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2月28日上午,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白志紅和規劃發展處副處長王濤出席發佈會,向媒體記者介紹省生態環境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從嚴治黨和年度工作部署情況,並回答記者的提問。發佈會由省生態環境廳宣傳教育處處長杜海平主持。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主持人杜海平: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生態環境廳2020年首場新聞發佈會。

從去年開始,省生態環境廳建立了例行新聞發佈會制度,每兩個月組織召開一次新聞發佈會。一年多來,例行新聞發佈工作得到了新聞界各位朋友們的大力支持,我們深表感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高度重視新聞發佈工作,今年繼續實行例行新聞發佈制度,定期向社會各界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階段性重點工作成效,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

今天新聞發佈會,我們有幸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白志紅先生,為大家介紹我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從嚴治黨和年度工作部署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省生態環境廳規劃發展處副處長王濤先生。參加今天新聞發佈會的有中央駐甘、省市1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歡迎大家的到來。下面請白志紅副廳長介紹相關情況。

白志紅: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受肖廳長委託,今天由我參加新聞發佈會。首先,我代表省生態環境廳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給予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我們工作取得的每一項進展、每一份成績都包含和凝聚了大家的辛勞和奉獻。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紹我廳三項重大工作進展情況。

一、全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生態環境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生態環境廳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重要講話和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根據疫情防控動態,制定並多次修訂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建立每日調度研判和跟蹤落實機制,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協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加強醫療廢物環境監督管理。疫情發生後,省生態環境廳每天調度督導全省醫療廢物收集、貯存和處置情況,做到來源清楚、去向清楚、處理結果清楚。1月20日至2月26日,全省累計產生醫療廢物935.77噸,全部得到及時、有效、安全處理處置。目前,全省14個城市正常運行的18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醫療廢物總處置能力為90.95噸/天,運行平均負荷率約為28%,處置能力完全滿足當前醫療廢物處置要求。

(二)提升環境執法監管服務。全省生態環境部門突出重點,充分運用“互聯網+監管”信息化平臺,採取汙染源自動監控、移動執法系統、無人機巡查航拍等多種方式持續對轄區重點汙染源企業、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生產儲存和處置單位、城鎮汙水處理廠(站)、垃圾處理填埋場、飲用水源地等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重要環節開展監督執法和服務指導。1月24日至2月26日,全省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6574人次,檢查各級醫院醫療定點機構、汙水處理站和醫廢處置中心等重點單位4731家次,其中醫療機構3535家次,醫廢處置中心158家次,汙水處理廠549家次,累計檢查發現的34個問題已幫助指導整改到位。

(三)強化生態環境監測預警。為確保疫情期間環境質量,省生態環境廳及時制定應急監測預案,對空氣、地表水和飲用水水源地等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監測,每天向社會發布空氣質量預報。根據監測數據,疫情期間全省123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穩定。

(四)支持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省生態環境廳制定4個方面12項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一是通過開闢“綠色通道”,推行“網上辦事、不見面審批”和“特事特辦”等措施,對國家和地方認定臨時急需的醫療衛生、物資生產、研究試驗等建設項目免於環評辦理,待疫情結束後補辦相關環評手續;對因疫情防控需要增加X射線影像設備,豁免有關環評和輻射安全許可手續;在環境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疫情防控配套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壓縮審批時限;遴選了5家環評技術諮詢機構,為企業提供環評技術、政策等諮詢工作。二是對符合條件的復工復產企業,做到排汙許可證應發盡發;對疫情防控期間已審批的危險廢物跨省、跨市轉移事項到期的,自動延期到疫情解除為至;對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復工復產的,通過甘肅省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實施危險廢物網上申報登記和電子轉移聯單。三是做好復工復產期間環境風險防範,指導企業開展復工復產前期環保設施自查,重點指導石油化工、涉重金屬、尾礦庫、危險化學品、油氣運輸等企業加強環境風險隱患自查,幫助企業及時整治環境隱患,有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下一步,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繼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完善應對措施,全力抓好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提升環境監管服務質量、強化生態環境監測預警、優化行政審批服務等重點工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及時向媒體公佈有關工作進展和環境質量變化情況,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支撐和保障。

