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把漢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趙構的位置上,岳飛還會死嗎?

手機用戶76884995676


擱誰 岳飛也活不了 迎回 徽 傾 二帝 不是明擺著給皇帝不痛快嗎?皇帝會讓岳飛活著就怪了


蒼龍逐日1


這要分開來看。

  • 如果岳飛在劉徹手下,則岳飛不會馬上死,但事業成功之後就會被藉機處死;

  • 如果岳飛遇上李世民,則岳飛不會被處死,他將壽終正寢。

為什麼有這個結論,請看凌煙閣展開來說。

一、以劉徹或李世民的性格,他們在趙構的位置上,一定會重用岳飛並光復中原。

先說劉徹。從劉徹對匈奴持續打擊幾十年的態度中我們可以看出,劉徹把國家的尊嚴看得很重。打擊匈奴是恢復榮譽、守衛邊疆,同時開拓西域則顯示出劉徹做事的主動性。

劉徹繼位時,漢朝已經經過了60多年的發展,國力強盛。在經過多方籌劃後,劉徹主動發起了對匈奴的戰爭,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但並沒有阻止劉徹反擊匈奴的決心。隨後又發動了多次大規模的滅匈奴戰爭,重用了衛青、霍去病、李廣、公孫賀、公孫敖、趙信等將軍,經過幾十年時間對匈奴主動出擊,已經是漠南無匈奴王庭。後來一直持續到劉徹任期結束。最終,雖然漢朝是慘勝,但之後北方草原和西域再也沒有大的禍患。漢朝得以和平發展,才有了後來的昭宣之治。

劉徹反擊匈奴的決心非常堅定。打到了戶口減半的程度,依然不停止。打到了沒錢的地步,賣官鬻爵做軍費也要打。

總之,劉徹對於戰勝強敵的信心和決心,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主觀意願有了,客觀實力也不差。在北宋時期,江南的人口已經佔到全國的62%以上。後來經過金對北方的破壞,南宋的財富更是勝於北方。

有實力、有決心,因此,如果是劉徹在趙構的位置上,一定會堅決反擊金國,並能光復中原。

(漢武帝劉徹)

李世民也一樣。

大唐起事的始作俑者就是李世民。隨後遇到的各種挑戰,基本上每次都是李世民親自率兵前往。從大唐建立起,李世民親自參與了四場關鍵性的大戰役。

  • 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對大唐西方的威脅;

  • 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大唐的北方;

  • 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使大唐取得了華北之地;

  • 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李世民的這些重大戰役當然不是它一個人完成的,他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大部分都是跟他出生入死歷經大戰的大將。直至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定鼎了大唐和他個人的天下。

後來在面對突厥的吉利和突利聯合大軍兵臨長安的時候,李世民一個人到兩軍陣前,對吉利曉之以理脅之以力,退掉了突厥大軍。等到隱忍過後,李世民則縱橫捭闔,對突厥開始反擊;直到其子李治時期徹底平滅了突厥。

(唐太宗和他的文臣武將)

總之,假如劉徹或李世民在趙構的位置,一定會光復中原。

在光復中原的過程中,無論劉徹或李世民都不會對岳飛怎麼樣,只會重用他。

但是,等到光復中原之後,問題就來了,事情將走向不同的方向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是由劉徹與李世民的性格決定的。

二、劉徹在光復中原後平定天下之後,一定會借其他事由除掉岳飛。

下面先說說劉徹對待人才的黑暗歷史,這樣我們就能推測出他在勝利後如何對待岳飛了。

這裡舉兩個例子,來看劉徹用人的一貫作風。

1、竇嬰。

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七國之亂”的平定,竇嬰的功勞很大,因功被封為魏其侯。漢武帝繼位之後,竇嬰曾任丞相,幫助漢武帝推行新政。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漢武帝逐漸開始統一中央集權的工作,因此疏遠了竇嬰。竇嬰的賓客們,本身就是趨利避害的人居多,因此漸漸離他而去。但是,唯獨灌夫這個人還對竇嬰一如既往。公元前131年灌夫因在酒席中對田蚡(漢武帝的舅舅)很不禮貌,因而被田蚡羅織罪名逮捕入獄,後來竟然被判處了死刑。竇嬰當然不能無動於衷,他全力以赴搭救灌夫,但最終不但沒有救得了灌夫,導致自己也被捕入獄。

