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我们公司HR叫老宋,我俩家住的比较近,经常在通勤路上遇见。昨天下班的时候,我俩一起坐公交车往回走,路上闲聊说起来最近面试的情况。尽管过年之后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是还是有很多新人来我们公司面试实习。在这些简历中,不乏一些有三五年工作经验的“新人”。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这些“新人”在简历和面试中,介绍自己的职业优势时都会写自己擅长使用各种办公软件。但是在专业能力方面,很少有让老宋眼前一亮的。

到家之后,我想起自己刚工作的那段时间。那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我报过很多课程学习。专业技能比如office培训,网络营销培训等等。后来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又有报过H5营销、新媒体运营以及python培训等等。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结果钱没少花、费了半天劲,这些技能没有一项成为我在职场安身立命的本事。我想很多人在进入职场的初期,都经历过这种时期。对前途的迷茫,导致自己迫切的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稳定下来的办法。于是有的人考研、有的人考公务员。还有的人像我一样,报各种技能培训班。

正巧前几天在X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题目是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题主在问题描述中写道,自己经过观察发现。很多人学了很多技能,看了很多书之后,取得的人生成就方面,反而不如那些掌握技能少、读书不多的人。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那么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谈谈知识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如何转变为思维的

在前几天关于《 》中,我们知道了思维方式是如何形成的。简单来说思维方式形成基础有两个,一个是学习,另一个是反馈。学习的途径不止有读书和上学,还包括与别人交流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在通过学习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们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对自己所掌握的方法进行评估,由此获得反馈。之后再根据反馈,来调整自己对现实情况的认知以及思维方式。

在这两个方面的交替作用下,我们的思维方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呈螺旋状上升的趋势。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张图,来具体看下知识是如何转变为思维方式的。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在学习阶段,我们所获的知识和技能都只能算是信息。在获得信息之后,大脑会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还记得我们在关于如何提高记忆力那篇文章中,提到大脑所擅长的并非机械记忆,而是联想吗?当大脑在完成信息输入和分类之后,会开始对信息进行联想。在经过联想之后,这些信息就会变成知识。

在信息变成知识之后,我们会发现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之间有非同一般的联系。这就是第四张图中所说的insight,翻译过来就是洞悉。在洞悉两件事之间好像有某种联系之后,接下来我们会试着将这种联系总结成为规律。于是,wisdom(智慧),也被称为思维方式就产生了。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在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成为智慧之后,我们会用它们去解决其他问题。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智慧之后,就产生了影响力。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关于读书无用论,支持者经常说“<strong>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一生”。这句话与今天的题目类似,再知道信息是如何变成知识,又从知识变成思维方式之后。为什么还会有人觉得,学习知识与思维方式无关?

接下来,我用大学同学和我爸的一个朋友做例子来简单说说。我读的大学是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这个同学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他特别喜欢读书,其他同学打游戏、打工的时候他在读书。现在他在杭州的一家公司上班,年薪四五十万。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说完了这个同学,再来说说我爸的这个朋友。我爸是个会计,在老家的一所国企工厂上班。这家工厂规模挺大,很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工厂。他的这个朋友就是这些小厂中的一个,为了方便叙述,接下来用李叔来称呼他。

李叔跟我爸是同龄人,小时候家庭条件也不好,很早就进这家国企工厂打工了。尽管读书少,但是他脑子聪明,很快成为班组里里的技术骨干。后来赶上改革开放,他瞅准机会辞职下海,开了现在这家工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李叔的工厂现在年收入纯利就有两三百万。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后来我爸经常跟我讲李叔的事,他说有一次李叔请他去自己的工厂里帮忙,兼职一段时间的会计工作。进办公室的看见李叔正在做笔记,笔记内容是关于客户的具体要求,以及行业最新技术的。他参加工作就开始做,一直做到现在,用过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一尺多厚。

我同学和我爸朋友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让我们回到今天这个话题。之所以会有“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过不好一生”的观点,是因为在通过读书获取信息之后,没有通过思考来把信息变成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智慧。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同样道理,与其多学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的错误在于没有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主动思考。像熊瞎子掰苞米那样盲目的学习知识,却没有把学到的知识吸收成为大脑的养分。这样的学习,当然不如提升思维方式效果好。

如何用多学知识助力提升思维方式

学习知识是提升思维方式的基础,关键在于通过主动思考来完成知识的迁移。那么想要通过学习来提升思维方式,就需要逻辑思维里的归纳和类比。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我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观察,由此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这种方法就是归纳。比如在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告诉我要把错题记录到错题本上。我当时以为错题本的用处是防止以后再算错这道题。

在开始记录错题之后,我也确实很少算错。但是在考试的时候,我还是会错很多题。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并不是因为对计算方式掌握不熟,而是因为粗心大意才导致不停地犯错。那是的错题本对我来说只是简单的记录,没有从根本上改正我的缺点。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这就是不懂归纳推理的劣势,通过归纳来发现共性。之后通过调整行为和思维方式,来改变自己行为中的缺点,这样才能让知识发挥真正的威力。

在完成知识从外部向大脑的迁移之后,我们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然而这些知识与现实会有差距,所以才会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出现。在知识从大脑转移到现实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另一个就是类比推理了。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类比推理的作用,在于可以用一套经验理解不同的问题。当我们学会用类比推理把经验和知识解决新问题之后,效率会提高很多。

看到这里,我想各位读者老爷对于“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会有自己的看法。我的观点是知识是自我思维方式的基础,多掌握知识对于提升思维方式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前提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

如何看待与其学习知识,不如提升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

只有主动思考,不断通过反馈来调整,才能发挥出思维方式的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