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懂了“道”和“德”,就读懂一半的“道德经”

一提起《道德经》,许多人马上想到“道德”两个字,觉得很陈腐,认为现在的很多新思潮远不是这两个字所能比的;他们这是误解了这两个字。《道德经》中的“道德”,不是现代所理解“道德”;它包含着两个概念:“道”和“德”。

现代汉语中所说的“道德”,指的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做人的一种品德;而《道德经》中的“道德”指的是《道经》和《德经》,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道德经》难以理解,但是,一旦读懂了“道”和“德”,也就读懂了一半的《道德经》。

《道德经》:读懂了“道”和“德”,就读懂一半的“道德经”

那么,《道德经》中的“道”和“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道”,是一种观念上的东西,它无形无色无味,手触摸不到它,眼睛看不到它的存在,鼻子闻不到它的气味,它无限大,有无限小,大到想象不到它的影像,小到眼睛看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再,万物遵循它的运动状态而存在。

一株小草中有“道”,一株大树中有“道”,自然界遵循“道”而存在,人类社会同样遵循“道”而存在。它类似于人的观念,类似于具体的规律;但它远比人的观念和具体规律要深远,博大的多。因为人的观念毕竟只限于人所认识的事物,一个规律,毕竟只适合于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

《道德经》:读懂了“道”和“德”,就读懂一半的“道德经”

所谓的“德”,是“道”在人类社会的具体化,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的规则,一旦违背或有所偏离,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它和“道”的关系,用现代话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道”在人类社会的具体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和“德”是想通的。

那么,“道”究竟是什么呢?

《道德经》:读懂了“道”和“德”,就读懂一半的“道德经”

因为它无限大,又无限小,既无形,又无色,也无味,任何语言都无法正确的把它描述出来,如果拿一种物质来比喻,只有水和它相似;因为水无形,可圆可方,即能成为眼睛看得见的有形物,也能化为眼睛看不见的无形物,并且随遇而安,包容万物,又滋养万物,却又不刻意为之,并且奔流不息。

学习《道德经》能够明白世界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我们应该怎样与之相处;学习《道德经》能够让我们知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怎样去做,如果出现了偏差,也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道德经》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尊崇,原因就在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