遇到權臣構陷,一般很難逃脫。但是竇嬰還有最後一招,他以曾受漢景帝遺詔為名,請求面見劉徹,當面把問題說清楚。但是,王太后竟然搶先一步把漢景帝遺詔的宮中副本給燒了,這樣一來竇嬰的罪名就加了一條“偽造詔書“,這是死罪。劉徹拿著漢景帝遺詔的正本(竇嬰手中的那份),他心知肚明,知道竇嬰是冤枉的;同時,他劉徹此時已經掌握了實權,並不是受王太后控制的傀儡。但是,劉徹依然下令將竇嬰斬首示眾。

2、主父偃。

主父偃也是劉徹時期的一大功臣,他與董仲舒一樣,向劉徹提出並執行了“大一統”的政治主張。他還拿出了大一統的具體行動---建議頒行推恩令,這樣進一步削弱了各封國;同時他提出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的措施。最終,主父偃幫助漢武帝加強了皇帝集權的統治,徹底消除了諸侯國勢力對中央的威脅。

主父偃也因這些功勞得到了劉徹的破格任用,一年中升遷四次,最後官至中大夫。

但是,主父偃因為揭發燕王犯罪的事情,得罪了宗室的趙王。趙王就誣告主父偃受賄,還誣陷主父偃逼死了齊王。劉徹以此為由,功勞也全都忘記了,把主父偃逮捕下獄,並滅族。

從上面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劉徹對人一貫是用完即棄。

一個階段目標完成後,劉徹就會對人才進行清理:一旦該人的智慧與能力被用得差不多了,該人就會被劉徹借其他人或者其他事情除掉,就是俗話說的“借刀殺人”。這就是劉徹的風格。還有例子如衛青、霍去病,死因不詳,蹊蹺的很。

以上述邏輯推測一下岳飛的命運:

假如劉徹在趙構的位置上,我們不懷疑劉徹光復中原的決心和努力;以江南半壁江山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已經佔整個中國一大半),恢復中原的基礎足夠雄厚,所以只要最高統治者願意,克復中原是一定能成的。

那這樣一來,岳飛就成了真正的中興名將,漢家江山再一次擴大版圖。但是,隨後岳飛就將迎來禍事加身的命運,然後史書上一定大書一筆:劉徹“忍痛”斬殺功臣岳飛。

(主父偃,劉徹喜歡借刀殺人)

三、李世民在光復中原後,一定會重用並善待岳飛。

我們這裡也通過兩個例子,來看李世民對功臣的態度。

1、魏徵。

史家對魏徵的評語是:智者盡言,青史美臣。魏徵一生經歷跌宕起伏,他曾因家貧去投奔瓦崗軍,兵敗後投降了唐。後來被竇建德俘獲,因其才而沒有殺他,留用了他。後來竇建德敗於唐,魏徵又重新歸於唐,成為了李建成的近臣。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任用為諫議大夫,後升任秘書監、侍中等職。史載魏徵犯顏直諫李世民達二百餘次。他643年去世,李世民說他失去了魏徵這面鏡子。魏徵死後,唐太宗親自賦詩一首,追憶故人。李世民後來雖因他人的事和一些讒言而毀了魏徵墓碑。

但等到645年李世民徵高麗死傷眾多返回時感慨:“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於是李世民立刻讓人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重立紀念碑。

2、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與魏徵一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原是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與鄭(王世充)決戰時,尉遲敬德曾單騎救了李世民,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領導的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親手殺了齊王李元吉,又率兵直接去威逼唐高祖李淵禪位。突厥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爭取了陣前離間吉利和突利的機會。

