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李元吉三箭沒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卻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歷史一書生


趣談答案:李元吉已經心慌了,這個時候他只是在拿自己的命拼一把。

跑還是不跑,從來不是問題

針對於這篇文章比較複雜,我們暫且採用倒敘的手段,在倒敘的手段之前先點明一點:那就是李元吉是有機會逃跑的。

玄武門之變不假,可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大的敵人就是李建成,他幾乎把所有的兵力通通用在李建成的身上,這個時候李元吉只要想跑那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李元吉並沒有逃跑,換句話來說,李元吉決定富貴險中求,直接把李世民殺掉。

為什麼李元吉要把李世民殺掉呢?我們可以按照一個大小個的順序來看,李淵一共有4個嫡子:而這4個嫡子當中有一個已經掛掉了,只能從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個人當中選一個人來當皇帝。

現在李建成已經死掉了,如果李元吉再把李世民殺掉,那麼皇帝就是李元吉。

只不過李元吉再拿起弓箭對準李世民的時候,遠方跑來了另一個自己頭疼的敵人,他的名字叫做尉遲恭。

尉遲恭要殺李元吉,李元吉要殺李世民,但李元吉明白:只要自己先把李世民殺掉的話,尉遲恭就不敢殺自己,因為自己是太子了。

但是,這樣的情緒一旦左右在一個人身上,尤其是那個人心理素質不太穩定的話,很有可能會出亂子,而這個時候李元吉就出了亂子,出了很大的亂子。

李元吉的小心思

之前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問過我:為什麼李元吉不投奔李世民而是投奔李建成呢?相比較而言,李世民更有出息,李建成就跟個窩囊廢一樣。

原因很簡單,因為李元吉有著自己的考量。

李建成曾經給李元吉一個允諾,這個允諾就是如果我當上皇帝之後,我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等我死了之後把皇位直接傳給你。

甭管這句話是真是假,也甭管這句話有沒有一定的政治隱喻當李建成說出這句話,就證明李元吉有當皇帝的可能,所以他必須也是隻能站在自己的大哥前面。

除此之外還有兩點,第一點李建成本身就是嫡長子,既然都是嫡長子了,當個皇帝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第二點則是李建成太笨了,自己只有在李建成的手底下幹活才能夠撈到更多的好處,即便李建成不想把皇帝傳給自己,自己也能夠大富大貴一輩子吃喝不愁。

相比較而言,如果跟在李世民的身後,那才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李元吉本來的打算非常的好,甚至已經考慮到了前因後果,但誰也沒有想到半路殺出個玄武門之變,把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通通給糟蹋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玄武門之變的整個過程都是驚心動魄的,齊王李元吉以箭術了得聞名,卻又為何在玄武門之變中射李世民三箭而不中,李世民卻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齊王李元吉並非文弱之輩,他為人驍勇,猜鷙驕侈,擅長使用馬槊,曾經還與另一個擅用馬槊的大將尉遲敬德以馬槊比武。高祖晉陽起兵之後,李元吉跟隨二哥李世民從討四方,東征洛陽、討平劉黑闥,生擒王世充手下大將樂仁昉,屢立戰功。齊王李元吉多次隨二哥秦王李世民出征,在這個過程中兩人關係漸趨緊張,直到最後李元吉徹底倒向大哥太子李建成這邊,兩人聯合起來構陷排擠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大將鬱射設統領大軍陳兵大唐邊境,太子李建成醞釀出一個驚天陰謀,他藉助這一次機會請求高祖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領兵北伐突厥,並乘機調走秦王府大將程知節、秦瓊、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隨軍出發,還調來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冊,抽選精幹將士充實齊王府。藉機在高祖面前誣陷秦王府的謀士杜如晦、房玄齡,讓他們回家賦閒。


而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終極目的,是藉由這一次北伐突厥,以在昆明池為李元吉出征餞行為名,預先埋伏刀斧手,將李世民殺死在帷幕後面,然後藉口其暴病而死,則大事可成。可惜這樣一個計劃周密的行動,卻被李建成的率更丞王晊知道,而王晊早就被李世民收買了,於是他很快就把這一場陰謀秘密告知給李世民。李世民與秦王府的心腹商量後,決定絕地反擊發動政變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當夜(7月1日),李世民向高祖密報彈劾李建成、李元吉與繼母,高祖嬪妃尹德妃、張婕妤通姦偷情、淫亂後宮。高祖大驚,下詔李建成、李元吉次日進宮,並另召宰相裴寂、蕭瑀、陳叔達進宮核實李世民密奏之事。

