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的四大名著,為什麼都沒有看到孔孟這些聖人的影子?

用戶7584133657312


中國四大名著的全稱應該叫做“中國古代四大經典章回小說”更為確切。四大名著這一約定俗成的說法則最早出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中國古典小說時選出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部小說,而這四部小說應該算得上是中國古代小說的經典之作,可以說是中國文學作品中對讀者,對大眾影響最深的四部書。再加上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四部書進行了大量刊印和多次的修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就約定俗成的將這四部書統稱為“四大名著”。再加上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央電視臺將這四部書拍攝成了電視劇,這更讓“四大名著”深入人心。而四大名著名稱的確立到今天還不到五十年,但是這一約定俗稱的概念已經完全深入人心。

其實對於這四本書的評定最早處在在明代,明代“後七子”的領袖,著名文學批評家王世貞則將《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這四部書並稱為“四大奇書”;而明代另一位文學家馮夢龍則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這四本書合稱之為“四大奇書”。

到了清代李漁對二人的觀點進行了評述,李漁認為,王世貞將《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四部書放在一起稱為“四大奇書”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四部書並不是同類著作。他認為《史記》是歷史散文,《莊子》是哲學散文集,《西廂記》是戲曲本,而《水滸傳》是小說,因此這四本書不能放在一起稱之為“四大奇書”。而馮夢龍所評的奇書,屬於同一個類型的書,《三國演義》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西遊記》是神魔小說的經典,《水滸傳》是英雄小說的經典,《金瓶梅》是市情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經典之作。再加上這四部都是長篇通俗小說,也反應了共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普通民眾的文化消費需要,所以馮夢龍將這四部書放在一起稱為“四大奇書”,經過李漁的肯,馮夢龍的“四大奇書”說法得到了普羅大眾的的接受。

到了清代《金瓶梅》被禁,《紅樓夢》出現並取代了《金瓶梅》在四大奇書中的地位。其實《金瓶梅》和《紅樓夢》在我國文學史上的扛鼎之作,二者的文學價值都不可估量。這兩本書其實都是寫封建社會的黑暗,但是在故事性上《紅樓夢》更加完整些,刻畫封建制度下百姓的生活差異,統治者肆意妄為,而老百姓也逆來順受。而《金瓶梅》則是以露骨的方式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黑暗,但是在內容上也具有特別大的爭議,所以被人們打入禁書之列。最後《紅樓夢》成功取代了《金瓶梅》的地位。

所以,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四大名著則是繼承了明清時期的“四大奇書”而來。由於當代出版社為了宣傳將這四部書,從而將其包裝成了中國四大名著。其實除四大名著之外還有中國六大名名著,而六大名著的版本也十分的不一,有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以及《聊齋志異》《儒林外史》這六部書並稱的版本;也有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三言二拍》《封神演義》並稱的版本。

中國四大名著屬於中國古典長篇通俗小說的範疇,而孔孟這些聖人,他們的作品更多是思想上的鉅作,他們的作品也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是他們不屬於中國古典長篇小叔的範疇所以,四大名著中沒有孔孟這些聖人的作品。他們所作品則在“四書五經”之,而四書五經對於中國文化的價值絕對超越四大名著對於中國文學的價值。


園主子洪


《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這四部小說合稱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但在這四大名著中,我們卻沒有看到孔孟等聖人的影子,這是為什麼呢?

四大名著為小說體

四大名著皆成書於明清時期,以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為基礎。通過作者的潤色、加入想象並融入自己的情感,由此寫成。

它們的文學體裁屬於小說一類。何謂小說?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取材於民間,並且有虛構的成分在裡面。所以對於孔孟等聖人,是不好放在小說裡杜撰的。

孔孟等聖人生活年代久遠

四大名著的取材有東漢末年三國爭雄、有唐朝玄奘西遊、有北宋時期宋江匪患、有明清時期大戶人家的興衰。這些故事不是離作者生活年代較近,就是在街頭巷尾廣泛流傳。所以素材充足,能較好的發揮。

孔孟等聖人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離明清時期中間相差了一千多年。由於時間久遠,加上當時通信條件,作者對孔孟等聖人,掌握的史料和傳說都相對匱乏。所以也就沒有將他們融入小說。

四大名著的說法實為偶然

四大名著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學術界並沒有人公開提出並承認過這個說法。這個說法的形成也有一些偶然因素。

它最開始是起源於明代評書家王世貞提出的四大奇書,即《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後來馮夢龍在王世貞之後也提出四大奇書的說法,那是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到了清代時期,這兩種說法仍然存在。大學者李漁比較認同的是馮夢龍的說法。他認為四部奇書應該是類型相同的。王世貞的說法中有經史、有小說、有詞曲,顯得不倫不類。

