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提起马王堆古墓,如今已经是举世闻名,这座古墓为我国考古界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无论从生物、考古、历史等各个方面都弥补了不少知识空白,成为了世界历史奇迹。那么这座古墓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71年,当地军队想在马王堆地区建造地下医院,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却多次遇到塌方时间,施工工人便疑心地下是空的,于是便从地表进行探钻,竟然发现洞口冒出了一阵蓝烟,施工工人大惊,以为有灵异事件便赶紧向上级报告,得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听到消息后立刻判断出这是一座古代墓葬,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省博物馆派出考古人员对马王堆进行了秘密挖掘,谁也没有想到一座千年大墓就此被发现!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考古学家在挖掘马王堆古墓的过程中数次发现考古史上的奇迹,例如在古墓东边的箱子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精美的漆器,当考古人员打开盖子,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惊呆了,原来器皿中盛着两千多年前完好无损的藕片,考古人员惊喜的叫来其他人员想要一起见证奇迹,其中有一位工作人员为了保存这一瞬间,便慢慢端出箱子放在地上照相,然而就这短短的几秒钟,其中的藕片只剩下几片了,等搬到车上,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一锅汤了。在开棺的过程中,一条长两米完好无损的巨型帛画竟然被盖在棺材盖上,其中详细刻画了天堂、人间和地狱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打开四层棺椁后,墓主人终于露出了真容,棺椁上刻满了各种颜色的图案,其中有龙、虎等各种动物形象,还有很多祥云图案和各路神仙,一切都显得十分神秘,然而当看到墓主人得真实面目后,竟然发现了一个千年历史奇迹,墓内的女主人经历了千年历史沧桑,竟然保持了尸身不腐,在墓主人身上竟然裹了20层衣服,其中有丝绸、麻织品还有春夏秋冬的衣服。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考古人员看到墓主人终于露出了面容,这具尸体的皮肤是淡黄色的,按下去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够活动,这具女尸经过处理之后送到了湖南省医学院进行了医学解剖,发现这具尸体的脑子已经完全萎缩,但是却保存完整,当医护人员对尸体进行解剖后发现五脏六腑虽然已经腐烂,但是却能够大体辨别出来,对于一具千年尸体来说,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这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然而在这些墓葬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学古籍竹简,其中多达12万字,其中就有老子的《道德经》,众所周知,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但是却字字珠玑,思辨性极强,其中充满了大智慧,后世对老子的《道德经》有多种解读,不少《道德经》的研究专家做出系列论述,然而马王堆古墓出土的《道德经》竹简中所记载的内容与现在我们流传的《道德经》大相径庭。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比如很多标点符号就大不相同,当时参与挖掘马王堆古墓的专家侯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道德经》传了上千年,但实际上我们把名字也读错了上千年,《道德经》在挖掘的过程中其实是《德道经》,德经在道经前,但是千百年来以讹传讹,再加上内容打乱,我们误解了老子的原意。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道德经》的智慧非常深奥,千年至今,出现过很多版本,每一种版本看似都有道理,但是我们仔细分析《道德经》就会发现,德在道前应该是正确的说法,也是符合老子的本意的,其实《道德经》是一部针对君主讲治国理政的劝世良言,其中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曾经在西汉初期盛行一时,汉初信奉黄老之学,也难怪马王堆西汉墓葬中会出现老子的《道德经》了。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老子就治国理念曾经批评过孔子的为礼正名,认为天下大乱正是因为追名逐利引起的,但是老子和孔子有一点是相通的,都提倡“德”这个概念,虽然《道德经》中很少提到“德”这个字,但是每一句话都与德紧密相连,这也和老子的风格比较相似,他不给你圈定一个明确的概念,而是让你自己去体悟到底什么是德,但是反观孔子德《论语》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出现德的句子非常多,当然这也和孔子的风格相近。

千年《道德经》竹简出土,揭开历史谜团,原来连名字我们都叫错了

儒家就是要为你确定一个概念,确定一个限度,然后让你照着规矩来,所以由德的具体行为就演化出了礼。在老子看来,一国之君只有先做到了“德”,体会到了这个字的精妙之处才能做到“道”,才能成为有“道”明君,如果将道字放在前面,反而解释不通,所以实际上今天我们所读的《道德经》是《德道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