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接觸思維類課程可能有五六年了。魚sir親眼看著它從一個小眾課程慢慢變得越來越被家長認可。

能被家長們這麼認可,肯定有它獨到的價值。而現在,思維類課程也已經成了僅次於少兒英語,最受家長青睞的課程。

從前的思維課更多的是教孩子各類的花式解題思路,來應付幼升小。而隨著幼升小的熱度降低,思維類課程也不再為了難而難,頗有些返璞歸真的味道。家長們給孩子報課的‘功利性’也越來越弱。

本質上,這是一門讓孩子變聰明的課程。”——這樣的觀點已經開始深入人心。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但是,“讓孩子變聰明”是一個不可考量的標準。上了兩期課,孩子到底有沒有變聰明,家長無從得知。

考量標準模糊,就給了一些不良機構魚目混珠的空間。

魚sir常說,現在的機構,混淆家長的方式很高端。它們會用一種似是而非的教學方法讓家長有獲得感,也讓孩子玩的開心。開心歸開心,一堂課想要讓孩子達到的鍛鍊效果卻啥都沒有。

今天這篇文章家長要帶著兩個目的性去讀:

什麼樣的思維課程中看不中用?

如何選出一門好的思維類課程?

01

家長先來看下這道題: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這是魚sir在聽試聽課的時候看到的一個經典題目。上課的學生有基本數字基礎,會10以內的加減法。但這種求和題對他們來說還有些難度。

但沒關係,機構的老師會教方法。

把1、2、3填到三角形的三個角;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邊邊相加。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然後用9減去邊邊相加的和,填入空格。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是不是覺得方法很巧妙?孩子很輕鬆就能掌握。掌握了這種解題技巧,家長是不是也會有種孩子變聰明的感覺呢?

但其實並不會。家長不妨想想,思維類課程,是否等同於數學學前班?

當然,每個思維類課程,都會提前教孩子一些數學知識。但學這些數學知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思維類課程的目的,是通過數學這種邏輯的學科鍛鍊孩子的腦力、算力以及想象力

數學講究更快(解題更快)、更多(解題思路更多)和更難。思維類課程也一樣嗎?

我之所以說這道題並不能鍛鍊孩子思維,並不是否認解題技巧的價值。而是這種解題技巧沒有延展性(只適用於這一道題)且並不能鍛鍊孩子的腦力。

作為數學學前班,它有價值;作為思維類課程,它毫無意義。

02、通過計算和看時間,培養孩子對數字的概念

沒有成年人不會看錶;也沒有成年人不會加減法。思維類課程教孩子計算和看錶,難道僅僅是讓孩子提前學會這些知識嗎?

並不是!

先問一個問題,你家孩子如何理解1+1=2?

別把孩子想的太聰明。絕大多數孩子會算數,都是強背下來的。有的孩子知道1+2=3,但就是算不出2+1等於幾。

孩子的記憶力開發有限,背不出來怎麼辦?簡單!掰手指。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有的孩子四五歲就能熟練的心算,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級還在掰手指。掰手指算數,就是沒有數學概念的表現。

思維類課程,要通過教孩子計算,來教給孩子建立基本的數字概念的架構。

同樣,思維類課程裡教看錶,目的也不僅僅是教給孩子看錶。

我們知道,鐘錶裡的數字,和加減法裡的數字,不是一個概念。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短針指到3代表3,長針指到3代表的是15.

這裡,其實是一個打破孩子固有思維的這麼一個過程。它能教給孩子一個道理:數字的定義是人給的。1並不一定代表1,2也不一定代表2.