在得到李漁的肯定和點評後,馮夢龍的說法廣為流傳。後來因為《金瓶梅》有關於性的描述,而《紅樓夢》又已經出現,所以將《紅樓夢》代替了《金瓶梅》。由此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說法的形成有其偶然性,它不是以文學成就高低來劃分的,而是同類、奇怪的小說。所以沒有孔孟等聖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大名著中透露著孔孟聖人思想

雖然四大名著中沒有孔孟等聖人的影子,但小說內卻透露著這些聖人的思想。如:梁山好漢的重義、劉備的仁義、關羽的忠義等。這些都是深受孔孟等人思想的影響的。所以也可以說有他們的影子在裡面。

若木語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的體裁是小說體,形成過程也有其偶然性。所以沒有孔孟等聖人的影子。

不過它的文學價值卻沒有因為缺少聖人而降低。



若木小記


答題之前不得不說“題主,得罪了!”因為我的觀點是不敢苟同的。


中國的四大名著,不好說“都沒有看到孔孟這些聖人的影子”。因為我在《紅樓夢》中讀出了作者“末世”“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及“治世”“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孔孟之道充斥其中,書中不乏“聖人的影子”。



例如,在《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一回中:

林黛玉——“誨人不倦”,不辭辛苦不顧“病”;

苦香菱——“學而不厭”,朝思暮想以至“呆”:

......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

......香菱自為這首妙絕,聽如此說,自己掃了興,不肯丟開手,便要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閒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寶釵道:“可真是詩魔了。都是顰兒引的他!”黛玉笑道:“聖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


《論語》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孟子》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


從“至聖”孔子,到“亞聖”孟子,中有曾子和子思,儒家思想,一脈傳承;

從《論語》、《大學》,到《中庸》、《孟子》,儒家經典,亦有“四書”。


在《紅樓夢》中,孔子、孟子,是與堯、舜等“大仁者”並列的: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餘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皆應運而生者......


在《紅樓夢》中,“女兒”都是“上善若水”的“水”做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說來又奇,如今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說起孩子話來也奇怪,他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


《紅樓夢》作者對於儒家思想的傳承是“知行合一”的。下面,僅以書中出現的描述作說明。


(一)、“下世還淚”的黛玉是讀“四書”的:

......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唸了《四書》。”【甲戌側批:好極!稗官專用“腹隱五車書”者來看。】......


(二)、賈府祖宗借警幻之口,是轉告寶玉留意於“孔孟”之間的:

......今既遇令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君獨為我閨閣增光,見棄於世道,是特引前來,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許配於汝。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令汝領略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如此,何況塵境之情景哉?而今後萬萬解釋,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


(三)、賈政是要求寶玉讀“四書”的:

......賈政因問:“跟寶玉的是誰?”......因向他道:“你們成日家跟他上學,他到底唸了些什麼書!倒唸了些流言混話在肚子裡,學了些精緻的淘氣。等我閒一閒,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長進的算賬!”嚇的李貴忙雙膝跪下,摘了帽子,碰頭有聲,連連答應“是”,又回說:“哥兒已經唸到第三本《詩經》,什麼‘呦呦鹿嗚,荷葉浮萍’,小的不敢撒謊。”說的滿座鬨然大笑起來。賈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說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都是掩耳偷鈴,哄人而已。你去請學裡太爺的安,就說我說了: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李貴忙答應“是”......



(四)、寶玉雖不喜讀書但“四書”還是要背的:

  ......這裡寶玉聽了,便如孫大聖聽見了緊箍咒一般,登時四肢五內一齊皆不自在起來。想來想去,別無他法,且理熟了書預備明兒盤考。口內不舛錯,便有他事,也可搪塞一半。想罷,忙披衣起來要讀書。心中又自後悔,這些日子只說不提了,偏又丟生,早知該天天好歹溫習些的。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內現可背誦的,不過只有《學》《庸》《二論》是帶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夾生的,若憑空提一句,斷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經來,因近來作詩,常把《詩經》讀些,雖不甚精闡,還可塞責......


(五)、帶女兒們讀書的李紈,謎語都是出自“四書”的:

......李紈因笑向眾人道:“讓他自己想去,咱們且說話兒。昨兒老太太只叫作燈謎,回家和綺兒紋兒睡不著,我就編了兩個‘四書’的。他兩個每人也編了兩個。”眾人聽了,都笑道:“這倒該作的。先說了,我們猜猜。”李紈笑道:“‘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湘雲接著就說“在止於至善。”寶釵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傳’三個字的意思再猜。”李紈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雖善無徵’。”眾人都笑道:“這句是了。”李紈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雲忙道:“這一定是‘蒲蘆也’。再不是不成?”李紈笑道:“這難為你猜。紋兒的是‘水向石邊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問道:“可是山濤?”......