次日一早,李世民已經在玄武門預先埋伏,而自以為宮裡都是自己人的太子李建成,雖然知道李世民已有所準備(張婕妤密告),但為了自證清白仍然攜李元吉,帶著少數親兵進宮。兩人騎馬奔向玄武門,到達臨湖殿時,覺察身邊隱有殺氣,感覺不對勁的兩人立刻調轉馬頭。據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記載當時情景:

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

李世民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張弓射李世民,但一連兩三次都沒能把弓拉滿,連射三箭都不中,李世民則從容的張弓射箭,結果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一次絕地反擊,一次精心策劃的政變。玄武門之變發生時,齊王李元吉的反應最快,可見他知道此去宮內會有叵測之險,所以提前隨身配備了弓射,但是政變發生的時候,兩人都處在退往宮外的快馬疾馳的狀態。李元吉雖擅騎射,但當時顧此失彼,精神高度緊張,又要保持騎馬的平衡度,所以難以保持注意力,甚至於連弓都拉不滿,才會連射三箭都沒射中李世民。

李世民文武雙全,騎射自然不在話下,更何況他早有準備,估計在看到兩人的時候就已經拿好弓箭準備。李元吉對他連射三箭,他沒有還擊,而是精準的把箭射在了慌不擇路的李建成身上。說明李世民當時的目標非常明確,必須要殺死太子李建成。

倒是李元吉,在被尉遲敬德率領的衛士射傷從馬上跌落後,李世民的馬也受驚直接把他甩到地上,李元吉迅速趕到,乘著李世民倒地不能動彈,準備用弓弦勒死他,生死存亡關頭尉遲敬德騎馬趕來,嚇的李元吉放過李世民跑往武德殿尋求高祖庇護,結果為尉遲敬德所射死。


大國布衣


李元吉平時很囂張,一張嘴動不動就弄死你弄死他的,其實就是仗著李建成的太子位,對李世民張牙舞爪而已。

玄武門之變前,李元吉根本就沒有想到李世民會主動來真的;到了玄武門這天,看到周圍都是秦王府的人,李世民一出手就是想致他和李建成於死地,熊孩子心裡立刻拔涼拔涼了。

他知道自己平時太蹦達,所以眼前這一關是不能活著過去了,心裡一慌,才會導致三箭都射偏了。


實際上,李元吉的箭術還是很高的,因為他喜歡打獵。

《舊唐書》記載李元吉對打獵的痴迷:“我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古代打獵用的就是弓箭。

這樣的人你說他箭術很差,沒人會信。

但李元吉就是射偏了,最後反而被尉遲恭打下馬來,一槍刺死了。

所以,我們有理由理解成是李元吉的心理素質不過關,看到李建成被殺心裡就慌了,導致最後雙雙隕命。

從這一角度來說,李世民在冥冥之中有神靈護體,因為他是上天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所以他不能死,那自然就要李建成和李元吉去死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當時的史官和後世的史官對玄武門之變做了些美化。

按照中國正統思想,即成者王敗者寇的思維,玄武門之變的勝利者是李世民,而且他做皇帝后打造了一個完美的貞觀大唐。

所以為了突出李世民的英武不凡的氣質,適當的將李元吉說得弱雞一點也不是不可能。

也許李元吉射向李世民的三箭中,有一箭已經射中了李世民也不一定,只是沒射到李世民的要害而已。

真相,誰又知道呢!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李世民能夠成為唐太宗與玄武門之變脫不了干係,在這次事件中有一個不注意就不會發現的事件。李元吉連射李世民三箭,可沒有一箭射中李世民,李世民立馬還手張弓搭箭射殺李建成,一切都是那麼的行雲流水。據記載李元吉箭術了得,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元吉在玄武門之變中連射世民三箭不中呢?

