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評論:基層防疫切勿陷入相互比狠的怪圈

 亂索證明、一味設限、手段粗暴……基層管控措施層層加碼,有些甚至已經偏離法治軌道,成為拼招比狠,引發群眾不滿,干擾了抗“疫”大局。家住合肥某小區的住戶們來說,從外地回來的小區住戶想進家門要有5個證明。一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城市,員工從城區東部到西部,需要開3種證明才能去辦通行證,各級部門還相互推諉,甚至直接不給辦(2月23日半月談)。

  基層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把社區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守好基層社區乃是非常關鍵的防疫環節,需要社區管理人員認真負責,貫徹落實防控政策,堅守社區壁壘,防範人員違規流動,阻斷病毒傳播路徑。但是,部分基層社區迫於防控壓力,採取層層加碼的措施,導致防控手段越界,出現過度防控,給居民帶來諸多不便,甚至侵犯到公民個人權利。

  前段時間,一些地方被曝光存在粗暴防疫行為,比如武漢歸鄉人員信息被洩漏,防疫人員用金屬管封住住戶家門,限制外出工作人員回到小區,未經居民許可擅自埋殺寵物,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將被打,聚眾打牌被遊街示眾等,均引起社會輿論批評,很多網友對之不滿。顯然,過度防控違規在先,這樣的措施適得其反,不僅難以被居民接受和配合,還會引起情緒反彈,引發更多人的反對,令基層防控工作遭受阻礙。

  越是抗疫吃緊的時候,越要依法、科學防控,不得干擾群眾正常居家生活。疫情是一次大考,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既侵害群眾合法權益,又損害政府形象。在問題被曝光後,各地第一時間採取整改措施,對涉事人進行批評、調查追責,並明確要求避免基層防控簡單化、一刀切。社區防控工作應依法有序開展,工作人員要考慮民眾情緒承受能力,要遵守法律、尊重居民權益,不得隨意超越法律界限,避免對群眾利益造成侵害。

  依法防控要時刻牢記在心,越是到防疫的關鍵時刻,越是要講法治,各地基層不應陷入相互比狠的怪圈,要採取負責任的政策和舉措。各地政府應採取措施規範基層防控工作,不要搞層層加碼措施,樹立防控標準化,嚴格遵照流程執行,杜絕越界行為。同時,各地要加派人手指導培訓基層社區人員,幫助其準確把握防控工作要求,避免矯枉過正。

  需要看到的是,基層社區工作複雜而瑣碎,人手又非常有限,每天要完成防控工作,又要面對居民的各種需求,在沉重的任務壓力下,往往疲於奔命,很難一直保持穩定狀態。因此,各地政府也應認清基層現實情況,加強落實人力下沉政策,部署幹部下社區,組織志願者、退休退役人員,鼓勵有條件的社區開展居民自治等,從而補充基層人力資源。同時,要儘快滿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決基層物資不足問題,幫助對接防控物資、生活物資,保障基層社區防控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