觀音未有世家傳——雖善無徵:

天下有三重蔫,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蔫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中庸》


水向石邊流出冷——山濤(逸民):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論語》


一池青草草何名?——蒲盧也: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廬也。——《中庸》

......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在這裡且不說作者想要表達什麼,但裡面確實不乏聖人的影子。

所以,說“中國的四大名著,為什麼都沒有看到孔孟這些聖人的影子?”我是不敢苟同的。


稀語紅樓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四大名著的劃分與孔孟聖人不是一個文化領域;中國的四大名著屬於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同時也是四部小說,文學小說;比較有代表意義。

聖人孔孟;孟子開創儒家學派,與孔子合稱“孔孟”儒家學說,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學派。


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能遠播海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人文)、仁道、文明、和諧、中道思想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廣大的儒家文化圈,這充分說明了孔子思想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孔子早已是屬於全世界和全人類的孔子,孔子的思想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可見,二者之間是無法比較的,當然最重要的是不一個文化領域和層面;所以,原因已經很明確了,更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國學常識,請關注“國學趣舍”


國學趣舍


我讀四大名著看到的孔孟之道,更多的是士人所追求的正統、忠君、權勢以及士人階層的價值觀取向和核心思想觀念的陳腐。

即士人階層對權勢的追逐,對弱勢百姓,異教徒異道者的矛盾。例如《西遊記》唐三藏取經是唐王李世民的恩許,遇到妖魔需要正統神仙打圓場,《三國演義》中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紅樓夢》中的王子騰的一步步升遷和滅亡,《水滸傳》中宋江的“替天行道”和招安朝廷等等系列。都是幾千年來孔孟之道的荼毒和浸泡的必然結果。

其次明清小說都是章回體的寫作方式,儘管人們更多的稱他們為歷史演繹、英雄傳奇、神魔小說和人情小說。但是他們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造就而成的中國古典文學。

其構成的主要要素:一是士人和君權的關係走向,二是士人階層對弱勢百姓的態度,三是士人對異道者的態度。

士人與君權的關係,都是貫穿在整個四大名著的核心價值觀。即孔孟的“篤信善學,守死善道”。“兼濟天下,忠君人臣”。 “存天理,滅人慾”等等。都是士人階層不斷穩固和服務君權的過程。

士人階層對弱勢群體,多是利用,同情,救助的思想。不管是劉備的攜百姓渡江,還是宋江的樂善好施和殺富濟貧,唐三藏取經教化百姓等等。

士人對異教徒的態度多是打壓、鬥爭和批判。穩固封建社會的思想,扼殺不利思想的萌芽。

所以說,儘管四大名著題材各自不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價值觀和思想觀念在封建社會中還是酣暢淋漓地提現了孔孟之道的思想的。


陽明山下青藤狗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

四大名著中確實較少直接的孔孟說教。這是因為四大名著本質上是小說,小說在古代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街頭巷議,受眾主要是平民百姓,要是處處咬文嚼字受眾很可能看不懂。其次,四大名著屬章回體小說,這種小說形式是從說書的形式演變而來。也就是說,他們的原型是說書人的話本稿子,是拿來吸引聽眾掙錢用的。要是滿口之乎者也,可是吸引不來聽眾的。

但是,四大名著中處處都有孔孟的影子。古代文人有文以載道的傳統,雖然是小說,也求個寓教於樂。古代文人的道,簡單來說就是孔孟之道。這些在四大名著中都有很深刻的反應。比如《水滸傳》中的招安大計,《三國演義》中的輔佐幼主,《西遊記》中的猴王化佛,《紅樓夢》中的賈政拜元妃。這些行為在作者眼中都是符合孔孟之道的,值得讚許和模仿的。

所以,四大名著中,孔孟雖沒有直接登臺表演,化身可是無處不在。這是由作者所處的時代決定的,無可厚非。


蔓卷詩書


中國四大名著,為什麼都沒有看到孔孟這些聖人的影子?

中國四大名著,均屬於小說類題材。凡屬小說,傳說等故事,均可在真實的歷史、地域、人物的基礎上豐富的想象和虛構。孔子孟子乃真實的歷史人物,如果從文章的角度,只能撰寫人物傳記和個人語錄等,不能和虛構的小說混為一談。但是,虛構的小說裡,倒是可以採用孔孟這些名人的格言,教誨及語錄。

一 中國四大名著,屬於章回小說,演義小說等題材。中國古聖先賢如孔子,孟子等人,是歷史真實人物。從文章的題材說,兩者不能相互穿插,攪合在一起。

二 四大名著,均依據三國曆史,賈政家族,唐玄壯西去印度取經,水泊梁山等為故事背景的虛構創作。故事裡邊可以出現孔孟這些人的格言,說教和語錄,但從小說的角度,決不能以故事人物的身份出現在故事中。