先來為大家簡介一下李元吉的馬上功夫:

李淵太原起兵後,李元吉一直跟隨自己的二哥李世民征討八方方,徵洛陽、平劉黑闥,生擒王世充手下大將樂仁昉,可謂是戰功赫赫。齊王李元吉多次隨二哥秦王李世民出征,這個時候李世民也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與元吉的衝突自然多了一些。爭功勞二人真可謂是不承多讓。


由此可以看出元吉的功夫並不弱,與世民比起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元吉最擅長的兵器是馬槊,在戰場上他可以發揮出全部的實力。根據電視劇的演化,李元吉成為了一個只會吃喝玩樂,並且陰險狠毒,陷害二哥世民後,擁戴大哥建成的形象。其實這是錯誤的,當時元吉也是想要爭帝位的。


在討伐天下的過程中,世民屢屢與其搶功勞,導致他不知不覺的偏向了建成陣營。

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鬱射設統領大軍進攻大唐邊境,建成醞釀出了驚天陰謀,他藉助這一次機會請求高祖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領兵北伐突厥,想要調走秦王大將程知節、秦瓊、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隨軍出發,藉機在李淵面前誣陷秦王的謀士杜如晦、房玄齡,讓他們下大牢。


世民安插在建成身邊的人全盤脫出告訴了世民,世民當時非常的生氣。手下謀士建議先下手為強,後下手必遭殃。時年7月1日,世民向李淵彈劾建成、元吉與嬪妃尹德妃、張婕妤通姦,李淵非常生氣,下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次日進宮,殊不知此時的世民已經準備好了對二人下手。


次日建成與元吉帶領少數親兵前往皇宮,行至玄武門時感覺情況有些不會,想要逃走。可惜被世民大量兵馬堵截,無路可逃。只見元吉立刻張弓搭箭準備射殺在兵士最前沿的世民,連射三箭都沒有射中世民,然世民一箭便射死了建成。據《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記載:

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

當時的元吉是處於一種顧此失彼的狀態,一邊要騎馬一邊要搭弓射箭。元吉雖然十分善長騎射,可由於當時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元吉心中非常慌,手上在拉弓搭箭心中所想卻是怎麼才能逃出去,這樣的心境下導致他沒能將這三箭拉滿就射出來,世民從容的一躲一閃一趴直接躲過了三箭。


世民的馬上功夫不比李元吉差況且本方處於十分大的優勢之中,真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拉滿之後箭的速度比子彈都不承多讓直接將建成射落馬下。元吉見到建成死後不得不想要進宮去面見李淵尋求庇護,尉遲敬德看到了這位平日與世民稱兄道弟的元吉想跑,直接拿起了手中的兵器殺死了元吉。

總結:玄武門之變建成、元吉與世民雙方都是在賭博,成功便能成為繼承皇位,失敗一方自然是淪落為階下囚不夠建成、元吉全部被世民殺死。世民也在不久後成為唐太宗,封賞了玄武門之變中的有功之臣,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慕容鑑史


這個問題乍一看是野史,其實真實的記錄在《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一卷裡面。

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

公元626年,外部勢力已經不足以威脅唐朝,內部開始鬥爭了。一天夜裡,李建成宴請李世民,用經過鴆羽浸泡過後的酒來招待李世民,李世民當場吐血,被淮安王李神通攙扶回西宮,此時李世民大難不死,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後宮的嬪妃加緊在李淵面前誣告李世民。

李世民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起勸諫李世民誅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李世民拒絕了。

隨後李建成與李元吉用重金賄賂秦王府將領尉遲敬德,企圖拉攏他,但是尉遲敬德拒絕,並將太子交給的書信請李世民過目,表示忠心,但是尉遲敬德這種不配合的態度,讓李建成等人加緊對尉遲敬德的迫害,先是李元吉派殺手刺殺尉遲敬德,但是沒有得逞,之後李建成在李淵面前誣告尉遲恭,尉遲恭被下獄審查,準備殺掉,但是由於李世民的力保,這才保住尉遲恭。

之後,李建成誣告秦王府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李淵將其外放為康州刺史,但是程知節以死抗拒李淵的調配,並勸諫李世民早日下決心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其實程知節能夠抗拒皇帝李淵的命令,就可以看出,李淵這個皇帝在李建成與李世民兩派爭鬥時已形同虛設。

李建成再次故技重施,以重金賄賂右二護軍段志玄,段志玄拒絕賄賂。此時李元吉才開始認識到,賄賂這些武將不可行,就拉攏秦王府中有智謀才略的人,就算拉攏不了,也讓他們不為李世民所用。結果秦王府中房玄齡和杜如晦被李建成誣告,被李淵流放。此時的秦王府中,就剩下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和尉遲敬德等人,在面對太子攻勢,退無可退的李世民仍然在猶豫。