二、以生態環保助力脫貧攻堅

省生態環境廳作為全省生態扶貧專責組成員單位,主要職責是做好省級貧困縣農村環境整治項目資金安排,加強生態環境監管,防止汙染下鄉。

2019年,我廳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會議精神以及有關脫貧攻堅一系列決策部署,切實加強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力量,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幫扶優勢和幹部職工結對幫扶作用,踐行生態扶貧,推進有機產業發展和“扶貧車間”的建設,較好完成幫扶工作各項目標任務。在生態扶貧方面,2019年下達中央及省級農村環境整治資金1.44億元(其中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9396萬元,省級4990萬),較上年增長41%。在幫扶工作方面,協助西和縣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消費扶貧,幫扶的8個貧困村中5個已整村脫貧摘帽。

2020年,省生態環境廳將認真履行生態扶貧職責,加大政策執行指導力度,開通脫貧攻堅項目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幫助發展生態扶貧產業,積極推動生態扶貧車間建設。繼續加強對生態環境領域脫貧攻堅項目資金監管,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整合部分資金重點支持深度貧困縣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等項目,為打好農村汙染攻堅戰奠定基礎,不斷提高幫扶工作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按期保質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三、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

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各級黨組織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一)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認真學習貫徹《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通過規範佩戴黨徽、重溫入黨誓詞、過“政治生日”等政治儀式,引導黨員幹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廳黨組檢視出的21個問題已整改完成12個,8個方面專項整治取得積極進展,推動解決了一批制約生態環保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二)全面加強機關黨的建設。及時理順機構改革和“垂改”後黨組織隸屬關係,廳系統4個黨支部被命名為“省直機關標準化建設示範黨支部”、市州26個黨支部被評為先進黨組織。

(三)持之以恆正風肅紀。認真落實“基層減負年”安排部署,統籌各類督查檢查調研活動,省級全年精減會議33%,精減三類重點文件34.5%。完成6個廳直屬單位的巡察。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黨紀政務處分5人,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駐期間,全省有234人被約談、114人被問責。

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各項建設,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一是堅決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制度化、長效化,持續抓好問題整改。二是加快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突出政治標準,切實把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幹部用起來。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加快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三是推動遵規守紀化風成俗。鞏固作風建設成效,持續深入整治“四風”老問題和新表現,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四辦”改革,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更多便利。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黨紀國法教育,完善管權管人管事的相關制度機制,加大執紀問責力度,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2月20日,省生態環境廳通過“隴政釘”平臺召開了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了常正國副省長對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批示,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肖錚同志作了工作報告。會議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系統總結2019年工作,分析研判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0年重點任務。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今年重點工作任務。

一、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藍天保衛戰成效明顯。緊盯“四個重點”(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重點因子),優化調整“四大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重點治理“四類汙染源”(燃煤、揚塵、機動車、工業企業)。完成10臺計335.5萬千瓦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提前1年完成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目標;綜合整治燃煤鍋爐1143臺4183蒸噸。完成“散亂汙”企業整治781家。清潔取暖改造40餘萬戶,全省基本建成煤炭集中配送和監管體系。施工場地落實“六個百分之百”抑塵措施合格率99.6%,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0%。全面建成投運空氣微測網,淘汰老舊機動車16.3萬輛。全省空氣綜合質量指數為3.59,較2018年下降3.5%。14個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比率為93.1%,較2018年提高4.5個百分點;PM2.5濃度均值為26微克/立方米,較2018年下降7.1%;PM10濃度均值為58微克/立方米,較2018年下降7.9%。

(二)碧水保衛戰進展順利。在黃河干流、渭河流域、涇河、馬蓮河等重點流域謀劃實施21項治理工程。全省18條黑臭水體基本完成整治;156個縣級及以上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治,蘭州市第二水源地全面建成投用。2018年新批覆的11個省級工業集聚區的汙水處理設施中,4個已建成投運、3個主體建成、4個正在建設;142個國家重點鎮中112個具備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城市、縣城汙水處理率、地級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蘭州、白銀、隴南、臨夏碼頭汙染防治設施建設完成75%以上。實施全省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和監管能力建設項目。在111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試點示範。全省3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36個水質達到優良,優良比例為94.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23個百分點,無劣V類斷面水體。

