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學中醫看《黃帝內經》,要看誰編寫的呢?

四季青春123


回答前看了一下別人的回答。黃帝內經跟黃帝啥關係也沒有,內經應該叫《三皇內經》。黃帝不懂內經,我在解列子書時分析了這個問題。接下來在“河圖與《三皇內經》”篇我會重新講解一遍這問題,必須得給內經正名,內經是三位人皇前後集結撰寫成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們要記住的是人皇的功績。

我看的內經是圖書館借的,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讀本”,淺白色封面的這套比黃色封面的那套註解更到位,但是書店好像只有黃色封面的。各地情況可能不一樣,這個我不肯定,一會我附兩套的封皮在後面。

《三皇內經》以河圖為基,所以你進入第四章金匱真言論時可以把河圖畫出來對著理解。

還有,讀內經同時要記憶一下經絡圖,不然四氣調神論裡有些話你都不知道是在說啥。我是先對著《本草真詮》的經絡圖粗記,然後對著內經下靈樞裡的經絡篇把本草真詮上的圖補足的。

生氣通天論裡“其生五,其氣三”的註釋是錯誤的,這個你自己去思考。四氣調神能做養生和管理用,也自己去思考。

金匱真言論和陰陽應像大論,陰陽說得非常精深,要好好理解。

前六篇對人文類思維的通達有好處,都能用入個人生活和運營管理中。你弄懂這幾篇,讀《道德經》秒懂,我剛才就在跟朋友聊這事。想懂道德經的朋友不必捨近求遠,你抱著道德經讀十年還不如先懂了內經去看道德經理解得快。內經難懂,答案好歹都在本書裡,還是能懂的。道德經裡好多要到那個思維層次才能補足意思的地方,思維過不了內經的線,你懂的道德經也只是個模糊版而已。

我讀的這個版本,其它篇章不知道有沒有刪減,但對我這種要看思維框架的人來說還是夠用了。我覺得你的重點也先放在前六章吧,其它先別講究,講究了你也不懂。懂了這六章,後面的內容理解起來很容易,那個時候再看你的需要了,那時候你自然知道哪個書局哪個版本的書比較好。

不要相信別人說的啥科班出身才能懂內經,如果科班出身對讀國學有用的話,中醫也不至於如此沒落。內經是中華文明傳承的精華,中華文明起源於河圖,對人道典籍的理解是由你的心地和思維能力相輔相成的,仁心仁術此言不虛。加油!



節度使95


《黃帝內經》,顧名思義,黃帝編寫的。

但是,《黃帝內經》大論“陰陽五行”,證明不是黃帝編寫的,而是後人偽託聖人黃帝之名編寫的,且成書在戰國鄒衍時之後。

古有陰陽家,但陰陽家的著作不見留傳。系統運用陰陽之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是儒家託名孔子的解《周易》的《易傳》。然而《易傳》並無“五行”之說。

《尚書大禹謨》為“水火金木土谷”,實為“六行”。《尚書洪範》去“谷”變“五行”。五行配五味:鹹、辛、酸、苦、甘。但無五行相生相剋之說。

戰國鄒衍融“陰陽”與“五行”一體,作《終始》,即五德終始。秦始皇推祟五德終始,朝代更替,五行相剋之故。周為火德,秦為水德,水克火。

漢劉邦到漢武帝,不承認秦有五行之運,以漢為水德。可見,陰陽五行相生相剋,隨心所欲,沒有事實根據。

《黃帝內經》裡運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之說,可以肯定,成書在戰國鄒衍作《終始》一書之後。至於作者是誰,無從考證。


有話少說


黃帝內經從何而來,誰翻譯成冊的黃帝內經至今是個迷。無論出自誰的手都是封建落後含有糟粕的古老歪理邪說,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形態和人們的思維程度所決定的,這不是先人們的錯。錯就錯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今天,仍然墨守陳規,把封建迷信落後含糟粕的幾千年前的錯誤理論用於當代。不但體現不出創新的與時俱進,反而阻礙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科學技術的順利發展。


用戶8077005654304


還是先通了十二經脈再談這些。


隨緣194413242


學習應先讀近人秦伯未編譯的,然後再讀唐代王冰注。


越教越瘦


看《黃帝內經》要有批判的眼光,因為書中有不少迷信成分,不要讓迷信迷住了眼睛。否則將會誤入歧途,落入陷阱。


朱友振


黃帝內經是一億年前軒轅國黃帝所著,不只黃帝內徑,還有黃帝外經、軒轅黃帝祝由十三科、長生捲圖!


宇學祝由上醫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曆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西漢時期,明代郎瑛從夏禹時儀狄造酒的傳說和“羅”出現於漢代等證據推斷《素回》產生於西漢時期。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等……從各方面論述醫學。其基本素材來源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被稱為醫之始祖。

筆者覺的《黃帝內經》即是歷代黃老醫家的經驗創作發展,就應辨證的學習,活學活用,更不要執著於誰的作品。


詩詞散文古文化


首先:讀原著,以便自己理解。

其次:選一些註解好的書,幫助理解。

再者:實踐檢驗,“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





用戶12345670wys888


個人推薦先看古本《太素》,這個版本改動比通行本少很多,相對更接近原版。以 人民衛生出版社 的影印本為佳(繁體字) ,看不懂就買這個出版社的簡體字版。

看熟了再看通行本《黃帝內經》(內含《素問》和《靈柩》兩冊),同樣推薦人衛的,如上。通行本是經過增刪和改動篇目篇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