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你认为学校教育中哪些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问题?

用户可爱小苹果


现在的教育方针是全面教育,素质教育,讲究家校联合。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我在学校待过,也在辅导机构教过,通过我的观察,现在很多地方还是不能很好的调和家校联合教育这个事情,尤其是主城区之外的非私立学校。而像是这部分地区各种家庭都有,父母都是高材生的,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家庭支离破碎的,外地打工的······

这众多家庭当中在学校教育当中最容易出现问题是家庭支离破碎的。也就是说因为各种原因单亲家庭。而且现在也不知道怎么了,离异家庭太多了,这些孩子不管是内向的还是大大咧咧的,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他们都特别敏感。因为家庭原因,很多学习上的问题还有学校里同学相处问题都比较突出,如果学校里一拉下,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没有人跟着补习,很容易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这些孩子还有个特点是他们往往需要存在感,有时候就会出现老师口中的调皮捣蛋,甚至我之前带的一个学生因为单亲原因,家庭条件不好,看到别人有的好东西如果他没有,而别人又不跟他分享的话,他有时候就会随手给偷着拿走。那么长此以往可想而知,长大以后很可怕。单亲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调节,这部分学生一定会是学校教育里最差的。

再就是父母在外打工,孩子是老人带大的。隔代亲,孩子从小跟着老人,老人什么都依着孩子,父母因为生计又不在身边,会很容易产生愧疚,所以短暂的相处时间里多是迁就孩子。等着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想着转学到身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各种问题。这种孩子往往比较任性。转学过来之后,会出现关系严重失调的现象。我们周围的一个工厂,有一个孩子三年级转学过来,因为从小跟老人待在一起,特别自我。以至于转学一段时间后,当地学校都下了“逐客令”,不让他上学,校长找了个理由让他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来考试,达到要求才会再让他来上学。他父母拜托给我们,于是我们带着他,结果因为他性格这个原因,上课一遇到他不如意的地方就根本进行不下去。最后一个月,他父母没有办法只好又转回老家去了。所以,在外打工的父母,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带在身边,特别重要。

学校教育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这两类家庭:单亲家庭和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带孩子的家庭。这两类家庭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从小教育与引导。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特别重要,尤其是初中之前,时光不能重来。见了太多这样的孩子,特别痛心,有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也是真的无能为力,看着他们难以扭转的性格对学习的影响,真的我们也特别难受。

不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好的。有些到了初中、高中,性格、学习习惯等等都已经养成了,真的很难再纠正了。你不可能碰到那些书中的教育专家,名师等。那真的是一些稀缺的可能只存在于书中的资源。家长们一定要从小抓起孩子的性格行为心理的塑造。


桥上的小河


我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多年当班主任,总结来说,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很重要。出现问题较多的家庭,首先是家庭矛盾多,离异家庭。去年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就是不会和其他人相处,动不动就打别人,还习惯拿别人的东西。后来,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了,孩子和母亲过,可能是因为母亲心情不好,经常和她发脾气,所以导致孩子也情绪不稳。后来,经过多次沟通,以及我的平时多多关心,孩子有了些变化,后来第二年分班了,不知道现在孩子状态怎么样。

第二类,应该是父母工作太忙,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或者说是留守儿童吧。我教过的另外一个男孩,父母长期在外地,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爷爷奶奶特别娇惯他,很多次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后来,甚至厌学,然后,请假时,爷爷奶奶帮着撒谎,说孩子身体不舒服,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是孩子不想上学,和爷爷奶奶玩躲猫猫,孩子在前面跑,奶奶在后面追。多次沟通,效果也不好。后来孩子爸爸回来了,才有所好转。

第三类,应该就是现在的二胎家庭吧,对老大的影响是真大。有一个孩子在二年级时成绩非常不错,后来三年级了,成绩一直下降,而且学习态度越来越不端正,了解之后,才知道,妈妈生二胎了,没有时间管他,弟弟还总是哭闹,一直影响孩子学习。

总之,小学生本身的自制能力就差,需要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风吹雁归


孩子的各种问题都是家庭的疮疤

几年前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二的男生是事件的主角。他的爸爸妈妈属于从外地到城市里谋生的打工者,后来条件渐渐好起来便在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多年经营之后终于有了点钱。这笔钱用在了这对父母觉得最应该用的地方——买了一小套学区房,孩子终于能上当地的一所不错的初中了。