這有用麼?五年級的時候就有用了。

五年級的孩子,數學上會有一個分層。有的孩子走的是高階數學路線,會學二進制、三進制以及各類奧數;有的孩子走的是普通數學路線。

眾所周知,二進制裡,1也不一定是1,2也未必是2.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它可以是“是”和“否”,也可以代表“優品”、“合格”、“次品”…計算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這個時候的數學是開放式的,同樣也需要學生有一個開放式的數學思維。

優秀的思維課程,一定會通過簡單的算數,延展到培養孩子開放式數學思維上

03、通過圖形,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力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連線作圖,是很多思維類培訓機構都會玩的一個小遊戲。難麼?不難。

這個小遊戲,其實是教給孩子線和麵之間的關係。

還有一個經典的小問題:一個西瓜,切三刀,最多能把西瓜切程幾塊?

這是最經典的平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這類課程,大多數要用到各種教具。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但這和我們給孩子報的樂高班不同,一個是要把積木搭的漂亮,一個是要通過積木瞭解立體幾何,強化孩子對三維空間的認知。

通過平面中看不到的部分,想象立體中看不到的部分,這是思維類培訓課程對孩子空間想象力。

數學的美在於和諧。而立體幾何是和諧美的一種最直觀的展現。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瞭解立體圖形的過程不但是豐富孩子想象力的一個過程,也是讓孩子體會這些幾何體對稱美、和諧美的一個過程。

少兒思維類課程中的空間幾何,絕不是枯燥的計算,而是有發散性的空間想象。

04、通過數位練習,培養有序思考

頭段事件試聽一個X思維培訓類網課,課前閒聊的環節,老師問一個孩子中午吃了什麼,孩子說:我今天吃了1/8個披薩和1/5杯水。

孩子這句話一說出來,我對這個老師的好感一下子增加了不少。這位老師在刻意的去讓孩子用數學概念去描述生活。

用數學概念描述生活,是鍛鍊孩子有序思考的重要步驟

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大多是浪漫的、感性的。我們習慣用“飛流直下三千尺”去形容高;用“力能拔山”來形容人壯。美則美矣,但是表述不夠清晰明確。

不能說感性和理性哪個好,但習慣理性思考的人,更善於把大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做事更有條理,這就是思維類課程中常提到的‘有序思考’概念。

一道簡單的題目:

六一兒童節,合唱隊彩排了三個節目,如果從這三個節目中選出兩個,共有幾種選法?

很簡單,六種。那四個裡選三個呢?五個裡選四個?十個裡選兩個呢?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六種食材兩兩搭配,可以搭配出幾道美食?

這種題目還有升級版:

六一兒童節,孩子們準備了四個合唱節目、兩個舞蹈節目;要從中選擇兩個合唱節目,一個舞蹈節目,總共有幾種選法?

邏輯是不是越來越複雜?

這類問題通過數學公式的方法來解答很簡單,但思維培訓課≠數學課。數學課是儘可能用簡潔的方法來解決複雜的問題;而思維培訓課則是通過複雜的想象能力來鍛鍊大腦。

當孩子習慣用邏輯想象力來歸納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時,他的有序思考能力就能夠不斷地得到鍛鍊。

看到這裡,不知道家長有沒有理出一個基本的概念。

思維類課程,教給孩子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計算方式和技巧。但重點是,每個技巧,指向的都是孩子的思維能力

它不是奧數,不會為了難而難;為了巧而巧。

它也不是數學學前班,並不需要孩子系統性地掌握許多數學知識。

思維類課程=數學學前班?原來一直以來家長們都理解錯了

上圖是X思維類課程種羅列的數學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孩子能體系化地全部掌握固然是好,些許掌握不了的,上了小學自然而然也就會了。這些不是思維類課程的目的。

提前掌握,只能讓孩子跑的更前;而思維鍛鍊,卻能讓孩子未來跑的更快。

只有那種在課堂上能將孩子思維充分鍛鍊的課程,才能算是100%對得起孩子寶貴的課外學習時間。

我是魚sir,持續關注我,讓我來給大家帶來更多幹貨。

最後,如果你家孩子在選課上遇到什麼讓你存在“困惑”的難題,歡迎隨時在頭條留言置頂處或者頭條私信和我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