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南明消亡史

一,大明帝国的崩溃

公元1644年,旧历甲申年,这一年,是大明崇祯17年,也是清朝的顺治元年,更是大顺政权的永昌元年,三种纪年,世所罕见,也是标志着中华大地的三种政权,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斗争。

南明消亡史

同年3月19日,大顺军攻克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缢身死,明朝覆亡,在短期内,大顺军风卷残云,迅速攻占了包括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内的大片疆域,山海关的明军也在平西伯吴三桂的带领下,撤回了关内与山海关总兵高第一同投降了大顺政权。清军趁机派遣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率军占领了关外地区,直接与大顺政权隔关对峙。然而,虽然崇祯帝身死,但是并不意味着大明统治的彻底结束,别忘了大明还是两京制,在长江以南半壁江山,包括南京,还在明朝势力盘踞之下,他们继续自居正统,维持明制,奉行崇祯年号。因此,南明的历史是从北庭的覆灭为起点的。

南明消亡史

纵观当年三四月份的全国形势,可以这样看:大顺政权是农民起义的新兴势力,他们和明帝国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虽然还在“追赃助饷”,但是已经有明显的趋向性,实际上,自从1643年十月大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主力被大顺军歼灭后,明庭的官吏仕绅的态度就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俗语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投靠到大顺政权麾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把明亡顺兴看做是历史上常见的朝代更替,也就是改朝换代而已,但是,为什么很少甚至没人在这个时间段投靠大清呢?顾炎武在《日知录》有云“有亡国,有亡天下,改姓易号,谓之亡国……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简单来说,大顺取代大明,只是“山头变换大王旗”,只是贵族元勋由大明的“朱家”变成大顺的“李家”的一次洗牌而已,怎么洗也轮不到普通的官绅百姓,但是如果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就是可能要剃头改制了,那是不可能接受的,因为那可就是是“亡天下”了,是要反抗的……这可能就是当年汉族官绅士民的普遍心态了,换了一个当家人而已,没啥大不了的。

因此,在大顺军兵不血刃收编了秦岭,淮河以北的明军的同时,平西伯吴三桂,辽东巡抚黎玉田,山海关总兵高第也率军进关和李自成派来的大顺军将领李岩顺利交接了。此刻,和平的曙光似乎已经出现,饱经战火蹂躏的中原大地看上去已经迎来了复兴的号角,一个旭旭上升的大顺王朝似乎就要兴起了……

然而,那是不存在的,后事如何,小弟下编再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