嗎?

改名,能成就華為安防嗎?

改名,能成就華為安防嗎?

海康之後,華為安防要對阿里、騰訊動手了?

作者 | 張棟

於一個人來說,“名字”是一種符號,不出意外陪伴一生;於一家企業來說,“名字”也是一種符號,代表企業的文化、主攻的方向、價值的追求。

企業改名不常見,但也不罕見。

昨天,華為安防便官宣改名:從“華為安防”“華為機器視覺”

改名,能成就华为安防吗?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華為安防的這次改名。

1

通常,在未遭遇經營危機或品牌形象危機的情況下,科技公司更名多數情況出於以下三點考量:

一、品牌傳播。

  • 由於技術、組織機制、行業等原因需要推出新品牌來加強其獨立性,因此賦予新業務子公司新的名稱。

二、戰略轉型。

  • 因發展需要,將原帶有行業或產品特點的名稱進行變更。

三、原有名稱不再適合新的發展。

  • 比如說戴爾公司,原名為“戴爾計算機公司”,但是大家都知道戴爾公司已經不再侷限於計算機行業,因此,戴爾計算機公司為了能更好的反映其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將計算機去掉,改名為“戴爾公司”。

先看第一點:更有利於品牌傳播。

暫先不論改名後的效果是否達到華為安防的預期,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華為安防改名“華為機器視覺”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什麼?

機器視覺與計算機視覺,名詞解釋是類似的,但在行業認知中,卻大相徑庭,狹義可理解為:

計算機視覺以“人”為本,機器視覺以“物”為本。

從廣義出發,在科技領域,公司的命名通常分為兩種:

一類是以核心技術命名,也就是技術驅動業務型公司;

一類是以主要業務命名,也就是業務驅動技術型公司。

華為安防的此次改名,直接從此前的業務型屬性轉向如今的技術型屬性。

但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此前華為安防的AI技術壁壘並不高企,其識人、辨車相關技術大多都是行業合作伙伴提供,缺乏機器視覺的核心技術,卻取名機器視覺公司。

無論是從狹義上還是廣義上去理解,此次改名,顯然都有些違和了。

改名,能成就华为安防吗?

退一步分析,倘若未來的華為安防開始自研技術,但它的存在屬性又是業務部門,如此必須要藉助其他部門的力量,譬如雲BG,亦或是諾亞方舟?

這一點目前還不可得知,但大概率會是前者。

今年一月,華為做出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在原有的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外,新增華為第四大BG Cloud&AI。

改名,能成就华为安防吗?

而在Cloud&AI BG中,此前新增又一智能體:工業智能體。再看華為安防官宣:未來的應用領域,除了安防之外,拓展到工業視覺、自動駕駛等等。

改名,能成就华为安防吗?

且不論兩者有多少必然聯繫,但回頭來看,華為安防此次改名到華為機器視覺,所覆蓋的譬如工業視覺、自動駕駛等領域,此前都有相關業務線在獨立運營,如此便涉及跨部門搶食。

作為華為二級部門,華為安防大概率沒有這項權利,也就是說:

華為安防此次改名,或許並非他本意。

2

再看第二、三點,更有利於戰略調整,這兩條是有可能的

企業發展,積累實力與陷入瓶頸都是不可避免的,適時調整戰略方向是一個普遍且常見的舉措,能夠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走得更好、更遠。

一直以來,雷鋒網AI掘金志都在提一個觀點:安防正在“去安防化”

去安防化的本質,是承載安全防範的物理介質,在AI的加持下,已超越了它原本的能力。

確實,自計算機視覺開始全面滲透安防行業後,安防的邊界,也就變得愈加模糊。其業務正從單一的人車比對,走向基於城市級視頻管控平臺。

如果說Google是當下線上的信息引擎,那城市視覺大腦,則是未來線下的信息引擎。

新形勢下,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傳統安防巨頭的企業定位也從此前的“安防廠商”轉變成今天的 “基於視頻監控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華為安防此次的改名也不例外,原因也比較簡單:

與其在安防這一條戰壕裡被拖垮,倒不如拉長戰線去更遠的地方決一高下。

那更遠的地方,則有華為安防之外的更多集團軍駐守。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可以佐證這條論述。

在去年年末的一次華為智慧城市交流會上,華為智慧城市部門史無前例地將“5G+AI+IoT智能監控技術”作為一個獨立章節印刷在其發佈會說明頁中。

注意,是“史無前例”。

對於這次“跨部門”協作,雷鋒網AI掘金志問道,為何會有這個動作?智能監控對於華為智慧城市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智能監控,未來會是整個智慧城市的連接器,也是整個城市數據得以健康循環的基礎。

對此,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業務總裁胡芳解釋說。

她提到,數據、能力、場景,這是孿生城市的幾個關鍵要素,數據對應的是新連接,以5G為引領,但不僅只有5G,指的是泛載網絡。

智能監控則對應到孿生城市無處不在的連接。她舉例,深圳等一些發達地區的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已經發展到了2.0階段,這個階段需要依靠攝像頭等泛物聯網設備建立無處不在的連接。

智慧城市將城市空間中的每一個節點都以網絡為介質連接起來,從而做最大瞭解及最優調度,為人們提供更加高效、完善的服務。

通過連接,可以做到很多此前難以想象的事情,譬如識別人臉、識別車牌、通過整合海量信息進行邊緣反饋,實現邊緣計算。

“這是智慧城市中最為典型的應用場景,未來的體驗將會變得截然不同,新連接帶來的是更豐富的數據和更快捷的處理能力,並創造更多的價值。”

通過胡芳的解讀,大致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未來的安防可以與“新連接”劃上等於號;而智慧安防的落地,能讓智慧城市的發展進入到更高級階段。

3

逃離了安防的苟且,去往更高的遠方。

此次一經改名,那個揚言要擊敗海康威視的華為安防,最終在臺面上把矛頭對向了阿里城市大腦、騰訊優圖和AI四小龍。

改名,能成就华为安防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