(三)淨土保衛戰紮實推進。全面完成農用地土壤詳查。確定101個疑似汙染地塊和23個汙染地塊,發佈《甘肅省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第一批)》,34個試點項目基本達到年度工作目標。支持37個重點縣(市、區)開展受汙染耕地治理修復。確定170家全省土壤汙染重點監管企業。調整或取消畜禽養殖禁養區1161塊2.57萬平方公里,規模化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廢棄物處理利用設施配套比例達到92.44%。完成736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以來累計完成2060個,佔總任務數的82.4%。重金屬汙染防治及總量削減有序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治理、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有效推進,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四)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穩步推進。祁連山問題整改卓有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對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給予了“由亂到治、大見成效”的評價。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處於全國較前水平,1984件信訪件已辦結1973件。“綠盾”專項行動發現的1845個生態環境問題已整改完成1790個;全力配合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中央督察組交辦的2643個信訪問題已辦結2151件,階段性辦結222件,辦結率89.78%。

(五)黃河流域汙染防治有序展開。制定《黃河流域(甘肅段)汙染防治基本思路》,積極配合省發改委謀劃重點項目工程;安排專項資金6000萬元,啟動黃河流域甘肅段汙染防治調查評估、馬蓮河流域查測溯源調查評估等,已完成部分河段無人機飛行排查工作,為下一步系統治理奠定基礎。

(六)“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委託下放輻射安全許可兩大類9項許可審批權限。全力推進省列重大項目落地,2019年151個省列重大項目完成環評審批131個。與省工商聯共同召開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座談會,簽訂合作協議,助推民營企業綠色發展。

(七)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重大課題研究和實踐創新,編制《甘肅省“生態立省”課題研究報告》上報省政府,配合起草《關於生態立省的決定》,研究制定《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思路》。張掖市獲得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命名;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獲得國家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成為我省首個“兩山”基地。

(八)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逐步完善。基本建成環境空氣監測網、水環境監測網、土壤環境監測網、噪聲環境監測網、輻射環境監測網、汙染源監測網、預報預警監測網,生態狀況監測網、應急監測網正在加快建設。積極構建“雲上甘肅生態環境”。投資1.7億元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九)環境監管能力不斷提升。有序完成生態環境機構改革,5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局和14個駐市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掛牌成立。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開展了11例賠償案件,涉案金額9200餘萬元。加強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全省實施行政處罰案件1417件、處罰金額1.4億元,對5家企業實施省級掛牌督辦。與四川省簽訂《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建成3個省級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和3支救援隊,完成119家重點環境風險企業和園區環境風險隱患排查、148家省管單位輻射安全檢查,參與調度處置各類突發事件14起。

(十)基礎支撐能力不斷提升。逐年加大資金支持力度,2019年環保專項資金投入共計13.35億元,較2018年增長1.77億元。“三線一單”編制形成初步成果。完成“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期評估,啟動“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14個前期研究課題已形成初步成果。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階段工作,推動普查數據定庫、汙染源信息建庫成果轉化。

二、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

2020年是“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收官之年,更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關鍵之年。省生態環境廳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要求,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統籌謀劃“十四五”工作,為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奠定堅實基礎。

(一)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充分發揮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攻堅方案》及30個專項行動方案,實施最嚴格的督導推進措施,確保如期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

一是認真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在繼續推進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的基礎上,按照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制定整改方案,紮實做好整改工作,每季度召開推進會議,傳導責任壓力,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二是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和《甘肅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作戰方案》目標任務,加快火電、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汙染治理,完成國家下達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目標任務。深入推進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加強揚塵汙染治理,嚴格落實調度分析、預警通報、約談問責制度。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乾設備等燃煤設施。

三是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制定實施《甘肅省水汙染防治2020年度工作方案》,組織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超標地區制定實施控源減汙達標整治方案,編制《甘肅省“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組織開展“千噸萬人”鄉鎮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持續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

四是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全面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強化建設用地土壤風險管控,推動完成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建設,加大土壤汙染重點監管企業環境監管力度,建立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協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完成“十三五”2500個建制村環境整治目標任務。

五是持續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監管。總結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成效及經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模式和做法,並在全省推廣。繼續組織開展好“綠盾”專項行動,探索完善自然保護地監管體制,配合做好全國生態狀況2015-2020年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工作。

六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落實《“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確保完成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任務。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完成重點排放企業碳排放核查,做好全省火力發電企業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準備工作。