上到初二,孩子父母很忙,关注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成绩看排名。有一天这位男生没有跟家长打招呼直接带了几位同学来家里玩,家长正好上楼碰上了。家长可能觉得自己孩子只顾着玩不知道抓紧时间学习,当着两三位同学的面直接打了自己孩子一个耳光。这孩子顿了一秒,几乎是立刻反身就往五楼楼道窗口跑去,没有犹豫地就跳了下去……

对青春期的孩子,责罚不能当众,打人不能打脸。这些最基本的道理这位家长不知道。

哪些家庭因素对孩子负面影响较多呢

父母把教育理解为就是学习考试的

这类家长目前最为常见,孩子的成绩就是家庭气氛的晴雨表。家长长期的认知会把注意力放到分数和成绩上,对孩子的个性关注就少了。这样的家庭,孩子性格外向就发展成叛逆;性格内向就会自卑压抑。

所以在考试目标之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自信心,社交力等等。世界大了,调整的空间就大了。

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和家庭唯一的生活目标

当一个家庭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大概率的悲剧就开始了。要知道我们的考试选拔制度本质上是淘汰制,淘汰到什么程度呢。前两年很多省份的数据是考上985大学概率是百分之一点几,考上211大学的概率是百分之十多一点。很多地方考普高的录取比例是一比一,两个初中毕业生里有一人上不了高中。如果孩子不是那最拔尖的学生,而家长又有执念,那么家里鸡飞狗跳就是必然了。

所以,家长要在了解孩子实际能力的前提下为孩子制定可行目标。如果文化课不理想,可以考虑学特长;如果成绩考国内好大学有难度,可以出国读书回避弱点。

家长缺乏关注细节的能力

学校里的教师一般都比较怕遇上大大咧咧的家长,有时候老师跟家长提醒孩子上学要把作业带齐,家长说忘了带下次再交就是了;老师提醒早上早读不能迟到,家长说迟两分钟有什么事呢;老师说孩子上课讲话听课有问题,作为老师真遇到家长说:“老师啊,这孩子讲话不都正常的很嘛!你这怎么大惊小怪呢?我们上学那会还在教室里抽烟呢!”

要知道,优秀的孩子都有良好的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培养优秀的孩子应该从关注细节开始。

家长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老师和家长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拿一道题目出来叫两者来教一下就知道了。家长讲两遍孩子还不懂就开始发脾气了,而老师呢,只要孩子愿意听讲十遍都行。事实上,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哪一道题不是讲了几十遍呢!

家长控制不好情绪就发泄情绪来代替教育内容,孩子在威胁之下关注的只能是你的情绪。这样长期的情绪刺激,孩子容易暴躁,容易愤怒。静心学习就成了奢望!

教育孩子之前,先平复情绪。要让孩子清楚地听见你讲的题目或者道理,而不是你的愤怒。

家庭情况特异的

现在单亲孩子非常多,常会发生一些问题。最近才爆出了一位十三岁的单亲少年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这孩子七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至今未再婚。

还有些家庭,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表现矛盾的。有的孩子会钻空子,有的会在成年后畏惧婚姻,总有一些伤痕会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

父母亲关系和谐,在教育上站在同一战线,那么教育孩子就会更容易出成效。至少,父母亲也要做到“面子上”的和谐

结束语

我们还可以一路分析下去,越分析我们越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父母身上。父母是家庭的方向,是孩子内心的依靠,是孩子的成长的台阶,更是孩子前行时回眸的精神故乡。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做读懂少年的知己,用自己的笃定去磨平孩子带烦恼的青春;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做拥有眼界的父母,用自己的视线去延伸孩子看世界的眼光。


一多酱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刚会跑她就每天打麻将,夫妻俩都打的挺迷,根本都顾不上孩子,孩子就自己摸索着玩,弄的浑身脏兮兮的,我记得有一天的早上她家下的面条没有吃完剩下了,然后就剩在锅里也没有盖盖,孩子也没人管自己就摸摸索索的跑到锅跟前,然后对着锅里撒起了小便呵呵,他爸妈都在打麻将根本不知道,当时在旁边观看打麻将的看到了也没说什么,感觉那个面条那样放着肯定不会吃了肯定是要倒掉的,余是也就没有多管闲事,可是一会小孩妈妈打麻将打饿了,拿起碗就盛面条🍜拿过筷子就吃起来了呵呵唉。