天下安定後,尉遲敬德就開始居功自傲了。公元632年9月29日,李世民臨幸慶善宮(唐太宗出生時的舊宅)召集顯貴們飲酒賦詩。

起居郎(皇帝起居注的記錄者)呂才是現場歌舞的編劇與導演,被李世民賜坐在首席。這時,時任同州(今渭南市大荔縣)刺史的尉遲敬德到了,他看見竟然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就勃然大怒說:“你有什麼功勞,竟然坐在我的上方!”任城王李道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坐在尉遲敬德的下首,反覆勸解。結果尉遲敬德把李道宗打了一頓,李道宗的眼睛被打得幾乎瞎了一隻。

李世民很不高興地對尉遲敬德說:“我看漢高祖劉邦大肆誅殺功臣,內心常常責怪他,所以想和你們一道共同保持富貴,令子子孫孫延綿不絕。然而你身居高位卻屢次犯法,由此可知韓信、彭越被殺,並非只是漢高祖的罪過。朝廷的綱紀法令,無非是賞與罰,非分的恩遇,也不能幾次得到,深望你好自為之,不要到時後悔都來不及!”尉遲敬德從此才知道恐懼而約束自己。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李世民的待臣之道:自己錯了能改正,功臣錯了再給機會,不殺無罪之人(張亮和侯君集因為謀反確鑿被處死)。

唐太宗李世民身上具有個人英雄的色彩,以皇帝身份單騎陣前會遊牧民族的大可汗,這是歷史上僅有的記錄吧?李世民雍容大度,寬厚容人,個人能力強並且非常自信,因此,李世民沒有殺功臣的習慣。

假如李世民處在趙構的位置,我們一樣毫不懷疑他能克復中原。在半壁江山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基礎上,雄才大略、善於用人,同時極具個人能力與魅力的李世民,一定能克復中原。最終很可能不但克復中原,反而進行大反攻,直接滅了草原群雄也說不定。

岳飛作為李世民大帝旗下的功臣名將,只要他自己不謀反,那麼他一定不會被冤殺或者找藉口處死;他一定會像其他的凌煙閣功臣一樣,壽終正寢。

(李世民待臣厚道寬容)

結語:如果岳飛遇到漢武帝劉徹,那麼他將依然很不幸;如果他遇到唐太宗李世民,則可以功成名就壽終正寢。

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即使是帝王也不例外。從劉徹與李世民對待功臣宿將的不同歷史邏輯上,我們可以得出上述的結論。

(完)

凌煙閣論史謝謝你的閱讀!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凌煙閣論史


在現代人的印象中,趙構是個無恥的昏君,他殘忍地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斷送了大宋江山中興的最好機會,簡直是千古罪人。在痛恨趙構,為岳飛感到無盡惋惜的同時,人們不禁會有這樣一個疑惑:趙構為何寧肯卑躬屈膝,向金國稱臣,也不願意讓岳飛繼續北伐?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帝王之術”,無論是何人,甚至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但凡他們與趙構有相同的處境,他們必然也會做出與趙構同樣的選擇——毫不留情地殺掉岳飛。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其共同點在於——都是家天下的王朝。梁啟超曾經說過一句話,雖然有些過於絕對,但也非常有道理: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家譜爾。家天下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皇帝將天下看作是自己的家族財產,無論是大臣也好,百姓也罷,皆不過是皇家的奴僕而已。因此,君主的利益,和整個的社會利益,是存在矛盾的。站在社會的角度而言,其利益在於社會的建設,人民的生活以及各種權利的保障;而站在君主個人的角度而言,其利益在於維持自己家族的統治權力,至於百姓如何,國土如何,不關他們的事。

因此,對於趙構,或者說,南宋初期的皇帝而言,保住趙家對於華夏的統治權,是最為重要的——即使可供其行使統治權的區域已經縮小了一半。那麼,在趙構幹掉岳飛的時間點,對於南宋王朝,威脅最大的是誰?沒錯,不是外敵金國,而是作為節度使,掌握著一支獨立武裝的岳飛。

