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90后护士来战“疫”:“非典”时被保护 今天保护病患

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两场大疫,间隔一个青春的年轮。对于1990年后出生的人,“非典”时他们是被保护的对象,而现在,他们正值青春年华,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护理一线的中坚力量,奋力保护救治病患。虽然他们个性飞扬,但同样以青春的激情浇灌奉献之花,绽放在战疫主战场。

哥俩男护师:一个想喝可乐一个想换发型

2月12日,云南省第二批对口支援咸宁医疗队355人分乘三架包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

“你们看起来很年轻,多大了?”“我28”“我29”。在机场出口,刚下飞机的高源和王云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询问得知,他们不仅是队里少有的男护师,私下也是好兄弟。

90后护士来战“疫”:“非典”时被保护 今天保护病患


▲高源(左)和王云鹏(右)

“出发前有点害怕,毕竟是新型冠状病毒。”高源和王云鹏都是90后,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重症室护师。来咸前,虽然医院作了防护培训,但是他们心里依然有丝不安。“飞机落地,到达战场就没那么怕了,战疫中也没时间害怕。”

“咸宁这么多路封了,能买到可乐吗?”来咸的大巴上,王云鹏的突然一问,让记者哭笑不得。“放心吧!咸宁人民会为你们做好服务的。”听到这样的回答,王云鹏自己也笑了。“一直喜欢喝,工作之余也要有自己的爱好嘛。”

“你的发型不错,染了发?”虽然出征前统一理了发,但高源带色的头发,在男队员里还是显得很特别。“回去后再换个发型,过得精致一点,人也会精神,才能给患者更多信心。”高源回复记者。

哥俩2015年同时进的昆医大附一院,一直在同一科室,“空了一起约着吃饭、运动、旅游”。他们说,相比女生,他们力气更大,突发情况稳得住,身体和生理也有优势。来咸第四天,高源和王云鹏投入到咸宁市中心医院危重症监护病区护理工作中。

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刘启胜说,云南医疗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院救治压力,“他们来了不少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主管咸宁市新冠肺炎危重症监护病区”。

“春暖繁花时,愿你们平安、骄傲而归!”当天采访完,记者在朋友圈附上哥俩的照片写道。

准新娘孙倩:婚礼可以推迟 战疫不能缺位

“1月29日的婚礼,1月27日就到了咸宁。”孙倩是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主管护师,2月11日,记者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见到她时,她正忙着帮同事们穿防护服。孙倩告诉记者,得知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的消息,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婚礼可以推迟,战疫不能缺位”。

90后护士来战“疫”:“非典”时被保护 今天保护病患


“这丫头闲不下来,工作挺麻利。”这些天,孙倩工作的积极主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分泌科护士长钟俊芳都看在眼里。她说,从孙倩的工作风格,能看出她当初决定推迟婚礼的果断和坚毅。

1990年出生的孙倩,是云南省宣威人,爱人是浙江省衢州市人,同是医务工作者。孙倩说,婚礼推迟,爱人和家人都非常支持。“爱人也穿白大褂的,还帮着我一起安慰公公婆婆和我爸妈。”

90后护士来战“疫”:“非典”时被保护 今天保护病患


“干这行,治病救人,就是职责,没想太多。”孙倩说,为降低在感染病区的感染风险,到咸宁的第二天,她和同事们集体剪去了长发,随后就进入了病房工作。“第一次剪这种发型,还是婚礼前。”孙倩淡然一笑。

她告诉记者,早就听说咸宁赤壁古战场历史悠久,等疫情结束后,她和爱人要来咸宁度蜜月,一起吃热干面、泡温泉、游赤壁。“这里是我奋斗的战场,我会铭记一生。”

