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辛荣祯——解读李亚伟《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辛荣祯——解读李亚伟《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辛荣祯——解读李亚伟《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辛荣祯——解读李亚伟《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诗意文人的写照

——解读李亚伟《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提到中国文人,苏东坡无疑是首屈一指。东坡是中国文人最好的写照和标杆,这不只讲他的文学造诣和成就,更是讲他的文人风骨和影响。虽有林语堂著《苏东坡传》,但那是林氏眼中的东坡,离真实的东坡相去远矣。

李亚伟的短诗《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一如他的长诗《中文系》,将“几千年形成的汉语传统撕裂、蹂躏,又用小心翼翼的爱去梦见。”( 张小波语)让我们真正看到和领略了东坡和他的朋友们的诗意人生和失意写照。这两首诗一短一长,宛如一鞘鸳鸯剑,全方位体现了李亚伟诗歌通透历史、穿越现实的质感和洒脱委婉、汪洋恣肆的动感。

全诗分七节,宛如乐谱中的七个音节,弹奏出一曲今古文人浪漫曲。诗的第一节从东坡们峨冠博带的装束入手,体现其风流倜傥和无拘无束。峨冠博带是屈原的形象,更是魏晋名士们的形象。“古人宽大的衣袖”将时空的界限抹去,凡真正的文人,不分国际,不分年代,都是东坡的朋友,自然也包括“第三代诗人”。 接着用东坡们的咳嗽,传出历史的真音。“他们咳嗽/和七律一样整齐”,此“咳嗽”非彼“咳嗽”,是对时代病变的提醒,抑或是警醒。在《中文系》中,李亚伟也曾提到“咳嗽”:“老师说过要做伟人/就得吃伟人的剩饭背诵伟人的咳嗽/亚伟想做伟人/想和古代的伟人一起干/他每天咳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图书馆/回到寝室。”咳嗽是诗意的呐喊,因此“和七律一样整齐”,有时显得迂腐和好笑。

当然,更让人好笑的是“他们随时都有打拱的可能”。但静下心来一想,这也怪不得他们,他们多数是儒教徒,仁义礼智信早已融入血液,打拱是潜意识了。虽然他们“著书立说,”虽然他们“在江上向后人推出排比句”,但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不变,他们“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担当不变。他们或许是当权者点缀江山的色彩,或许是当权者消遣娱乐的棋子,但他们始终怀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然而,他们大都落空了。就拿东坡先生来说,21岁进士及第,宋仁宗在殿试后,高兴地对皇后说他为大宋王朝找到了宰相。可惜东坡虽有宰相之才,却始终不得重用,在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在“乌台诗案”中差点连命都丢了。这就是东坡们的命运。诗的第五节,是对这一命运的注解,他们所得的荣誉大多是“右派的光荣先驱”。仅此而已。

第三节写东坡们的手中之笔。毛笔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身是硬的,头是软的,用它写成的历史难免就“不能入木三分”了。“他们就用衣袖捂着嘴笑自己”,这是苦笑和自我解嘲。其实,东坡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们有的改行去写小说,将他们的骨头支在传奇中,做着一场场“千古文人侠客梦”。当毛笔换成“金不换”后,他们的锋芒就比较露了。就拿迅哥儿来说,虽然被别有用心的人贴上了“偏激”的封条,但他的匕首始终不肯入鞘,因为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改用软笔了——这种用笔上的中庸之道,让中国文坛的天空充满了阴霾。

最让人失笑无语的是东坡们的恋爱了。客观地讲,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恋爱。就拿东坡本人来说,哪有爱情可言?至于侍妾朝云的故事,多数是根据东坡的诗文杜撰而成。最有趣的是明人揖《东坡笔记》上所载,东坡有一日饭后捧着肚子踱步,问左右侍儿:“你们看我肚子里藏的是些什么东西?”侍儿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智巧,唯有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捧腹大笑,连声称是。拿此事来讲,朝云只是东坡的知音而已,哪有爱情的浪漫?

全诗最精彩的当数第六节,这节写得天马行空,吞吐万象,颇有傲视苍穹的气势。“乘坐毛笔大字兜风”,这种呼呼带风的文字力道;“提着赋去赤壁把酒”,这种穿越时空的魔幻手法;“挽着比、兴在杨柳岸徘徊”,这种痴醉呆狂的写意画卷,让我们在精神愉悦中倾倒称快。正如李震所言:“李亚伟诗歌带来的愉快,不是指那种放弃‘精神攀登’的轻松感,不是指那种廉价的生活幽默,更不是指那种在诗歌中用几个具有欢快效果的语词。而是指一个诗人在相对完好的天性中的诗性言说。语言之于李亚伟,不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进行学习和思考的结果,而是一种天赋的才能,是他健康天性的存在方式。”

第七节紧承第六节“喝酒”而来,用“长衫”呼应第一节的“衣袖”,写东坡人生的失意和“硬撑着瘦弱的身子骨做人”的无奈。作为文人,注定了命运多舛。虽然他们熟悉五经,如同熟悉自己的五指,但他们不懂得“变通”——他们永远拿右手写字,当然偶尔也用左手,但中庸之道他们从来不用。于是,他们一批接一批地书写贬谪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苏东坡虽然仙逝已近千年,但他的朋友一年接一年多起来。这大概是李亚伟的《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背后的另一层含义吧。我想,这是必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