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氯喹和羥氯喹有何區別?千萬不要搞混了

羥氯喹,又名羥基氯喹,是氯喹的衍生物,跟氯喹的區別在於用羥乙基替代了氯喹中的一個乙基,那麼結構方面的區別是否會給其療效和安全性帶來區別呢?氯喹對新冠肺炎有效,是否就能代表羥氯喹也有效呢?


氯喹和羥氯喹有何區別?千萬不要搞混了

氯喹與羥氯喹的化學結構


首先,在藥代動力學方面,氯喹與羥氯喹是相似的,均在組織廣泛分佈,不同之處主要在於羥氯喹口服吸收更加迅速,消除半衰期更長,羥氯喹的半衰期大於40天,氯喹半衰期為2.5~10天。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兩種藥物在批准適應證方面的區別吧,如下表:

氯喹和羥氯喹有何區別?千萬不要搞混了

氯喹與羥氯喹在適應證方面的區別

從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兩種藥物在臨床的主要用途傾向其實是有區別的,氯喹仍然主要用來防治瘧疾,還可以治療腸外阿米巴病、結締組織病、光敏感性疾病等,而羥氯喹則主要用來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羥氯喹目前也是風溼科最常用的一種免疫抑制劑。

在治療冠狀病毒感染方面,氯喹有針對SARS、MERS的體外研究顯示有抗病毒活性;由武漢病毒研究所發表的一項體外研究顯示,氯喹能有效抑制2019-nCov。在“老藥新用”的藥物篩選中,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科研人員嚴謹、規範地遵循科學研究規律,證明“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的臨床療效,從而成功推動該藥物納入第六版診療方案。磷酸氯喹“老藥新用”臨床試驗,首批入組的10位病人,服藥後2-10天轉陰,平均轉陰時間6.65天。截至2月17日18時,第二階段的全省擴大臨床試驗顯示,全省共有10個定點收治醫療機構累計入組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患者120例,轉陰病例89例,轉陰病例中,此前為輕型9例,普通型77例,重型3例。第三階段在湖北荊州和武漢開展的雙盲臨床試驗,正通過廣東省援鄂醫療隊開展,初步顯示有較好效果。


氯喹和羥氯喹有何區別?千萬不要搞混了

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註冊情況


那麼,羥氯喹是否也對新冠感染有效呢?事實上,目前仍缺乏 羥氯喹針對冠狀病毒的體外試驗、動物實驗、臨床研究,有綜述說可能有效的,也是由氯喹的研究成果進行推斷;有羥氯喹抗寨卡病毒、HIV的體外研究,表明可能有抗病毒活性;目前在武大人民醫院、重慶醫大附一、瑞金醫院等開展臨床研究,據胡必傑教授等人稱有較好療效,但仍未見到明確的臨床研究結果。所以,

羥氯喹是否可以用於新冠感染尚無定論。


氯喹和羥氯喹有何區別?千萬不要搞混了

硫酸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註冊情況


在安全性方面,羥氯喹與氯喹的不良反應是非常相似的,都會引起胃腸道反應、中樞神經系統、神經肌肉、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視力、聽力等方面的不良反應。只是羥氯喹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對較低。若大劑量長期使用,二者均可能引起視神經毒性,主要表現為視網膜病變,且引起嚴重的視力損傷,可能不可逆,甚至可在停用後繼續發展;有研究顯示,氯喹總量累積至100g時可出現視網膜病變,當總量增加至超過300g時,發生危險明顯增加;治療的持續時間及患者的年齡,均可影響視網膜毒性的發生。曾有建議每天劑量在磷酸氯喹最高至4mg/kg(相當於氯喹基質每天2.5mg/kg)、羥氯喹每天劑量最高至6.5mg/kg時發生視網膜損害的危險性小;肥胖患者應根據瘦人的標準體重來計算劑量。建議連續接受氯喹大劑量1年以上或超過3年每週治療或服用總量超過100g或1.6g/kg的患者,推薦每隔3~6個月進行一次眼科檢查(英國藥品註冊信息)。

超劑量氯喹的主要反應是以低血壓及心律失常的心血管毒性作用發展到心血管性虛脫、驚厥、心臟及呼吸驟停、昏迷及死亡。20mg/kg劑量被認為有毒,30mg/kg可能是致命的,死亡率在10%~30%不等;嚴重的中毒反應可在1~3小時內發生,致命的後果通常在2~3小時內發生。

所以,氯喹對新冠有效,並不代表羥氯喹就一定有效,需要臨床研究證實。氯喹治療過程中,需嚴密監測不良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