七是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出臺《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輻射事故應急工作實施細則》,開展省級輻射事故應急演練,強化核與輻射應急準備和響應,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加強放射性物品運輸管理,推動放射性廢物庫安保水平達標,配合做好甘肅核技術產業園、釷基熔鹽堆、乏燃料選點等重點項目建設服務工作。

(二)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全過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一是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用經濟和環境“雙指標”綜合評價區域發展質量。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成果劃定和發佈實施,確保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在空間上落地。切實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培育一批龍頭骨幹企業。持續強化清潔生產審核,以嚴格環保標準倒逼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二是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對辦事服務、諮詢投訴、執法監管等面對群眾、企業和基層的領域進行全面改革,推進政務服務清單化、標準化、規範化,對重點項目提前介入、做好服務,幫助企業查找和解決環評工作中的卡點。

三是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水平。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執法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嚴格禁止“一刀切”。

四是加強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健全環境應急聯動機制,推進環境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及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實施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風險評估,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

(三)強力推進黃河流域汙染防治。認真履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汙染防治專責組職責,匯聚各方力量和智慧,高水平推進規劃編制和相關前期工作。

一是組織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完成黃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評價,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現狀及汙染源、風險源信息化建設,構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現狀一張圖、汙染排放和環境風險信息一張圖。

二是加強良好水體保護和超標水體整治。以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為重點,組織開展良好水體生態環境安全評估,組織渭河、涇河、葫蘆河、馬蓮河、祖厲河等汙染負荷較重、水環境質量不能穩定達標的黃河支流流域,制定實施流域控源減汙達標整治方案,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考核斷面水質目標任務。

三是穩步推進重點治理工程建設。按照“三水”統籌的原則,兼顧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表和地下,凝練出一批精品工程,形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庫,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系統性治理,逐步解決影響黃河流域生態安全的風險隱患。

(四)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落實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不斷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積極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黃河流域、祁連山片區探索開展實施排汙權交易試點,實施行業企業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切實做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二是健全生態環境治理法規政策體系。探索構建生態環境治理信用體系,完善有利於促進綠色發展的環境與經濟政策,健全生態環境治理市場體系,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

三是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督促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落實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主體責任,督促各有關部門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管理,將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履職情況納入省委組織部省管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核。

四是健全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引導,不斷健全例行新聞發佈制度,繼續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理順、整合生態環境信訪工作體制,充分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作用,完善信訪投訴工作機制。

五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支撐保障。做好“十四五”生態環境規劃編制工作,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編制,研究提出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指標、任務、保障措施、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

杜海平:感謝白志紅副廳長的介紹。下面,進行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媒體名稱。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甘肅日報記者:白廳長您好,您剛才提到2020年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請問省生態環境廳如何打贏這場決勝戰?

白志紅:感謝您的提問,今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省生態環境廳將充分發揮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嚴格按照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差的要求,實施最嚴格的督導推進措施,對標國家考核辦法及時出臺我省考核細則,確保如期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

一是精心安排部署。對2019年全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總結,對存在的短板問題和困難不足進行梳理,制定印發《2020年度全省汙染防治攻堅方案》和重點任務清單,明確攻堅重點和努力方向。充分發揮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報請省委、省政府召開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會議,認真分析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形勢,對全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進行安排部署。

二是加強工作調度。對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應對氣候變化、核與輻射安全等重點任務每月進行調度,對全省生態環境形勢每季度進行分析,全面梳理工作中的難點和不足,根據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優化調整當前的工作思路和計劃,按照已經完成、正在實施和完成難度較大等情況,分別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及時查缺補漏。

三是加快項目進度。對今年新開工的項目,督促相關責任單位抓緊開展方案評審和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做好開工前各項準備;對疫情得到控制後計劃復工的項目,督促項目實施單位增派技術人員和設施設備,順排工序、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細化制定2020年度項目推進方案並抓好落實。針對部分汙染治理項目推進緩慢的問題,緊盯項目建設週期,加強現場督查督辦,分類研究對策,確保如期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切實發揮生態環境效益。

四是建立完善考核機制。對照國家汙染防治攻堅戰考核辦法,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我省汙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細則,加大考核評估與督查力度,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既考慮總體推進,又要突出重點工作,健全動態監測、定期評估制度,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對重點目標任務和支持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和定期考核。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納入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核範圍,強化考核結果運用,通過強有力的督導考核,全力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落實,階段性目標全面完成。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今日頭條記者: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請問省生態環境廳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有什麼打算?

