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掛職”幹部王春宇成了創業城“幫辦大拿”


  在互聯網辦公的當下,創業城小區居民眼中“哪有事哪到”的“王主任”,手上卻總提著一個黑皮本子。

  “王主任”名叫王春宇,是水務集團下派到創業城街道辦事處的一名掛職幹部。

  1月21日,王春宇就“扎”在了創業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電話號碼和微信公佈給了所有居民。直到現在,小區居民誰遇到難事兒,值崗人員也會習慣性地讓他們聯繫王春宇。

  王春宇的日常工作,除了每天中午安排第二天創業城17個小區的門崗值守以外,其他的時間,真就是像居民說的那樣,哪裡出現問題需要解決,就立馬趕向哪裡。

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掛職”幹部王春宇成了創業城“幫辦大拿”

  翻開王春宇手裡的本子,字跡有些潦草,能看出記錄的時候很匆忙。多數時候記得都是一些樓號和電話號碼,每項後面附著的文字很少,有“化療”、“孕檢”、“流食”、“空開”、“開藥”等等。本子裡還夾著幾張A4紙,記錄的內容也都差不多。

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掛職”幹部王春宇成了創業城“幫辦大拿”

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掛職”幹部王春宇成了創業城“幫辦大拿”

仔細數一數,這些記錄有60多條。


  “我記的是一些居民的特殊需求,處理起來相對麻煩的。”王春宇說,創業城小區大,23300多戶居民,7萬多人。小區封閉後,這麼多人居家生活,難免碰上點事兒。由於出入不便,這些“事兒”,不少就由王春宇代勞了。

  瞭解到小區內不少老人需要定期到醫院化療,王春宇第一時間上報指揮部,多方溝通後,讓老人及時就醫。

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掛職”幹部王春宇成了創業城“幫辦大拿”

  小區內有一個居民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需要每半個月去油田總醫院輸血治療一次。2月19日,是她再次治療的日子,可單元封閉了,無法進出,咋辦?她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王春宇。

  王春宇得知這一情況後,先與油田總醫院血液科聯繫,確定了該患者的實際病情和治療手段。他最開始想叫120車來接居民,可居民卻擔心救護車的到來會給鄰居帶來恐慌。

  思忖再三,王春宇給該居民開了一個“特殊證明”,將其接了出來,又協調車輛把她送到了油田總醫院,治療一點沒耽誤。

  還有一戶老兩口,空氣開關突然壞了。沒有電,就意味著手機無法續航、冰箱內儲存的食物容易變質。小區封閉子女進不來,老兩口也找到了王春宇這兒。

  “電工我也會一點,最開始還說‘沒事,我能換’。結果上門一看,發現自己‘水平有限’,修不了。”王春宇說起這事兒,還忍不住樂。後來,他一邊跑五金店買配件,一邊協調專業人員上門維修。前後忙了一個多小時,電來了,王春宇還得幫電工全面消毒後,再送出小區。

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掛職”幹部王春宇成了創業城“幫辦大拿”

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掛職”幹部王春宇成了創業城“幫辦大拿”

  張大娘的胰島素得買了,劉大爺手機壞了,孫阿姨兒媳婦該產檢了,趙叔叔家蔬菜快吃沒了……王春宇每天光電話就要接打200多個,還得送菜送藥、送酒精送口罩。總在外面凍著手機費電,他隨身揣著兩個充電寶。

每天接打200多個電話,“掛職”幹部王春宇成了創業城“幫辦大拿”

  還記得當初街道防控疫情分工時,王春宇主動申請負責創業城小區門崗封閉管理,保證“一定會守住門,管住人,絕不發生失控漏管,造成疫情擴散”;起底排查小區疫情情況,他第一時間建立起防疫聯絡員、全面摸排、定期報告、巡查輪值等安全防護及隔離報告制度,加強防疫期間臨時措施的實施,注重強化人員管理、加強輿論引導。

  身邊同事有困難,王春宇主動挑起擔子:“你安心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工作上有我。”

  可他轉身卻對自己的家人說:“我是一名社區幹部,這個時候我不能退縮。”

  面對記者,王春宇的話更加質樸:“我是黨員,我只是做到了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和擔當。”

  大慶日報記者 程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