在南宋立國初期,趙構對於這些武將是絕對放縱的。當然,這不是他主觀上想這樣,而是由於當時的主要矛盾決定的。當時靖康之難才發生不久,金軍頃刻間攻佔了整個中原地區,接著馬不停蹄南下,渡過長江,意欲斬草除根,除掉趙構這個趙宋皇族的唯一的漏網之魚,正所謂,搜山檢海抓趙構。因此,當時的金國,無疑是趙宋王室最為強大的威脅。在自身難保,趙宋江山命懸一線之際,趙構只能寄希望於在各地招兵買馬,已經具有相當獨立地位的武將——至少當時,他們是效忠南宋的,他們是能救命的。因此,為了活著,趙構在政權內部尚未鞏固,外部金國咄咄逼人的情勢之下,放任武將招兵買馬,對抗金國。

但正如前文所說,這種情況,絕對不是趙構希望看到的。北宋以來,重文輕武,抑制武將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的制度和政治原則,整個統治集團對於武將,是極端不信任的。因此終北宋一朝,武將的地位極其低下,唯一以武將身份擔任節度使的名將狄青,居然被文官集團輪番攻擊,最終憂憤而死,可見一斑。趙構本人,作為趙宋皇族,對於武將也是極端不信任。但南北宋交替之際,由於外部因素,一些武將通過抗金,積攢起了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但趙構為了穩定統治,只能不情願地放任武將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以拱衛他的江山。然而,一旦情況出現變化,趙構便會立即對這些“不穩定因素”動手。

經過黃天蕩,蜀中等地的作戰,金軍的攻勢已經被打退,暫時無力對南宋發起滅國的戰爭;另一方面,趙構本人的統治,也逐漸穩固。在外患暫時平息,內部逐漸安定的情況下,對於趙宋王朝最大的威脅,已經變成了岳飛。

當然,說岳飛是南宋王朝的威脅,並不十分確切,準確來說,應該表述為:擁有獨立武裝力量,且在軍隊中享有極高威望的武將,岳飛,正是這類人的代表。儘管岳飛本人對於南宋朝廷忠心耿耿,絕無半點謀逆之心,但他的軍隊,他的聲望,對於朝廷而言,就是一顆定時炸彈——炸彈,即使現在不爆炸,但只要它在那裡,其便是威脅——這是統治者的考量。與其整日擔心它爆炸,不如直接除掉它。

在岳飛之前,張浚,韓世忠等武將已經相繼被趙構解除了兵權,這足以說明趙構的意圖何在。岳飛,作為最後一個獨立掌權的武將,且是南宋為數不多的鷹派,自然是成為了趙官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岳飛的滅亡,也成為了必然。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殺掉岳飛的,並不是趙構,而是家天下這樣一種統治形態——無論是劉徹,還是李世民,只要他想保住自己家族的統治權,則,在武將勢力極度膨脹的時期,都必然會對武將痛下殺手——畢竟,丟掉一半的土地,總比江山易主要好得多。


庭州行者


漢武帝,劉徹。

之所以能對匈奴開戰,因為爸爸和爺爺給家裡攢了錢。

劉徹和趙構換位。劉徹面對一個山河破碎的國家,能不能立國尚未可知。岳飛死不死都是小事。

唐太宗李世民戰火中成長起來的,本身驍勇善戰,知人善任,岳飛死不了。

趙構不是一無是處,他抵抗了12年才有南宋局面,定都臨安。不但有金和偽齊的軍事壓迫,還有身邊將領的逼宮,轄區內還有民亂起義。

中興四將裡面張浚取得了對金的首勝,別人逼宮他第一時間救駕堅定地站在趙構身邊,皇帝要收兵權,他立馬返京交權,毫不猶豫。

韓世忠,為救駕直衝叛軍大營;8000將士黃天蕩對抗10萬金軍,初創了金宋對立局面;皇帝要收權,交權,不見舊將,攜小童騎驢遊玩。

岳飛呢?從低級軍官趙構一路提攜,開牙建府。居然上表干預立儲?居然不服從命令撤兵?

