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高考模擬作文點評:《未敢忘憂國》,標題好、素材妙、邏輯嚴謹


高考模擬作文點評:《未敢忘憂國》,標題好、素材妙、邏輯嚴謹

【高考模擬】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既有像林則徐這樣的脊樑支柱的中流擊水,也有像宋禮公這樣的尋常耕讀之家的民風薰染: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氣不是財,用完還能來。”——宋禮公·家訓

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高考模擬作文點評:《未敢忘憂國》,標題好、素材妙、邏輯嚴謹

【優秀作文】

未敢忘憂國

民國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愛國報人邵飄萍因如實報道“三一八”慘案,在北平天橋下被執行槍決。

不足百天,報人林白水也因為披露軍閥政府醜行而被查辦,慘遭殺害。

“萍水相逢百日間。”史量才苦笑看諷刺,眼底是抹不開的悲愴。世風日下,軍閥混戰,黑暗迷茫中,文化界的脊樑被一節節敲碎,中國的天似是掉入了深淵,不見光亮。

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總有人挺起肩膀,未敢忘憂國,提筆戰鐵槍。

他們是禁錮中的股股清流,盪滌人世,敲響此間黃鐘。愛國不只是刀與槍的碰撞,清流們拯救的是逐漸沉淪的思想。

高考模擬作文點評:《未敢忘憂國》,標題好、素材妙、邏輯嚴謹

從1917年1月9日,蔡孑民先生就任北京大學校長開始,京城的風雲變幻了。這一場欲來的山雨。衝入了京城的風中。連年的口誅筆伐,沒有硝煙,沒有鐵甲對銀槍。真正的戰爭,是在人心之中開仗的。清流們以筆為槍,努力去灼傷國人心中封建思想的峭壁。努力打進曙光,努力喚醒沉睡在鐵屋中的人們。

文人武將皆有其法,但不變的是拳拳之心。林則徐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之句,我向來欽佩他一身忠膽,欽佩他一手撐起民族脊樑,但文人們卻也從來未敢忘憂國。我想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智慧。浴血沙場固然英勇,但耗盡氣力打退了敵人,卻打不進民眾的心,仍任由民族消頹,這更為可悲。

高考模擬作文點評:《未敢忘憂國》,標題好、素材妙、邏輯嚴謹

文人們未敢忘憂國,他們闖入固化思維之中,以文救國。他們清楚意識到,中華文明真正傳承的是一股精神氣脈,絕不僅僅是土地。於是武者把守著國關,文人們選擇從民族內裡去激活民魂。無論是新文化運動,還是曠日持久的文白之戰,我們從中可以窺見的,都是有識之士們對國民思想的喚醒。他們的吶喊同樣振聾發聵,絕不亞於拼搏廝殺的絕響。

文者傳承的路上,難免有流血。但文人們的流血更顯得悽愴,那是一個個不苟安於亂世的靈魂。文人與文人之間,文人於殺戮之間,總會掘出更深層的蘊意,他們不是懦夫,於安寧之中他們是學者,於亂世之中他們是一個個布衣戰士,大廈將傾之時,文人們瘦弱的脊樑,從未卻步。

百年之前,文人清流們不忘憂國,他們的愛國之聲,發自中華最古老的紙頁之上,中流擊水,延續愛國精神,傳承更為理性與目光長遠的文化生息。

他們不是戰士,他們沒有刀槍,但他們從來未敢忘憂國。

高考模擬作文點評:《未敢忘憂國》,標題好、素材妙、邏輯嚴謹

【老師點評】

一是標題好,一下子就讓閱卷老師知道他對材料的核心意旨把握得狠、把握得準。

二是素材妙,作者對於民國期間的歷史文化,尤其是二十年代的民國報人熟稔,以獨家獨特素材作為由頭,讓人眼前一亮。

三是邏輯謹,緊緊扣住觀點,論證有力,環環相扣,虎虎有生氣。不足之處,入題偏慢,第四節才進入,不夠簡潔,文人武將分得不清。還有全文多是論述過去的他者,未及現在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