孩子后来长大了,也没上多少学也没学什么技术,现在结婚了还靠爸妈接济。有一次因为要钱吵架,把他爸妈都打了一顿,嘴里还说小时候你们只顾打麻将不管我的事,你们小时候怎样对我,我现在就怎样对你们,爸爸妈妈都痛哭伤心。这就是自食恶果。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既然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要对他负责任就要给他满满的爱,让他受他应该受到的各种教育,就要引导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态度。谢谢我回答完了。


小懒猫v苏苏


今年是我当老师的第六年,这六年里我带了各类学生,遇到了有各类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背后一般都有问题不少的家庭。学生中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单亲家庭、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家庭、个体户家庭、夫妻关系及其不和睦的家庭。

1.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中,在孩子长大过程中父母一方由于离婚、死亡等原因无法陪伴孩子的,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这类学生心理上容易出问题。

大量的数据表明,单亲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出现自卑、逆反、憎恨父母、缺乏安全感等心理现象。单亲家庭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不然孩子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2.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家庭

此类家庭带大的孩子,典型的溺爱。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对孩子的不少不良行为不予以改正,只想着孩子高不高兴。这样导致,孩子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由于在溺爱中长大,往往都比较任性、自私,人际关系上非常容易出问题。同时,这类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持着反对的态度,心里想着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你有何权利教育我?这就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3.个体户家庭

我当老师以来的六年里发现,问题多的学生中个体户家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的,我分析出来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父母。

个体户家庭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普遍很少,大多数个体户父母为了弥补孩子,经常额外的给孩子一些钱。但孩子真正想要的不是钱,而是父母的陪伴,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做法,很容易出现叛逆的心态。

4.夫妻关系及其不和睦的家庭

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好,很多时候表现为父母之间的冲突、单方面施加暴力、冷战等等,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

在这种家庭,孩子性格变得比较怪癖懦弱,变得害怕交流,缺乏安全感。这就导致孩子在学校很容易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别人看来很正常的一些事,对这类孩子可能就是一座无法跃过去的山。

我六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每一个问题学生后面有一个问题家庭。我希望每一个家庭教育孩子之前首先教育好自己,以家庭的一举一动影响孩子的一举一动。


中学物理艾老师


孩子最容易出问题的家庭:离异家庭,亡父亡母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父母不负责任的家庭,喜欢吵闹和家庭暴力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对的家庭。

离异家庭:有的孩子从小就父母离异,从而导致缺乏父爱或者母爱,因此从小就蒙上了一层阴影。其他同龄小伙伴都有爸爸或者妈妈,我没有爸爸或者妈妈,甚至有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庭,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的更恼火,孩子会感受倒与众不同,而且隔代抚养,教育方式方法也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势必造成心里和生活的负担和压力。

亡父亡母家庭: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离异家庭带来的伤害可能更大。缺乏爱,得不到正确的培养和教育,生活方式方法不同,影响孩子一辈子成长。

留守儿童家庭:这个在上述几个家庭类型中稍微好一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农村人都外出到城市打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读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势必影响孩子。尤其是农村,老一辈人没有文化,只是接送孩子,没有让饿着冻着就算带得很好了。但是由于孩子与自己父母缺乏沟通,学习也辅导不了,和孩子关系越来越远,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孤僻,自闭,甚至抑郁。

不负责任的家庭:这种是最可恨的家庭,父母出轨,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给家庭增加了不和谐因素甚至走向破败,给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压力。还有就是喜欢夜不归,赌博的父母,这种在我身边就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玩耍的时候落水了或者突发了其他意外事件,旁边人叫父母“孩子出事了”,他(她)反而不急,还说“这么可能,孩子刚刚还在这里的”,把这盘麻将打完了再去看,孩子已经没有救了。等等情况都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导致不好的结果甚至悲剧发生。