趙匡胤藉助兵變上位,趙構還經歷了親信逼宮,對於岳飛的行為能有多大的忍耐力?戰功他不是演義所說的那麼不可或缺。趙構奪走了他的生命,樹立了他的名聲。

後代多為嶽武穆惋惜,情緒可以理解。咱看看歷史,趙構後代數次想收復舊土,有成功的嗎?為什麼?殺了個岳飛就導致整個朝代完蛋了?岳飛要真那麼重要,他最先威脅的不是金,是趙構的統治。

仔細研讀宋朝史料,南宋能打的幾乎都跟岳飛有關係比如畢再遇,南宋不敗戰神,以少勝多是常事,幾乎終生不敗,他爹是岳飛部將;孟拱,南宋最後的名將,他爺爺是岳飛部將。說實在的,後岳飛時代宋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了!


挑戰一切613


大侃認為不會,如果漢武帝或李世民在宋高宗的位置上,不僅不會殺岳飛,並且有可能奪回失地,迎回二聖。

為什麼大侃會這麼認為,接下來我就拿唐太宗李世民舉例說一下。

一、政治信仰不同,李世民靠戰爭贏得天下,平定四海,開創“貞觀之治”,是積極主戰的。趙構是因為兩位先帝被金人擄走,才坐上皇位,並且被金人的攆的四處逃竄。他討厭戰爭,是典型的投降派!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前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推翻隋朝,建立新政權,先後帶兵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

李世民繼位後,積極對外用兵,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反觀宋高宗,南宋建立初期,天天被金兵攆的東躲西藏,甚至逃到海上。對外政策上,啟用求和派黃潛善、汪伯顏、秦檜等人,迫不得已啟用韓世忠,岳飛等主戰派,也是打打停停,多次在北伐形式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班師回朝。甚至殺害抗金名將——岳飛!

所以說同樣是主戰派的岳飛,在李世民手下絕對能發揮最大作用。

面對徽欽二帝的問題上,李世民與趙構做法必定截然不同!

李世民文治武功,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然而李淵卻決定傳位給李建成,並且自己性命也受到威脅,李世民毅然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自己來做。所以就算徽欽二帝回來,李世民也會讓他們退位,絲毫不會影響自己做皇帝。



而趙構當上皇帝是因為前邊兩個皇帝被抓了,他才上位的,說白了就是代理皇帝,如果徽欽二帝被迎回,朝中必定會有大臣建議趙構讓位,而趙構又寬心仁厚,估計也做不出弒父弒兄之事,所以趙構不願北伐的原因也在於此。

唐太宗知人善用,從諫如流,用人為賢;高宗近小人遠賢丞,棄用李綱,韓世忠等主戰派,重用秦檜等投降派,為禍朝綱!

李世民愛惜人才,身邊聚集了杜如誨,房玄齡等一大批賢臣,並且主張群臣諫言,魏徵在朝堂上直接批評他,他也能聽的進去,虛心接受。



反觀宋高宗,聽不得批評,聽不得大臣提及北伐,岳飛就曾上書,建議北伐收復中原失地,結果被罷了官。反而聽信讒言,殺害忠良。

所以綜上三點,大侃認為,如果唐太宗在宋高宗位置上,岳飛必定能大展宏圖,收復失地,名揚天下!