三 四大名著所反映的主題,涉及到家庭興衰,愛情自由,歷史演義,神話傳說,農民起義等內容。孔孟等人是古往今來各個時期乃至皇朝推崇學習的榜樣。他們本人的身世,經歷等,涉及不到四大名著中的內容。通俗點兒說,孔孟乃古今聖人;四大名著反映的是社會各類人物。二者不能同日而語。

四 孔孟等人既然是歷代推崇的名人,他們的事蹟,生平等,只能出現在《史記》,《名人傳記》,《個人傳記》等文章裡。而這類題材的文章,又不能隨意虛構和憑想象來虛假鍛造。

五 四大名著和孔孟等聖賢著作唯一可以相互融合的,就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四大名著中雖然沒有直接的孔孟之道,卻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佛儒道思想。





老話兒說


因為四大名著的作者寫作意圖都是以小說形式,來批判封建社會的專制統治,表露和描述了百姓反封建反專治反壓迫的心聲和行動。而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其本質就是為封建統治者服務的工具,以統治者是上天派來拯救和造福天下百姓為喙頭,大肆宣傳儒家學派,尤以“忠君”為重,藉以麻痺和龐絡天下百姓為封建統治者一味“愚忠”因此封建統治制度得以在中國統治幾千年。因此四大名著在封建社會時期,或多或少都成為過禁書。《紅摟夢》在清朝中期就曾一度成為禁書!所以孔孟無形中成為封建統治的幫兇,這與孔孟聖人的形象背道而馳,因此四大名著才不會提孔孟,反倒在表達反對封建統治階級中,也應包括了孔孟。


謝揚洪


問題:中國四大名著中,為何沒有看到孔孟這些聖人的影子?

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是黃口小兒,也能夠清楚地說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那為何四大名著中沒有孔子、孟子的身影呢?我想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還是故事情節不需要孔孟的緣故。

時代不符,故事情節不需要

《西遊記》雖是神話小說,裡面有好多傳說中的神仙,如如來、玉帝、太上老君等,似乎把孔子和孟子放進去,也無可厚非。但《西遊記》說的是唐朝名僧玄奘的西行取經故事,是根據《大唐西域記》改變而成的,把孔子、孟子放進去,不太恰當。也許有人會問,那這些神仙又不是唐朝的人,神仙能被寫進去,為啥孔子和孟子進不去?

孔子、孟子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他們雖然有很多歷史貢獻,受到後人的尊崇,到自始至終,孔子和孟子都沒有成神,倒是道家的老子,因為道教的關係,被人尊拜為神仙。

同理,《水滸傳》主要講北宋的宋江起義,《三國演義》講三國時期魏蜀吳爭霸,《紅樓夢》則講清朝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

這些著作都有明確的年代,不適合把孔子和孟子放進去。

孔孟雖沒有直接出現在四大名著中,但他們的影響力在四大名著中處處可見。

孔孟在四大名著中的影響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他們所創的儒學,影響著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一般平民百姓,在古代必須已儒家思想為行事典範。對於讀書人來說,孔孟的影響更為深刻。

四大名著的作者,肯定都不是目不識丁的人,他們是接受過正宗如家思想的人。

《三國演義》為啥要以劉備為尊,而把有才有德的曹操寫成一介奸雄?《水滸傳》中宋江等人在水泊梁山落草為寇,自由逍遙不舒服嗎,為何非要接受朝廷招安?《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空,七十二變,好不厲害,為啥最終還是逃不過如來佛祖的手掌心?《紅樓夢》中,賈寶玉的父親為何恨鐵不成鋼,要叫寶玉考取功名?

這一切的一切,都與儒家思想有關,與孔子、孟子有關。所以說,四大名著中,雖然孔子、孟子沒有直接出現,但他們用封建綱常倫理,遠程遙控著四大名著的作家,進而影響著故事情節。

結語

可以說,四大名著中因為時代不一致的關係,孔孟的身影並沒有直接出現,但孔孟的思想,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地影響著四大名著的故事內容與情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我不勝感激。謝謝大家。


小江侃文史


什麼是名著?

名著是指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的著作,它的主題是永恆的且人物形象是經典的,被世人廣為流傳。

中國四大名著之所以那麼受歡迎,是因為它們的主題無論在什麼年代都受人們廣泛關注,而且人物形象經典鮮明(比如孫悟空、曹操、關羽等),都是人們心目中的寵兒。

而孔孟這些聖人的著作,雖然價值很高,在目前這個時代,受到國人的推崇,掀起了國學熱潮。但是,他們著作不易理解,也讓人望而生畏,比如《周易》、《道德經》等。重點是,他們的觀點並不是每個時期都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人們不認可,想要廣泛傳播自然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