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1978年,水庫洩洪發現一件千年寶物,如今科技都難以製造出來


自從近代考古學興起以來,考古學家在考古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古代的傑作。這些埋藏在地下上千年的文物,全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雖然古代的科技非常落後,但是古人卻用驚人的智慧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這些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古代傑作,其中有一些哪怕是到了今天,用如今的科技都很難製造出來。

1978年,水庫洩洪發現一件千年寶物,如今科技都難以製造出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1978年的夏天,河南省的一座水庫洩洪,衝出了一片規模巨大的楚國墓葬群。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隨即就對這片楚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在經過考古專家的大致清理之後,一共發現了24座大小不一的楚國墓葬,年代大約在春秋早期。在確定了楚墓群的具體範圍之後,考古專家隨即進入古墓進行挖掘。

在這片楚國墓葬群中,埋藏著大量春秋時代的文物。其中光下寺2號楚墓中,就出土了大型青銅器80餘件,另外還有車馬器、兵器、金箔等珍貴文物6000多件。在這些出土的文物當中,最有價值的當然是那些大型的青銅器。

1978年,水庫洩洪發現一件千年寶物,如今科技都難以製造出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古代,青銅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金屬,並不是普通人能夠擁有的。只有那些公卿以上的人,才有機會得到青銅。這些人在得到青銅的賞賜之後,往往會鑄成器皿,並且在上面刻上文字,以此來紀念此事。所以,先秦以前的青銅器因為上面所刻的文字,具有非常珍貴的歷史價值,是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

在下寺2號楚墓中出土的那些青銅器中,最珍貴的就是一件名叫“雲紋銅禁”的青銅器。這件青銅器十分的珍貴,是河南省博物院的鎮院之寶。在2002年的時候,還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可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國寶了。

1978年,水庫洩洪發現一件千年寶物,如今科技都難以製造出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雲紋銅禁”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重達90多公斤,是古代用來放置酒器的案板。這件“雲紋銅禁”的發現,對了解春秋以前的文化有重要意義。其中的“禁”字,就是禁止飲酒的意思。在春秋以前,上至百官下至平民都是不能隨意飲酒的,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能飲酒。如果平民私自聚在一起飲酒,是要被治以死罪的。這件“雲紋銅禁”,就是起到警告的作用。

“雲紋銅禁”的珍貴之處,除了可以幫助人們瞭解古代文化之外,它最大的特點還有複雜的製作工藝。“雲紋銅禁”在出土的時候,已經碎成了一堆殘片,專家們花費了巨大功夫才把它恢復原樣。經過專家們的研究發現,這件“雲紋銅禁”的製作方法非常複雜,是用失傳已久的“失蠟法”鑄造的。

1978年,水庫洩洪發現一件千年寶物,如今科技都難以製造出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雲紋銅禁”被發現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失蠟法”是在唐朝時期開始出現的,並且還是由天竺傳過來的。而“雲紋銅禁”的發現證明,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失蠟法”了。這樣一來,“失蠟法”的使用時間最少提前了1100多年。

1978年,水庫洩洪發現一件千年寶物,如今科技都難以製造出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雲紋銅禁”的珍貴之處,還在於它的難以複製。“失蠟法”簡單來說,就是先用蜂蠟雕刻出青銅器的外形,再把蜂蠟外面敷上一層耐火材料,然後在放入火中加熱,等蜂蠟融化流出之後,再往裡灌入融化的青銅汁,等冷卻之後青銅器就成型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工藝,以今天的科技都難以製造。所以想要複製“雲紋銅禁”,還是必須採用數千年前的“失蠟法”才行。

在許多古代的文物當中,都處處展現著古人的智慧,這件“雲紋銅禁”只是其中之一。從這件“雲紋銅禁”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實在是令人驚歎。雖然古人的冶煉也製造技術都很落後,但是古人卻用自己的驚人智慧彌補了這一點,實在是令人欽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