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江南名特菜|傳說中的盤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螄螺”

在江南水鄉,海鮮是新鮮,江鮮才是味鮮。螺螄雖一年四季都有,但清明才是螺螄最肥壯鮮嫩的時節,清代董偉業《揚州竹枝詞》雲:“清明節過便清和,濫賤刀魚入市多。最是酒杯禁不得,菜花天氣賣泥螺”。

江南名特菜|傳說中的盤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螄螺”

上湯青螺螄

因為清明前後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螺肉肥美,俗話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眼下正好清明前,螄螺還是很肥美的,清明節前這段時間螺螄產仔之前最肥最細嫩,營養最豐富。一過清明螺肉就不肥了,還有許多小螺螄。

江南名特菜|傳說中的盤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螄螺”

炒辣為螺螄

螺螄炒,燉,醬,滷,蒸,無不適宜。吃螺螄更是享受的過程,老饕們一定是用嘴將肉從殼裡“嘬”出來,鮮美的湯汁和螺螄肉一起入口,那叫一個鮮啊!

螺有“盤中明珠”之美譽,田螺肉質豐腴細膩,味道鮮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佳餚,又是街頭攤擋別有風味的地方小吃,深受城鄉居民的喜愛。據行家說,中國田螺是可與法國蝸牛平分秋色的美食。

在江南魚米之鄉,縱橫交錯的河塘裡,螄螺隨處可撈,並不稀罕。可是,有著鮮美口味的“太湖白螄螺”,那可並不常見。

江南名特菜|傳說中的盤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螄螺”

普通的青色螺螄

“太湖白螄螺”就是傳說中的“太湖五白”之一,“太湖三白”早就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是白魚、白蝦和銀魚。

我在考證有關飲食歷史文獻後,覺得“太湖白鵝”和“太湖白螄螺”,也可進入太湖名特產行列。有關太湖白鵝的歷史,我前面已經有文章從頭梳理了一遍,是也好,非也好,都無關緊要,畢竟都是太湖流域的地道好食材。

中國飲食文化的研究一般都會以水系流域為物產範疇,如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而現在的地方或者省市劃分只都是行政管轄,物產品種和飲食特徵範疇相對比較小。

那麼“太湖白螄螺”到底能不能算“太湖五白”,說“五白之一”可能有些牽強,因為無錫的菜場上偶爾有“太湖白螄螺”出售,產量似乎非常的少,但不是俗話說得好“物依稀為貴嘛?!”。

江南名特菜|傳說中的盤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螄螺”

太湖白螺螄

有關“太湖白螄螺”目前還沒找到確切的相關史證記載和書籍的文字描述。出自《肘後方》、《本草綱目》等中醫書籍對“白螺螄殼”倒是有記載,而且明確主產地為江浙為主。

“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稜螺或其同屬動物的陳舊螺殼。於破敗的牆壁內及螺殼堆積處,收集年久色白者,洗淨曬乾。”

“白螺螄殼,中藥,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稜螺或其同屬動物的陳舊螺殼。有化痰,散結,止痛,斂瘡的功效,主治熱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癧,潰瘍,湯火傷。”

單從字面理解,尚不能確定“白螺螄殼”就是“太湖白螺螄”的殼。

“太湖白螄螺”殼有些發白,個頭比一般螄螺略大一 些。似乎以前在普通螄螺中見過類似的白殼螄螺,總是把它當成老螄螺,但量少。不過,嘗過的人都說味道很不錯,於是叫開了“太湖五白”。

無錫人經常說這樣一句話:螄螺殼裡做道場。意思是說:地方小但還要放許多東西,做許多事。

江南名特菜|傳說中的盤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螄螺”

鴛鴦絕味螺螄

看來“太湖白螺螄”雖然產量少,名氣不大,但我們把“太湖白螺螄”列入“太湖五白”不也正是“螄螺殼裡做道場”緣由嗎?

吳語對食民向來是格外親切的,有一種樸實的韻味,蘇州人有句關於小食的俗諺“風涼篤篤,鹹蛋嗑嗑,螺螄嘬嘬”。涼風送爽叫“風涼篤篤”,“篤篤”兩字聽著 也輕盈愜意;把剝鹹蛋叫做嗑鹹蛋,“鹹蛋嗑嗑”如聞其聲;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吃螺螄,叫做“螺螄嘬嘬”,不僅聽到了嘬螺螄的“嗦嗦”聲,還能感覺得螺螄湯汁的鮮美、想象出滑稽吃相。三句話連在一起,便是一幅市井平民的食螺圖,頗有豐子愷民俗畫的意境。

江南名特菜|傳說中的盤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螄螺”

太湖白螺螄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清明時分最期待的不是小長假,而有清明時分的螺螄啊!“清明螺賽過鵝”這可是老底子傳下來的吃貨經驗,"強盜來了勿肯走",那可是對這口美味一走三回頭、欲罷不能的感受啊!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上湯太湖白螺螄”的烹飪方法

材料:

太湖白螺螄、食用油、香蔥、蒜頭、高湯、大蒜、姜、鹽、料酒、白糖

做法:

1、白螄螺洗淨,瀝乾水;

2、大蒜頭拍碎、蔥白切段,其餘切蔥花;

3、坐鍋熱油,先放薑片、蔥白、蒜末焯鍋;

4、待出香味時放白螄螺;

5、翻炒後加料酒,高湯(清水也可),大火燒開後加蓋轉小火。

江南名特菜|傳說中的盤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螄螺”

“上湯太湖螺螄”烹飪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