導火索:突厥鬱射設帶領數萬騎兵,進入邊塞,包圍烏城

此時李建成請求李淵讓齊王李元吉出征,並要求讓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和右三統軍秦叔寶等秦王府將領跟隨出征,並挑選秦王府勇猛的士兵充實李元吉出征大軍,這樣一來,李世民面對自己的精兵強將被太子調走,自己的就處於一個極為危險的地步。

恰巧這時候,率更丞王晊這時來到秦王府密告李世民,言明:李建成與李元吉已經擁有秦王數萬人馬,在昆明池為大軍踐行的時候,將秦王殺死在帳幕之內,並將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秦叔寶等將領活埋。

面對太子先動殺機之時,在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的勸諫下,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動手。李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上朝,將兵力埋伏於玄武門,李元吉似乎感覺到什麼,勸諫李建成應當統領好東宮與齊王府內的軍隊,託病拒不上朝,但是李建成自恃兵力已然強盛,無需害怕,應當上朝把握,親自判斷形勢。

結果,李建成與李元吉走到臨湖殿時,感覺殺機四伏,急忙準備各自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此時李世民在後面走來,招呼他們,李元吉二話不說,回頭就是三箭,但是都因為弓弦未拉滿,沒有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回過頭一箭就將李建成殺死。尉遲敬德帶領騎兵將李元吉射下馬來,但是李元吉逃入樹林,李世民騎馬前去追趕,但是被樹枝掛下來了,李元吉奪過弓箭準備絞死李世民,被趕到的尉遲敬德呵止,李元吉奔忙前去武德殿求助李淵,半道上被尉遲敬德射死,不得不說李元吉的生命力還是頑強。


三箭射不死李世民存疑

李元吉為什麼三箭都射不死李世民?浮人的猜想就是《資治通鑑》為了凸顯李世民的英勇神武而杜撰了這一情節,可以說大部分正史在記錄君王的時候,都可以描寫一些帶有神話色彩的情節,比如劉邦的母親就在夢中與神靈交合才生下劉邦、趙匡胤出生的時候滿屋紅光異香撲鼻等記載,這些都是統治者為了表明自己是天神派下來做皇帝的,粉飾自己統治地位的神聖性。

而為什麼說李元吉三箭都是因為沒有拉滿弓箭導致沒有殺死李世民,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這李元吉生性殘暴,從小就愛玩戰爭遊戲,經常命家奴門客演練戰陣,自己則披掛上陣,多次負傷後仍然不停止這種遊戲,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其武藝必然不低。而在唐朝統一各部的戰爭中,李元吉追隨自己哥哥李世民四處征戰,屢立戰功,作為一位四處征戰的軍事主帥,拉弓拉不滿,這有點說不過去。

而且《資治通鑑》裡面記載,李元吉被士兵射下馬時,負傷逃入樹林,李世民在被掛下馬來的時候,負傷的李元吉還搶過李世民弓箭,準備絞死李世民,此時的李元吉還是處於上風,論武藝李元吉是不輸於李世民的。所以,三箭射不死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這有點為李世民吹噓了。畢竟歷史對這些君主的記載一貫帶有神話色彩和誇大成分。


浮人語

此事記載於《資治通鑑》,但是其中的誇大成分一眼就可以看出,精通武藝的李元吉三箭射不死李世民,這就是所謂的主角光環了。這樣記載歷史無非就是貶低李建成與李元吉,突出李世民的神勇,而玄武門之變被後世史家認為是李世民正義的勝利,彷彿只有李世民勝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大唐江山。但是其殘忍性不可抹去,李建成五子和李元吉五子都在玄武門之變被李世民誅殺,這兄弟二人完全絕後,所以,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強納李元吉之妻為妃,逼宮父親李淵,都是李世民的汙點 。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第一百九十一卷》

《舊唐書》

《新唐書》


海浮人


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動人心魄的兄弟喋血。此戰中,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尉遲恭又帶人殺死了齊王李元吉,隨後秦王帶著心腹大將逼宮,讓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宣佈李建成、李元吉為亂臣賊子。最終,整個事變以李世民的完勝而告終。

關於事變的細節,尤以《資治通鑑》寫的最為精彩。按司馬光所說,當時李世民帶人設伏,後太子和齊王發現情況有變,慌忙逃竄,而李世民等人便在後面追趕。隨即,戰鬥開始:

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簍,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一卷

