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感觉自己的叛逆期延后了怎么办?

行者知趣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我是和本老师,

一位有7年经验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也是一名管理学博士,

接触过上千名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

与他们进行深入访谈。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青春期结束了,

家长们真的以为就平安度过叛逆期了吗?

其实有很多人遇到了类似到问题。

和本老师举些例子,

因为婚姻和父母闹得不可开交,

因为不愿意考公务员而离家出走,

因为看演唱会的事情吵得面红耳赤,

……

其实这些都是【叛逆期】的表现,

只是由于不是青春期,

加之子女经济已经独立,

父母和子女到冲突没有那么大。

可在成年后的【叛逆期】,

也是不能忽视的,

情况严重到话,

可能会直接导致关系决裂,

因为子女成年后,完全有这个能力。

和本老师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在这里分享给你,

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01

成年白领,

用自己工资买的演唱会门票,

被自己的母亲手撕毁了。

他年龄27岁左右,

已经工作4年多了,

那段时间他项目没达到预计,

被客户羞辱赶出办公室,

曾经躲在厕所哭里一个小时。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男生追星,

他父母也不理解。

可听了他后面讲述的事情,

我想不到,他除了追星,

青春还有什么可任性?

他是家里引以为傲的孩子,

不管是表哥表姐堂弟堂妹,

统统都要向他看齐。

坦白说,

父母确实给他很丰厚的生活条件,

从小就给了孩子能给的最好教育,

但是上大学之前,他没有一个朋友。

——他妈觉得,他交不好的朋友会影响一生。

在家的时候,

几乎每天的时间都被妈妈控制中,

很难相信一个人在18岁前,

从来没有看过完整的电视剧。

甚至有一次,

借了同学的漫画书看,

妈妈直接拿起鸡毛掸子,

当着一家子的面打他,

隔着厚棉衣打出血痕。

还去学校骂那个同学,

说对方带坏自己的孩子,

从那儿以后,

高中几乎没有人愿意和这个男生交往。

他的成长路上,

自然而然也少不了补习班,

周末不必说,

有时连午休都被占据了。

母亲相信笨鸟先飞,

学校的课程基本是提前学,

小学上初中,初中上高中,

一直在揠苗助长。

甚至还妄想,

这个男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每个月都因为兴趣班挨打,

但是又因为基本生存问题而低头。

02

而等填志愿的时候,

趁着父母没注意,

故意把第一志愿填得很难,

然后把真实要去的学校放在第二志愿,

降低了父母的警惕心。

表面上要待在省内,

其实就是冲着第二志愿远方的城市。

和在《小欢喜》中乔英子很类似,

只不过他成功了,

成功了逃离了母亲的视线范围,

去了几千公里外母亲触摸不到的地方,

内心发誓,绝对不会回去发展。

“我怎么可能会去家里安排的“好工作”?”

“那个所谓样貌身世样样好的姑娘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好人生是我妈想过的,还是我想过的?”

对于他来说,

追星的意义就是代替自己,

他把他的内心投射到了对方身上,

他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他更害怕成为母亲那样的人。

甚至把现实中的一些希望,

寄托到了偶像身上,

看着对方努力,

好像自己也有了动力,

偶像已经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

这件事情的本质,

看起来好像是因为儿子追星,

让父母觉得不可理喻,

所以才把演唱会门票撕毁。

而实际上是价值观的冲突,

母亲希望儿子能认同自己的价值观,

当母亲发现自己的儿子不仅不认同自己,

甚至还逃离了自己的控制,

矛盾、冲突就爆发了出来。

03

在这个故事中,

父亲很少被描述到,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侧面分析出来,

其实父亲在家庭的时间很少。

在这个三口之家中,

也没有婆媳矛盾,

母亲所有的精力都在儿子身上,

而父亲的立场被动的站在母亲身上。

这个母亲的控制欲望,

其实有一部分因为是因为丈夫逃离了,

母亲也渴望存在感,

而有回应才有存在感,

她就只剩下儿子了,

当儿子脱离她的控制后,

她也就失去了“母亲”角色。

而最让她难以接受的事情,

就是自己苦心多年,

没想到自己的价值观被孩子全盘否定。

而且母亲也一直觉得儿子是小朋友,

好孩子不能去看演唱会,

好孩子不能有自己的爱好,

好孩子不该有自己的朋友,

好孩子不该相信妈妈不相信的人。

可好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叛逆期其实就是在提醒母亲,

提醒母亲,好孩子长大了,

他有自己的人生了。

希望和本老师的回答能给你幸福,

和本老师会更有动力回答你的问题,

当然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

可以在评论、私信留言,

和本老师会抽选部分普遍性的问题,

给予专业回答。


和本博士积极智慧


我34岁了是没有叛逆期了其实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没有叛逆期,就拿我闺女来说,她的叛逆期只是在没有满足她条件的情况下,她发的脾气而已,如果满足她了,也就没有这样一说😀️ 其实这个叛逆期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性格温和的父母多半的孩子是毕竟有耐心的,反之脾气暴躁的且急性子的父母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有大家所说的叛逆期,其实孩子就是就是一杯白开水,就看你往里放什么东西



努力生活的宝妈一枚


人们常说的叛逆期主要指青少年时期,就是从初中到高中这个时间段。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常常表现的“不受教”、“不听话”,甚至经常跟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因为他们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并且能够维护自己的自尊。

叛逆期是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阶段,需要家长、老师共同耐心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例子,成年男人热衷给自己买毛绒玩具,成年女性会忍不住囤积很多零食,虽然自己不想那么做,但还是忍不住。他们的行为源自小时候被压抑的某种愿望,小的时候没能力反抗,等大了以后就拼命满足自己。

有些家庭模式本身就是“有毒”的,弱小的孩子根本无法反抗。成长中遗留的那些问题,不会就此消失而在长大后的某个阶段出现。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的话,

可以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

给自己心理上的疏导。我以前看过《原生家庭》觉得还不错,它主要是引导人们从不好的家庭影响中走出来。(纯推荐,没有任何商业性质)

多理解家人

60年代的父母们,生不逢时,又能要求他们怎么样呢,怪只怪他们不够幸运。清官难断家务事,有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本就说不清谁对谁错,也只能用血浓于水来诠释。好的家庭关系,不就是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嘛。

或许本就没有完美的人生,成长中都会遇到问题。人生就像打怪一样,勇敢应对才能一路升级。

祝早日解开疑惑!

(关注教育,品味教育人生,我是书小忱,有关教育的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书小忱


叛逆,一生都有,原因在于内我和外我何时要碰撞,并且要准备协调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