王 濤:在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省和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後,省生態環境廳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總體部署,認真履行汙染防治專責組職責,立足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環境現狀,積極謀劃確定《黃河流域(甘肅段)汙染防治基本思路》《黃河流域(甘肅段)汙染防治實施方案》,對接協調生態環境部對我省黃河流域汙染防治給予資金和項目支持,正式啟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今年將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摸排調查進度。加快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進度,儘快摸清黃河干流和主要一級和二級支流入河排汙口數量、分佈及汙染物排放情況,全面摸清排汙口位置、數量、性質、源頭、水量和水質,為科學設置排汙口和開展排汙口綜合整治打好基礎。同時,開展汙染源溯源,全面排查黃河流域甘肅段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尾礦庫等風險源,確定位置座標、汙染物種類和排放強度等,提出流域環境應急管理措施。

二是構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二汙普成果,開展生態流量調查,明確重要河流控制節點流量、重要湖庫生態水位,評估各區域生態服務功能、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為實行流域汙染物總量控制提供支撐。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現狀及汙染源、風險源信息化建設,建立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環境現狀一張圖,構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三是加緊重點項目對接。充分了解沿黃市州汙染防治項目需求,開展黃河干流及渭河流域生態環境現狀評估方法技術路線論證工作。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則,緊盯工業、城鎮生活、農業面源及尾礦庫等4類汙染源,按照“三水”統籌的原則,兼顧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表和地下,凝練出一批精品工程,形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庫,爭取更多的項目進入中央汙染防治項目庫,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系統性治理,逐步解決影響黃河流域生態安全的風險隱患。

四是開展政策理論研究。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謀劃,制定出臺我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黃河甘南上游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開展黃河上游水循環過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補償等專項研究,在黃河流域探索開展水生生物監測和水生態評價,編制汙染防治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建立理論庫、政策庫、技術庫和項目庫。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佈會

騰訊甘肅記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納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請問省生態環境廳在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有哪些具體思路和舉措?

白志紅:謝謝您的提問。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要以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建立健全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律政策體系,落實各類主體責任,提高市場主體和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為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們也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總體部署,謀劃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繼續抓好生態環境領域改革。繼續抓好生態環境系統機構改革,鞏固生態環境系統垂直管理改革成果,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伍改革,指導市縣生態環境系統完成機構改革,明確省、市兩級工作責任邊界,確保生態環境系統按照新體制高效運行。在黃河流域及祁連山片區探索開展實施排汙權交易試點,建立排汙權指標儲備、調控機制,結合國家排汙權交易有關政策,構建我省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和生態補償機制建立,推動出臺調查與鑑定評估、磋商、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修復管理、調查與報告、監督管理等生態環境損害相關配套制度;積極推動建立區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黃河流域和祁連山片區開展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初步建立我省生態補償機制。

二是積極構建科學有效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研究制定《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指導意見》,推動構建權責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體系。健全生態環境治理法規政策體系,推動出臺《甘肅省水汙染防治條例》《甘肅省輻射汙染防治條例》,開展《甘肅省土壤汙染防治條例》《甘肅省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辦法》立法調研。建立有獎舉報機制,對舉報重大環境違法行為線索並經核實確認的予以重獎,嚴格落實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紅黑榜”制度,充分發揮公眾社會監督作用。持續優化和建設環境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深入推廣環境信用評價成果在部門間的應用,強化環境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持續落實企業環境信用信息公開制度,將企業環境信用信息融入“信用甘肅”平臺,探索建立我省環境徵信制度、環境徵信服務體系。

三是大力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今年計劃再安排5000萬元,用於生態環境信息化能力建設,統一構建“雲上甘肅生態環境”平臺,建立完善水、大氣、土壤、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及應急、執法“六張圖”,做好“二汙普”成果總結及開發應用;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提升內部綜合政務管理水平和對外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在去年8000萬元的基礎上,計劃再安排8000萬元左右,全力推動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環境監測共享制度,構建全省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一盤棋”、“一體系”、“一條龍”的現代化監測網絡,推動形成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統一監測評估的工作機制和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監測新格局。認真落實搶佔“生態制高點”實施方案,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成果劃定和發佈實施,全力支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杜海平:今天的例行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兩位發佈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