當時,精通箭術的李元吉,在騎馬逃跑的過程中,先後三次拉弓射殺李世民,但可惜“再三不彀”。此處的“不彀”是指未能將弓拉滿,因而射出的箭沒有力道,難以傷人。而在後面追趕的李世民,卻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那麼,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首先,我們從當時的戰鬥狀況來看,李元吉、李建成在前面騎馬奔跑,而李世民則在後面縱馬追逐。最先動手的,是李元吉,不過他要射殺李世民,卻必須要側轉身形。如此一來,既要騎馬,又要轉身射箭瞄準,自然難以發力;而在後面的李世民則在視野、操作難度上,都要佔據優勢;

其次,李元吉和李建成突然發現李世民帶伏兵出現,已然大驚失色,因而撥馬逃跑。人在極其慌張的情況下,接二連三地發生失誤,倒也十分正常。相反,早已帶兵守候多時的李世民,不僅是以逸待勞,而且身後猛將如雲,在心理上佔據了更大的優勢。

單純從史料的描述來看,我們可以看出,李世民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包括在戰鬥中的視野、射箭的姿勢以及作戰心態等方面,均處於上風,而李元吉倉皇之間未能射殺李世民,倒也比較好理解了。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其實包括《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等在內的史料,都有為尊者諱的影子。整個事件中,買通玄武門守衛並設伏的是李世民,殺兄誅弟的也是李世民,最後奪取皇位的自然還是李世民。

因此,史書故意強調李元吉先動手射殺李世民,又稱李世民從容果敢地殺死了李建成,便使一個偉岸高大的唐太宗躍然紙上了。我個人始終有種推測:當時先動手的很可能是李世民,甚至於李元吉和李建成都沒來得及還擊。當然,這也僅僅是猜測罷了。


史海爛柯人


李元吉與兩位兄長的弓馬嫻熟,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出身於武人世家大族,父親唐高祖李淵就是有名的神箭手。

玄武門之變那天黎明,我們從史書中的字裡行間,試著找些蛛絲馬跡,去分析一點與傳統認知不太一樣的人物。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在那天黎明剛進入玄武門,發現不對勁,剛要撤離時,看到衝出的全副武裝的人馬,張弓發箭是本能,慌張中不中或沒搭上弦擊發是有可能的,當再次張弓時看到是二哥李世民,畢竟是親二哥不是以前其他敵人,要當面射殺,瞬間心裡變化轉化為行動的扭曲,接連三不中或三次沒搭上弦也是可能的,那為什麼李世民就能一箭射殺太子建成呢?因為處境不同,李世民是在處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發動政變,是做了充分心理準備的。眼看著大哥被二哥射殺,李元吉逃跑、恐慌、憤恨、當再次看到李世民被樹枝掛下馬時,此時此刻衝過去用弓弦要勒死的就不是親二哥了,而是生死仇敵!

尉遲敬德的趕到,一切也就註定!

這裡我們想想李元吉張弓看清是李世民時,是否顧忌到了一絲親情,那是和他共同助父建唐,共同征討王世充竇建德的二哥。自已‘當面’真下的了手?轉眼又看到李世民親手殺太子大哥,跟著追殺自己,李元吉當時心理?他真是史書中那個頑劣不堪無情無義兇殘惡毒的李元吉嗎?


wubin168857121


這個很簡單,一個是有備而來,蓄意埋伏,胸有成竹;一個是毫無準備,手忙腳亂,這一正一反,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才得以成功。


以李建成為核心的太子黨,和以李世民為核心的秦王黨,勢力旗鼓相當,一直明爭暗鬥,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公開秘密,而李淵這個老狐狸不動聲色,並不一邊倒,不明確支持或反對哪個兒子。可以說,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定程度被自己老爹當作政治平衡旳棋子了。

不過,李淵最終還是玩大了,因為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激化到了“有你沒我”的程度,雙方對彼此都是“必欲除之而後快”,而這個時候事情的發展已經脫離李淵控制的軌道。

與一切事關生死存亡的政治鬥爭相同,“先下手為強”是唯一正確的鬥爭法則。在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兩大勢力的交鋒中,誰夠狠辣,誰先下手,就會搶佔先機,笑到最後。


這一點,李世民無疑想到了,他不但想到了,還做到了,李世民果斷決定先發制人,乾點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當天,李世民假傳聖旨,讓人假冒李淵的名義下通知開會,自己卻派人控制了玄武門,並設下埋伏,住在宮外的李建成、李元吉不知是計,連個衛兵都沒帶(進入皇宮大內也不能帶兵),就單槍匹馬,準備從玄武門入宮開會,渾然不知此行的危機四伏。

