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成亲,本是祖先一番美意,可惜铸成大错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便是贾府的衰败史,原本就是一场悲剧。不过,正如刘姥姥所讲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府自开国以来,已兴旺百年,要彻底衰落下去,自然也需要一个过程。按书中情节设定,贾府彻底丧失重振家族的机会,始于第五回和第六回。

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成亲,本是祖先一番美意,可惜铸成大错

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境,在警幻的安排下与秦可卿成亲,两人随后洞房;在第六回中,贾宝玉惊醒后,被袭人发现了梦遗的秘密,两人趁着周遭无人偷试。两回内容前后相承,衔接得十分紧密,将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的云雨、现实中和袭人的偷试,以极简的笔墨带过,但却又暗示了贾府的衰败由此开始。

要理解这一点,须从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的小憩说起。当时,宁府中梅花盛开,尤夫人便备下酒食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前来赏花。一同跟来的贾宝玉,觉得困倦,想要午休,贾蓉妻子秦可卿便带宝玉下去休息。按照原来的设想,秦可卿想安排贾宝玉睡在上房内间,可宝玉对房中的《燃藜图》和对联十分厌弃,于是睡在了秦可卿房中。

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成亲,本是祖先一番美意,可惜铸成大错

结果,贾宝玉昏昏沉沉之间,来到了太虚境,上演了一系列的奇遇。关于宝玉为何会有此奇遇,作者亦在书中做了交代,借警幻之口说出了其中原委:

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红楼梦》第五回

按警幻所讲,原来她在宁府遇到了宁、荣二公之灵,此二人自知贾府子孙基本没有什么可以继承家业的,只有贾宝玉尚有些灵气。不过,贾宝玉虽然聪明灵慧,贾府的气数将尽,怕无人指点,于是宁、荣二公便恳求警幻先以情欲声色等事来警示宝玉,希望借此来让贾宝玉走上正路。

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成亲,本是祖先一番美意,可惜铸成大错

宁、荣二公的这番想法,自然是一番美意,想借用警幻通天的本事来引贾宝玉走上正途,以重振贾府。当时,贾府子孙多为贪恋美色的纨绔子弟,所以宁、荣二公才不惜出此下册,借用情欲声色等事来警示贾宝玉。

要说这警幻,倒也是本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好意,真就带着贾宝玉在太虚境中领略了一番。不仅如此,警幻还安排了贾宝玉在梦中迎娶了秦可卿。在警幻的安排下,贾宝玉当晚择良辰与秦可卿结成姻亲。警幻还秘授宝玉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就这样,贾宝玉在梦中完成了与秦可卿的初试。

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成亲,本是祖先一番美意,可惜铸成大错

警幻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是为了成全宁、荣二公的一番美意。不过,此事却弄巧成拙,导致了贾宝玉的彻底堕落。在第五回结尾处,贾宝玉和秦可卿婚后第二天早起,稀里糊涂地走到了迷津。即便警幻赶在后面让他们回头,却早已来不及,贾宝玉竟被许多夜叉海鬼拖了下去。

按照警幻的解释,这迷津深有万丈,极为凶险。更为重要的是,误入迷津的后果极为严重:

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

然而,贾宝玉还是未能及时回身,坠入了万丈迷津。就这样,贾宝玉呼喊着秦可卿的名字惊醒,回到了现实中。结果,宁荣二公和警幻的一番美意,反而导致了贾宝玉的堕落的开始。这个原本唯一一个可能振兴贾家的子孙,也迎来了现实中的初试。

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成亲,本是祖先一番美意,可惜铸成大错

贾宝玉惊醒后,袭人发现了他梦遗的秘密。袭人比宝玉年长两岁,对男女之事也开始通晓。两人在房中聊起了贾宝玉在梦中之事,随后宝玉竟强迫着袭人与之尝试警幻所传授的云雨之事。袭人是贾宝玉在现实中的初试对象,也是在半推半就下进行的。但不管怎样,刚从梦中与秦可卿洞房,醒来又与袭人偷试,贾宝玉通晓了男女之事,却也就此堕落了。

贾宝玉原本是被宁、荣二公寄予厚望的,二位祖先甚至恳求警幻以情欲声色之事来警示贾宝玉,而警幻更不惜安排秦可卿与之成亲、洞房。这种种安排,都是一番美意,可惜贾宝玉还是在太虚境中误入迷津,导致功亏一篑。回到现实中,贾宝玉随之与袭人偷试。这一切可以说是意味深长。

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成亲,本是祖先一番美意,可惜铸成大错

深究起来,这种安排也算不上光彩。可是,贾府气数将近,也实属无奈。然而,即便如此,也未能实现将贾宝玉领上正道的愿望。贾宝玉在梦中与秦可卿成亲,原本是祖先的一番好意,可终究还是导致了贾宝玉误入迷津,醒来便与袭人偷试。这梦中与现实中的一番云雨,终究沦为了悲剧,可谓筑成大错!当然,这一悲剧的产生,正暗示了贾府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曹雪芹这一情节的设定极为巧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