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江南名特菜|传说中的盘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蛳螺”

在江南水乡,海鲜是新鲜,江鲜才是味鲜。螺蛳虽一年四季都有,但清明才是螺蛳最肥壮鲜嫩的时节,清代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云:“清明节过便清和,滥贱刀鱼入市多。最是酒杯禁不得,菜花天气卖泥螺”。

江南名特菜|传说中的盘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蛳螺”

上汤青螺蛳

因为清明前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俗话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眼下正好清明前,蛳螺还是很肥美的,清明节前这段时间螺蛳产仔之前最肥最细嫩,营养最丰富。一过清明螺肉就不肥了,还有许多小螺蛳。

江南名特菜|传说中的盘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蛳螺”

炒辣为螺蛳

螺蛳炒,炖,酱,卤,蒸,无不适宜。吃螺蛳更是享受的过程,老饕们一定是用嘴将肉从壳里“嘬”出来,鲜美的汤汁和螺蛳肉一起入口,那叫一个鲜啊!

螺有“盘中明珠”之美誉,田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佳肴,又是街头摊挡别有风味的地方小吃,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据行家说,中国田螺是可与法国蜗牛平分秋色的美食。

在江南鱼米之乡,纵横交错的河塘里,蛳螺随处可捞,并不稀罕。可是,有着鲜美口味的“太湖白蛳螺”,那可并不常见。

江南名特菜|传说中的盘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蛳螺”

普通的青色螺蛳

“太湖白蛳螺”就是传说中的“太湖五白”之一,“太湖三白”早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白鱼、白虾和银鱼。

我在考证有关饮食历史文献后,觉得“太湖白鹅”和“太湖白蛳螺”,也可进入太湖名特产行列。有关太湖白鹅的历史,我前面已经有文章从头梳理了一遍,是也好,非也好,都无关紧要,毕竟都是太湖流域的地道好食材。

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一般都会以水系流域为物产范畴,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而现在的地方或者省市划分只都是行政管辖,物产品种和饮食特征范畴相对比较小。

那么“太湖白蛳螺”到底能不能算“太湖五白”,说“五白之一”可能有些牵强,因为无锡的菜场上偶尔有“太湖白蛳螺”出售,产量似乎非常的少,但不是俗话说得好“物依稀为贵嘛?!”。

江南名特菜|传说中的盘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蛳螺”

太湖白螺蛳

有关“太湖白蛳螺”目前还没找到确切的相关史证记载和书籍的文字描述。出自《肘后方》、《本草纲目》等中医书籍对“白螺蛳壳”倒是有记载,而且明确主产地为江浙为主。

“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白螺蛳壳,中药,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有化痰,散结,止痛,敛疮的功效,主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单从字面理解,尚不能确定“白螺蛳壳”就是“太湖白螺蛳”的壳。

“太湖白蛳螺”壳有些发白,个头比一般蛳螺略大一 些。似乎以前在普通蛳螺中见过类似的白壳蛳螺,总是把它当成老蛳螺,但量少。不过,尝过的人都说味道很不错,于是叫开了“太湖五白”。

无锡人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蛳螺壳里做道场。意思是说:地方小但还要放许多东西,做许多事。

江南名特菜|传说中的盘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蛳螺”

鸳鸯绝味螺蛳

看来“太湖白螺蛳”虽然产量少,名气不大,但我们把“太湖白螺蛳”列入“太湖五白”不也正是“蛳螺壳里做道场”缘由吗?

吴语对食民向来是格外亲切的,有一种朴实的韵味,苏州人有句关于小食的俗谚“风凉笃笃,咸蛋嗑嗑,螺蛳嘬嘬”。凉风送爽叫“风凉笃笃”,“笃笃”两字听着 也轻盈惬意;把剥咸蛋叫做嗑咸蛋,“咸蛋嗑嗑”如闻其声;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吃螺蛳,叫做“螺蛳嘬嘬”,不仅听到了嘬螺蛳的“嗦嗦”声,还能感觉得螺蛳汤汁的鲜美、想象出滑稽吃相。三句话连在一起,便是一幅市井平民的食螺图,颇有丰子恺民俗画的意境。

江南名特菜|传说中的盘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蛳螺”

太湖白螺蛳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清明时分最期待的不是小长假,而有清明时分的螺蛳啊!“清明螺赛过鹅”这可是老底子传下来的吃货经验,"强盗来了勿肯走",那可是对这口美味一走三回头、欲罢不能的感受啊!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上汤太湖白螺蛳”的烹饪方法

材料:

太湖白螺蛳、食用油、香葱、蒜头、高汤、大蒜、姜、盐、料酒、白糖

做法:

1、白蛳螺洗净,沥干水;

2、大蒜头拍碎、葱白切段,其余切葱花;

3、坐锅热油,先放姜片、葱白、蒜末焯锅;

4、待出香味时放白蛳螺;

5、翻炒后加料酒,高汤(清水也可),大火烧开后加盖转小火。

江南名特菜|传说中的盘中明珠“太湖五白”之——“太湖白蛳螺”

“上汤太湖螺蛳”烹饪步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