李建成和李元吉接近玄武門時,敏銳地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前面可能有埋伏,便迅速調轉馬頭往回走,反應不可謂不快。

李世民見狀,豈能輕易放過,他騎馬從後面追趕李建成和李元吉,還喊著兩人的名字,裝作有事要找兄弟倆一樣。


李建成和李元吉可不傻,當然知道老二這是要對自己動手,要親哥倆的命,李元吉隨身帶著弓箭,於是便回過頭來,拈弓搭箭。

“嗖!嗖!嗖!”李元吉連射三箭。

以李元吉的武力和射術,平時射箭肯定是十拿九穩,可這次他連射三發,定睛一看,卻是箭箭落空,李世民毫髮無損。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李元吉猝不及防,心中慌亂,才導致射術失準,失去了幹掉李世民的最好機會,也徹底改變了歷史。


反觀李世民,本就有備而來,再看李元吉箭箭落空,李世民心中更有底氣,他也張弓搭箭,瞄準李建成,嗖的一聲!李建成應聲而倒,竟然被一箭射殺,當場斃命!

當然,故事還沒結束。後來,李世民鑽入一片樹林追擊李元吉,自己的坐騎卻不小心摔了一跤,來了個馬失前蹄,一下子把李世民掀倒在地,狠狠摔了一跤,一時居然站不起來。

這個時候,李元吉跑過來準備將李世民反殺。千鈞一髮之際,大將尉遲敬德及時出現,幹掉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綜上所述,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方面蓄意發動的,所以並不驚慌,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毫無準備,慌亂之中射術失準十分正常。這也充分說明“先下手為強”始終是正確的選擇。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李元吉身為一個神射手,之所以三箭都沒有射死李世民實際上是因為當時的李元吉身處困境,玄武門內發生的這一切對於毫無準備的李元吉來說都太過突然。畢竟齊王李元吉與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原本是想要前往皇宮覲見自己的父皇。


首先根據史料記載,齊王李元吉善射!可以說是唐高祖李淵年長的幾個兒子中射箭技術最好的兒子。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神射手,卻在玄武門事變這一關係生死存亡的時刻連續射出了三箭全部失手。最終齊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也沒有扭轉這場宮廷事變的結局。原本二人作為秦王李世民追求野心之路上的絆腳石和最大障礙。最終成為了秦王李世民登上大唐王朝皇帝之位的墊腳石。

公元626年7月2日凌晨,當時的秦王李世民與自己的親信提前買通了玄武門的守衛,並且埋伏在玄武門的四周,等待著他們此次行動的目標和獵物。所有人都清楚他們此時正在進行的是一件可以改寫歷史的事件。所有人也都清楚成功和失敗都是未知的,但這一次必須賭一賭。賭贏了,封侯拜將;賭輸了,人頭落地!



果不其然,接到皇帝召見的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輕裝簡從緩緩地向玄武門走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甚至都沒有任何的防備之心,畢竟這條路他們走了許多年,走了無數回。這條路的盡頭是他們的父皇唐高祖李淵的皇宮!


但是當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慢慢走進玄武門之後,便徹底的進入到了秦王李世民的包圍圈和陷阱之中。一時之間,殺聲四起,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根本來不及反應和思考玄武門之中所發生的這一切變化。然而當他們看到秦王李世民與自己手下的將領們站在自己面前時,他們才清楚的意識到這是一場禍起蕭牆的宮廷政變。而針對的便是自己。

於是齊王李元吉趕緊搭弓射箭連發三隻。結果一向箭無虛發的齊王李元吉竟然將三隻箭都射偏了。根本沒有傷到秦王李世民分毫!反而是秦王李世民一箭射死了齊王李元吉。

玄武門事變過後,秦王李世民消滅了與他一起爭奪皇位繼承人的兩個有力對手。並且在玄武門事變中成功地奪得了軍政大權,架空了唐高祖李淵。可以說順利的接手了大唐王朝的最高權力。


珞珈山的貓


從這個側面也可以看得出,李元吉此人是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應變能力太差,心理素質更差。

《資治通鑑》雲:“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

李元吉還真是射了三箭,沒射死李世民,反倒讓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李元吉早在武德七年的時候便曾經試圖勸說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了,當時李世民正好和李淵一起去李元吉的府邸,只要李建成點點頭,他便會在李世民的臥室中埋伏殺手,一舉剷除李世民。