喜欢吵闹和家庭暴力的家庭:这种在身边的例子也很多,如果当着孩子的面吵闹或者发生家庭暴力,可想而知,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甚至在身边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求求你们不要吵了”,更有甚者,父母的暴力殃及到孩子,打孩子,骂孩子甚至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教育方法不对的家庭:现在的孩子的确难管,我们要关注着孩子多一言一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面对各种诱惑或者孩子犯错了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采取正当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给予孩子。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离家出走,家长束手无策,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般是因为与孩子沟通不畅或者教育方法不当,孩子选择了逃避。








重庆法哥哥


肖肖乐借题发挥观点点:

其实,孩子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大多数人要经历的三个教育阶段,而“家庭教育”又是三大教育中最不容忽视的。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家长不妨多找找深层原因,重新审视一下家庭教育是否得当,真正切实的解决困恼着您和孩子的问题。

通常一些家庭里的孩子有以下这6种表现,家庭教育极有可能存在着大问题,也会极大影响他在学校的表现。

1.严重忽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在小的时候只认知“吃、睡、玩”这些基本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渴望“被人认可”,对事物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选择,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孩子能够处理的事情依然包办代替。一些家长喜欢凭借多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指导孩子做事情。孩子稍不遵从就大声斥责。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习惯“自我否定”,放弃主动思考,变得缺乏主见。

那么在学校受教育时,由于在家庭的习惯行为,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去回避同老师和同学的主动互动性,缺失自我。

2.放任孩子的“蛮横任性无度”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上的约束,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味顺从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无论他要干什么父母都会满足,变得随心所欲、蛮横任性,一个不如意他们就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那么,在学校就会表现出“情商缺失”“自我最大”,会严重影响他今后进入“社会”后的自我发展之路。

3.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相关经验而容易遇到困难,这个时候身为家长的你总是忍不住伸手帮忙,告诉孩子应该这样那样去处理,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将孩子尝试的勇气打压下去,让孩子变得很容易气馁。失去应有的“自信”。

4.对孩子“撒谎行为”不引起足够重视

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和不想做的事情是大多数孩子撒谎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会反应过激,还会采取过重的责罚,这使得孩子十分恐惧,再犯错或者没达到父母要求标准时就会选择撒谎。

这是家长所逼😯……

那么在学校就会表现为:对老师,对同学习惯性撒谎…………

5.打击孩子的“敢想敢做”的正确行为

胆子小的人做事畏畏缩缩,害怕失败,不愿意与人交流倾诉,有着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多与幼年时父母对他们投射过高期望和要求,有着很多失败经历有关。

那么,在学校的表现:会失去很多应挑战性的活动。

6.没有很好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

现在一些孩子脏话连篇,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吵闹,十分没有礼貌。其实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往往是从最亲近的人身上学到的。

那么,这些行为在学校的表现就是情商为零。

所以家长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在平时的生活中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还是那句话:家长应和孩子同学习,同进步!科学育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孩子!



单词肖肖乐


近年来,问题孩子呈现上升趋势,00后的一代,面临的是新形势,面对的是新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00后的学生生活在网络的时代,思想变化的很快,孩子容易出现问题,大多数都是孩子的家庭问题造成,我感觉容易孩子容易出问题的家庭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离异家庭。

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孩子生长在离异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比较的叛逆,遇事情不够冷静,做事情有时不计后果,对家庭情感认识有所偏激,在学校学习也没有很大的信心,内心有点自卑。

二、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是缺少关爱。这部分孩子内心不够强大,做事考虑问题比较多,做事缺乏自信。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有的孩子,很要强很懂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方面有的孩子自暴自弃,做事很固执,放弃自我。

三、隔辈带大家庭。

在农村及偏远地区,隔辈带大的孩子很多,从小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属于留守儿童,这这孩子也容易出现问题。这些孩子容易表现出叛逆,不懂事,更不懂得感恩。从小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什么都是家里最好的资源,尤其是生活物质方面,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力不强。

以上三个方面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最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孩子的成长是家校教育的结果,缺一不可,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强哥在四方


大家好!我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有6年教育行业经验,我觉得这些家庭孩子容易出现问题:

1.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

孩子从小爷爷奶奶带大,很多爷爷奶奶对儿孙比较溺爱,打不得骂不得,导致孩子从小没有多少管束,对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问题。