“头发可以再长,回去是最美新娘。”临走时,记者给孙倩送上祝福。

“目前,云南有498名医护人员在咸宁开展救治工作。”云南医疗队负责人表示,所有医务人员中,一多半是护理人员,他们的工作很重要。

最年轻护士刘尧:战场上收获感动 战疫中变得成熟

“上班第一年,这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1999年出生的刘尧,赤壁人,去年6月毕业,是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线最年轻的医护人员。

90后护士来战“疫”:“非典”时被保护 今天保护病患


去年腊月二十八,刘尧被调到医院感染科,参与患者护理工作至今。“去年是我的第20个年,第一次没在家过年。”刘尧说,想到爸爸妈妈两个人在家过年,有些心酸。

“尧儿,有时间吗?能视频看看你吗?”妈妈魏碧果说,刘尧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乖巧懂事,从女儿进污染区病房工作那天起,每次都是强忍着泪水,小心翼翼地询问她的情况。“医护人员都很辛苦,很心疼女儿,私下也会担心流泪。”魏碧果补充道,和爱人送她去学护理的那天起,就知道女儿以后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全力支持女儿工作。

面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乖巧的刘尧总是回答得很轻巧,“防护做得很到位,工作强度跟以前一样,不辛苦”。关了视频,一个多月没回家的刘尧说,很想家,也很想父母。

90后护士来战“疫”:“非典”时被保护 今天保护病患


“除了收获感动,疫情也让自己更成熟。”刘尧说,有一次进病房,刚准备安慰一患者,没想到对方却先安慰起自己,“不要怕,我核酸检测已经阴性了”,还说等他出院后,会第一时间捐献血浆,救治更多的人。“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刘尧还说,一个多月来,从前辈那里体会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也从云南医疗队老师那里增长了不少工作经验。

“对年轻的医护人员来说,这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也能帮助他们成长。”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万禧炜说,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跟确诊患者接触的时间也更长。

“加油!你是父母的宝贝,也是咸宁人民的天使。”2月24日,记者在微信上给刘尧留言。

单身护士夏瑶:我先上我的牵挂最少

“哪些人过年不回家的?”因为疫情紧急,除夕前一天,咸宁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在科室群里,号召大家支援本院感染科。

“我在荆州,最快5小时到达战场。”“我在宜昌,最快7小时到达战场。”……不到半小时,科室绝大部分人回复报名。28岁的夏瑶是第一个报的名,“本来计划回乡下过年,现在决定不回去,随时待命”,她说,同事们几乎都成了家,也都有孩子,自己是单身,牵挂顾虑最少,应该第一个去。

“爸,下午不用来接我了,工作需要,今年又不能陪你们过年了。”挂了电话,眼泪在夏瑶的眼睛里打转。

上班6年来,不是自己忙,就是父母忙小本生意,这几年,夏瑶一家没好好吃过一顿团圆饭。今年好不容易提前约定、张罗的团圆饭,因为疫情泡汤了。“我爸说,等疫情过了,回去给我补个团圆饭。”看到父亲发来的视频,平时开朗、乐观的夏瑶泪流满面。

90后护士来战“疫”:“非典”时被保护 今天保护病患


除夕至今,夏瑶一直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第一线,为了打消她的顾虑,医院专门给她的父母送去了生活和防护物资。“有领导和爱心人士的关心,我会全心全力照顾好每一个病人。”夏瑶说,疫情结束后,最想回家拥抱父母,吃爸妈烧的菜。

“有了这次经历,让我能更坦然面对未知和挑战,也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夏瑶说,非典那年自己被保护,现在该轮到她们来保护别人了,“保护好了别人,也该考虑找个人保护自己了”。

“一颗善良勇敢的心,会等到永不散的宴席。”采访完,记者同样为夏瑶送上祝福。

对于90后的他们来说,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战斗。此前,他们没想过成为战士,追求美食、渴望恋爱、恋家恋父母是他们原本的样子;此时,他们暂时寄存个性,穿上白大褂默默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誓言;此后,他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参加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咸宁台全媒体记者 秦俊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