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 最近不能出門,可能孩子活動量不足,精力過於旺盛,所以總是不肯睡覺!

自己軟硬兼施,最終還是用硬辦法才能把他強行哄睡!

  • 幼兒園班級群裡總是有優秀的孩子得到老師表揚,看著總是各種蹦躂的兒子,莫名的怒氣上頭!

或許是覺得孩子無意間就被別人甩在了身後!

  • 自己在家設置一些益智遊戲,以前配合的挺好,不知道是不是在家時間過長,孩子也有些壓抑,還沒開始就喊著結束!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情緒

本來這一切都應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很多家庭都會遇到。

但是讓自己感到不尋常的就是:昨天晚上兒子做噩夢,醒了三次,每次說的夢話都與我有關!

為什麼我們為孩子做了那麼多,想了那麼多,卻成了孩子噩夢裡的主角?

我的孩子4歲,現在還還處於性格和人格的形成期,自己最近的表現,可能給孩子留下了不好的烙印!

究其原因,自己總結是以下四點:

1、自己過於強勢,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無論是遊戲的設置,還是一天的活動內容,基本上都是我在安排,有時孩子提出要求,自己會認為沒有意義,甚至是無視!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一個強勢的媽媽,不經意間,總在給孩子提要求


2、自己這些日子有些忙碌,可能忽視了孩子的部分情感需求!

因為自己最近有一些寫作任務,所以希望能有空的時候就所蒐集些資料,這種小的變化在孩子眼裡可能被錯誤解讀了。

因為我發現,他讓我抱他的次數明顯變多了!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脆弱的多


3、將壞情緒傳遞給了孩子,形成了無形的壓力!

一個多月,和孩子封閉生活在家裡,情緒難免低落。

孩子,無疑就成了我懷情緒的最易接收者!

4、喜歡將孩子與同齡人對比,是每次自己與孩子出現矛盾的常見根源。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我們總期待孩子是最優秀的那一個

如何將我們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影響與傷害降到最低?

首先,瞭解自己家裡的親子相處模式,給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

  • 自己是個虎媽,就不要強迫自己學貓媽。

設置個60分完美媽媽的目標是可行的,但是也不要強迫自己。

過大的心裡壓力會讓自己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最終被傷害的還是孩子!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只做個60分的媽媽就好

  • 從小事兒做起,循序漸進,見證自己和孩子的改變!

比如先學會和孩子商量,這次做的不好,就下次繼續努力!

第二、勇於蹲下來和孩子道歉

事後諸葛亮,總比犯了錯不敢承擔強!

1、可以教育孩子:大人也是不完美的,也會犯錯!

2、可以告訴孩子,犯了錯誤,勇於承擔責任,是對事情有改善效果的!

3、可以增強親子感情,讓孩子學會體諒父母,原來父母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困難的時候!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如何做好父母是一門大學問,我們也會犯錯,也在學習


【這是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每次情緒失控,自己都會及時承認錯誤。

所以現在每次自己剛一發火,孩子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你又要生氣了!

我的壞情緒就會先消失一部分!】

第三、功夫用在平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瞭解你的世界

孩子爸爸最近一直加班,工作很辛苦,下班後也沒有什麼和孩子的交流時間!

好不容易到週末了,一堆事情讓爸爸焦頭爛額,電話裡怒氣沖天,我和孩子也不敢影響他,親近他!

可是,我是知道原因的。

所以,在爸爸生氣的時候,我就關上門,打開電視,和孩子玩一點動態的遊戲,稀釋不良的氣氛。

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解釋,爸爸正在遇到的是什麼問題,和我們沒有什麼關係。

就這樣,孩子並沒有受到影響,等到爸爸的事情處理完畢後,爸爸收起了壞情緒,也和孩子解釋原因,兩個人又在一起玩的很開心。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嘗試讓孩子瞭解成人的世界,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現在,每次自己累的時候都會告訴孩子:媽媽累了,想休息一會,你自己玩一會好嗎?

他真的能聽懂,並且會自己去玩。

【孩子真的比我們想象的要更懂事,更善解人意,這也是自己內疚,為什麼自己的壞情緒總是無形之下就傷害到了孩子的原因】

第四、事後處理方式比事前預防更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生氣是不受控制甚至是無意間發生的。

真正帶孩子的人一定知道,“沒事兒少發火,控制一下情緒,對孩子好!”這類話,根本就是風涼話!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

除了自己,沒人能真正體會帶孩子所需要的耐心,毅力!

除了自己,沒人能瞭解,你已經壓制住了多少怒氣才將剩下的不可控的“火”噴向了孩子!】

所以,既然已經將壞情緒帶給了孩子,這必然是個無心之舉。

事後怎樣處理,才是我們最該關心的事情:

1、及時性原則;

孩子受到委屈後第一時間認錯,時間越短壞情緒對孩子的影響越小!

2、先安撫再講道理;

很多父母喜歡在孩子哭的時候講道理,其實這時候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先安撫孩子,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可以引導孩子先哭出來,發洩一下心理的不滿與委屈。

事後,再告訴孩子為什麼會發生這個事情!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3、給這件不愉快的小事結個尾,溝通的重要性

事後,問問孩子感覺爸爸媽媽哪裡做的不夠好,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地方。

事後,和孩子做個小約定,如果遇到此類事情,你們約定怎麼處理!

願我們都能和孩子和諧相處,將生活中的不完美,化成一個個值得回憶,並有教育意義的你們之間專屬的親子故事!


疫情之下,學會這四點,將自己的壞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關注貓咪媽媽,一位80後寶媽,期待和您共同交流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