2.单亲家庭的孩子。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孩子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对孩子培养一个健全的心理有很大影响。

3.文化水平偏低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读书 、识字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很大偏差。

4.夫妻不和谐的家庭。

夫妻间总是吵架势必会影响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给孩子会带来很多的欢乐。

5.父母有不良嗜好的家庭。

如果父母有很多不良嗜好,比如嗜赌、打牌、网游等,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很多也会影响孩子。

6.好逸恶劳的家庭。

好逸恶劳的家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长大,无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长大了很有可能和父母一样。

7.有严重家庭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给孩子童年会带来很大的阴影,孩子会变得沉默胆小懦弱。

所以,咱们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到孩子从小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要从父母做起,给孩子一个表率。

7.






日月星辰我的名


学校教育中哪些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我认为专制型家庭、放纵型家庭和忽视型家庭的孩子容易在学校教育中出现问题。

家庭教育的方式


众所周知,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家庭教育一般分为四类:专制型家教(暴力型)、权威型家教(自住型)、放纵型家教、忽视型家教。

第一类:专制型家教


这是最严厉的一种家教倾向类型,对孩子的控制度很高,接受度很低。家长会强加很多的规矩,希望孩子严格遵守,但是家长跟孩子之间开放性的对话非常少。家长很少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需要遵守那些规则。另外,这种类型的家长非常依赖于家长的专制,比如利用体罚的方式来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

专制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

虽然说规则的存在对于孩子健康发展是必要的,但是物极必反。更重要的一点是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他们需要遵守规则,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在未来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及能力,选择自己应该珍视的价值和摒弃的陋习,而不仅仅是服从或跟风。根据研究发现,专制型家庭的孩子常常自尊较低,容易感到害怕和害羞。服从专制和对父母爱的交织会给孩子们的社交关系带来困难。在父母视线之外,孩子可能会行为不端。

第二类:权威型家教

权威型父母又被称作民主型父母。这种类型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最有帮助的一种家教方式。

权威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

这一类父母相比来说更加灵活,他们会对孩子有要求,有控制,但是他们同样会接受孩子的想法并积极回应。他们会设置清晰的规则并且持续性地强化规则,而反过来,他们会去跟孩子解释规则背后的意义。整个家庭在做决定时,他们会把孩子包括进来。用理性和民主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种方式往往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出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更加积极的关系。这类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往往有更强的社交能力,更高的自信和自律性。

对权威型家教的建议

父母如果想要采用权威型家教,最重要的是和你的孩子敞开心扉沟通。如果家长可以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不去评价或者指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他们将会更有可能看到孩子的生活状态和想法,帮助孩子对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类:放纵型家教

放纵型家教被认为是会伤害孩子的家教方式。这类的家长会积极回应孩子但是很少对孩子有要求。他们鼓励孩子表达感情,却很少对孩子对行为施以控制。

放纵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

放纵型家教这种方式,坏处大于好处。家长设置的规矩非常少,并且没有持续性。“溺爱”的现象在独生子女时代越发严重,父母或隔代家长常常会忍不住地想要为孩子担心,为孩子提供所有的准备和保护,但是放纵型家教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这类家教下,孩子在成长中常常会变得自律性差,自我中心,因为缺少边界即控制而产生不安全感,社交技能差,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这类孩子酗酒的可能性是平均水平的三倍。所以,我们或许应该反思如何让孩子能够独立面向未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生。

第四类:忽视型家教

这一类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一种家教方式。家长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他们好像并不是很关心孩子。抑或是家长被自己的问题已经搞得晕头转向了,他们很难投入精力来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并制定规则要求教育孩子。

忽视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

忽视型的家长带来的是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信任基础。再者,如果孩子缺少和家长之间的积极关系,他们将会难以和其他人建立关系,尤其是他们的同龄人。

总结

这四类家教中权威型(民主型)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但是,父母如果想要采用权威型家教,一定要和你的孩子敞开心扉沟通。如果家长可以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不去评价或者指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他们将会更有可能看到孩子的生活状态和想法,帮助孩子对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之,没有人是与生俱来的好父母,但是不管您属于哪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坚信在爱的前提下,所有父母都能够为了更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未来而努力学习成为好爸爸、好妈妈!

我是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你对有所帮助,创作不易,方便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