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中国是一个几千年来都不断征战的国家,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很多能征善战、奇谋善断的军事家,他们往往见微知著,从一件小事中就可以发展玄机,以小见大、把握全局,最终或者功成名就,或者功成身退,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在农夫家看见一头猪在吃草,急忙下令:快撤,违令者斩!这其中到底有些怎样的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那些见微知著的人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透过局部看整体的人,他们的智慧也足以帮助他们做成大事。第一个是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提起孙武,可谓是家喻户晓,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是他撰写的,除了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他还是一个明察秋毫的人。

孙武从小熟读兵书,长大后对于兵法韬略已经是炉火纯青,于是他周游列国,想要辅佐明君建功立业。孙武最终选择留在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建立霸业,因为他看出了阖闾渴望人才的心情,果然他凭借自己的才能使吴国打败了当时最为强大的楚国。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但是吴国攻陷楚国之后,孙武看到了伍子胥鞭尸楚平王,他开始看出吴王最终不会容得下伍子胥,而吴国也必将灭亡,于是选择了隐退。可能有人认为他想的太多,但事实的确如此,伍子胥这样凶猛的臣子,对于已经死去的人都睚眦必报,对于君王的过失也必然会以性命反驳,一定会招来吴王的反感。

而吴国的贤臣并不多,伍子胥死后吴国必然灭亡。事实果然如此,伍子胥最终因为起谏被吴王夫差赐剑自裁,他死后不久吴国也灭亡了。而孙武却因为他的看透世俗的眼光和出众的军事才能被世人称颂,“兵圣”的名声可不是浪得虚名。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第二个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战神”白起。白起奉秦王的命令攻打楚国,但是他一直没有想到好的办法一举击溃楚国,直到他看到了一个农民,农民可以把低处的水流引到高处,然后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水流灌溉庄稼。

白起由此得到启示,他命人把山体炸开,阻挡住鄢水的流向,使原来在低处流的鄢水从高处流下,直接淹没了楚国的都城,差一点灭亡了楚国。这种异于常人的军事能力一直备受世人称赞,也是著名的“见微知著”的典型。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从“猪吃草”看出玄机的将军

如果说以上所述的两个人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看出全局的发展,那么下面要说的将军则是从微观角度扭转了战局,他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军——魏延。魏延天生就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在建安十六年就跟随刘备进入蜀地作战,替刘备抵抗北方的张鲁。

后来刘备和刘璋决裂,黄忠和魏延率军协助刘备,屡立战功,被升迁为牙门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并定都于成都,封魏延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朝廷中的大臣纷纷反对,刘备却坚持认为魏延可用,魏延也表示愿意终生效忠蜀汉。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魏延曾经信誓旦旦的对刘备说:“如果曹魏胆敢举兵来犯,臣必然拼死为蜀汉阻挡外敌。”刘备和众将军都被他的言辞感动,刘备建国后封他为镇北将军,刘禅登基后又封他为都亭侯,可以说是做到了一个武将的最高荣誉。

刘备去世时蜀国的“五虎上将”已经离世了好几个,因此魏延作为蜀国的重要军事将领,又被诸葛亮封为丞相司马,跟随在诸葛亮身边参与北伐事宜。蜀汉建兴八年,曹魏举兵进入蜀国汉中地区,因为大雨撤退,途中恰好遇到了魏延的部队,魏延率领军队一路追赶,大败魏国将军费瑶和郭淮,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和南郑侯。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魏延在数次的作战过程中都屡建奇功,成为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他还是一个明察秋毫的人。有一次魏延带领军队经过一座山,突然迷失了方向,然后他看到山下有一户农家,于是就进去询问道路,闲逛之时魏延看到有一头猪正在将鼻子和嘴拱进草里,魏延犹豫了一下就命令士兵:快撤!违令者斩!

士兵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都一脸茫然,但是看到魏延已经跑了,他们也只好跟着撤退了。当他们气喘吁吁的撤离到离村庄很远的地方时,突然天降暴雨,然后山上的泥土伴随着石头一起被冲刷下来,一场泥石流就这样在他们眼前发生了。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士兵们这才反应过来,要不是魏延有先见之明让他们逃跑,恐怕他们此时已经被泥石流掩埋,不由得对于魏延肃然起敬。魏延之所以看到猪吃草就知道灾难会发生,是因为他知道猪的鼻子和嘴巴周围的毛发都很少,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它们知道天气不对劲时,就会把嘴和鼻子伸进草中御寒,这就是所谓的“猪衔草”现象。

魏延正是因为见过这种现象,才知道会有天灾降临,及时让部队撤退,否则他们将会全军覆没。可见士兵们不仅需要一个能带领他们冲锋陷阵的将军,也需要一个能带他们死里逃生的将军。

将军看到家猪在“吃草”,急下令:快撤,违令者斩,最终死里逃生

将军的下场

魏延足智多谋,无论在大事小情上都能见微知著,但是他为人过于高傲,这也导致了他最终悲惨的结局。他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就提出魏国在长安的守将夏侯楙懦弱无刚,必然不敢对付前来攻打的蜀军。

他向诸葛亮请求给他五千兵马由子午谷直取长安,活捉夏侯楙,这样蜀汉就可以直接收复中原了,但是诸葛亮认为这是诡计,对子午谷奇谋并未采纳。魏延因此闷闷不乐,加上他本来就性情孤傲,经常就这件事和群臣争吵,甚至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后来诸葛亮去世,魏延在诸葛亮灵前与众大臣争执起来,被气急败坏的杨仪斩首,并诛灭其三族。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最终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他一生都战功卓著并且明察秋毫,却偏偏因为自己的孤傲高冷而丢掉了性命,他的死也让蜀汉失去了一位良将,实在是可悲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