只可惜優柔寡斷的李建成並沒有同意,所以李元吉只能氣呼呼地說:“我這麼做是為了誰?對我有什麼好處呀!”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建成也愈發地感受到了李世民對自己的威脅,對李世民的忌憚和防備之心也越來越重,最後導致了武德九年六月的“李世民東宮中毒事件”的發生。

李世民雖然僥倖沒死,可是也害怕李建成和李元吉再一次對自己出手,在試圖離開長安去洛陽失敗之後,李世民也就開始了下一步的計劃——先發制人,解除李建成和李元吉對自己的威脅。

因為李世民也意識到了自己和建成、元吉二人已經不相容了,一旦讓李建成當皇帝,他的下場恐怕會很難看。

為了不讓預想中最壞的結果的發生,李世民只能搶在李建成之前,率先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手。

為什麼說是搶在李建成之前呢?因為當時李世民收到了消息,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謀劃好了要對他下手,如果他不能搶在李建成之前出手,那麼以他在長安的勢力去看,他將必死無疑。

這才促使了“玄武門之變”的爆發,李世民也憑此登上帝位,隨後一手開創了享譽古今的“貞觀之治”。

可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明明是先出手射箭的那一個,為什麼卻射了三箭也沒能射死李世民呢?

第一,只能說李元吉這個人的箭術水平不高。

這也和李元吉的經歷有關,他畢竟不像李世民一樣馳騁於沙場,雖然說喜歡打獵,可也沒能練出一手好的箭術。

李世民從背後追過來,李元吉一猜便知道李世民可能要對他和李建成不利,所以迅速拿起弓來對著李世民“咻咻咻”地射了三箭,但是很可惜一箭也沒射中,再不濟也應該讓李世民流點血呀!

不得不說,李元吉的箭術讓人很無奈。

第二,李元吉的應變能力也不行,心理素質更差。

為什麼李元吉明明在看到李世民之後,第一時間就彎弓射箭射李世民,卻說他應變能力不行呢?

他的反應速度確實很快,可是應變能力就很難讓人恭維了。

他射了三箭沒射中李世民,然後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在李世民持弓射向李建成的過程中,李元吉在幹嘛?看戲?為什麼不趁著李世民射李建成的空隙再給李世民補一箭呢?原因在於他看到李世民拿起弓,以為李世民要射自己,可當看到李世民射的是李建成之後,他還是沒什麼行動,只能說他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太差了。

李世民逃到小樹林被絆倒之後,李元吉跑過去想射死李世民,可尉遲敬德喊了一聲,他就被嚇住了,轉頭就跑!

如果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李世民,拿李世民當人質的話,恐怕下場也不會這麼慘了。

李元吉這樣的應變能力和心思素質確實堪憂,所以最終只能死在尉遲敬德的手上。

李建成的反應更是出乎人的意料,李元吉再怎麼說也射了李世民三箭,李建成倒好,當場愣住了,還沒來得及吭聲就被李世民給射死了。

李世民是以有備而來,這一點沒錯,他看上去是以有心打無心,也沒錯。

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真的沒有任何的防備之心嗎?顯然並非如此,李世民向李淵告狀的是事,張婕妤已經告訴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元吉聽完之後當場表示待在家裡,哪也不要去。不過,李建成堅持要去參加早朝。

是的,他們是去參加早朝。

但他們察覺情況不對並且馬上掉頭走,而李世民追出來叫他們的時候,李元吉直接就拿出了弓箭射李世民,參加早朝還帶弓箭?這隻能說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想到了可能會發生意外,所以早有準備,並不算是毫無準備。

只是李建成的表現太讓人失望了,李元吉尚且能夠射李世民三箭,他卻只能站著讓李世民射死。

雖然說是突發狀況,可李建成的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也未免太低了,竟然連李元吉都不如,這樣的人將來讓他當皇帝,恐怕很難像李世民一樣能夠開創一個盛世。

當然了,李世民之所以能夠一箭射死李建成,除了李元吉箭術不行,再加上二人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低之外,也是李世民早有預謀。

這麼說吧,李世民的第一目標就是李建成,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並且已經當皇太子很多年了,對李世民的威脅最大。

所以,李世民最想殺的,也是第一個要殺的就是李建成。

正是因為李世民的早有預謀,再加上對自己箭術很自信,他才能一擊斃命,殺了李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