大侃聊歷史


看到這麼多煞筆嘮叨一大堆,分析岳飛放到誰手下都得死我也是無語了,還特麼bb出來一大堆,可是關鍵的他們一個都沒說,那就是帝王的性格,什麼樣的帝王能駕馭的了什麼樣的將軍。把岳飛放到漢武帝唐太宗手下一定死不了,因為那兩位特別需要這樣的將軍,至於你們所說的岳飛干預儲君和迎回二聖的事,放到唐太宗漢武帝那種氣質的人身上岳飛也不會敢那麼直言,或者就算岳飛直言,漢武帝唐太宗也會用自己的方法處理好,不要吧漢武帝唐太宗當成趙構那個垃圾,所有人都犯了這個錯誤


殺豬俠


個人覺得,岳飛被過度神化。

一、和金國不能滅宋一樣,岳飛是沒辦法光復中原的。主要原因是財政無法支撐。

趙構並不是繼位,而是北宋滅亡後稱帝的。

也就是說,他沒有北宋國庫的鑰匙,所有的軍費都得自己掙。而他一路南逃,根本沒有積累的時間。而且南宋防線太長,宋金對峙,光防守都應付不過來。趙構沒有威望,沒辦法找貴族要錢,而且宋朝有功名的人太多本來負擔就很重,並且經過王安石一折騰,也沒有加稅的空間。

關鍵是稅源少了一大半,而且岳飛的淮西戰區的腹地江西江蘇,原本是南唐,趙匡胤征服南唐之後,稅收本來就重(所以白蓮教活躍)。

打仗是很花錢的。關鍵是,岳飛要直搗黃龍,根本不可能就糧於敵,而且作戰對象還主要是北宋人。因北宋負擔很重,老百姓其實很辛苦。金國統治,雖然經常搶劫,但金國人少,而且金國起得北宋國庫,金國人也懶得搶那麼頻繁。因此,金國搶的,都比不上北宋徵稅徵的那麼多。也就是說,在金國的北宋人壓根兒就不歡迎南宋北伐,死戰是必然。

也就是說,岳飛打仗,花南宋人的血汗,打北宋人,女真人看熱鬧。這是北伐的實質。

在趙構時期,儲備力量才是正確的選擇。

二、歷史資料表明,南宋朝廷和岳飛部隊的溝通有出現時空錯位。因杭州和淮西有一定的距離,而且處於戰爭狀態,岳飛的位置不一定,因此戰事狀況到了朝廷,就過了半個月,再反饋到前線又是半個月,加起來就是一個月。一個月戰況早就變了,幾次時空錯位的溝通,直接導致岳飛非主觀的抗旨。

三、趙構也不見得一定要殺岳飛。但趙構並不一定能管住下面人。也就是說,即使沒有說要殺岳飛,但獄卒如果和岳家有過節,賬一樣會算到趙構頭上。無論如何,秦檜是宰相,就算是陷害岳飛,也會弄出證據,“莫須有”絕對應該是“莫,須有”。

把漢武帝、唐太宗放到趙構的位置上,一樣會命令岳飛暫時不打,修養生息二十年以後再打。如果連續抗旨,即使是非主觀,都無需回京解釋,直接派監軍就把岳飛砍了。

趙構為啥傳位給趙匡胤後人。說白了,朝廷壓力太大,最後直接撂挑子,“你行你上”。趙眘一看報表,直接就閉嘴了。乖乖的等幾十年再說。南宋也的確北伐了幾次,伐著伐著就沒錢了,到最後都沒成功。

北宋,簫綽和宋真宗和談。宋真宗以為要三百萬貫,結果是三十萬貫,而且一直和平到最後。這個事情說明,遼國打一場仗搶劫收入是低於三十萬貫的。而宋真宗認為三百萬貫,說明軍費是超過三百萬貫的。女真人比遼國少很多,因此他們出戰搶劫所獲很少。由此可見,金國的北宋人的負擔比南宋人的負擔少得可不是一點,而是數量級的差別。


流水劍客



岳飛雖然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只有養子岳雲一起同岳飛被殺。岳飛其他妻兒沒有受牽連。若岳飛在漢武帝時期,會被夷滅三族。不但岳飛,其他名將也會被夷滅三族。

我們就回顧衛青第一次上戰場時的情景。

漢武帝派了四路兵馬同時進攻匈奴,命衛青為車騎軍出兵上谷,公孫敖為騎將軍出兵代郡,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兵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兵雁門,四位將軍各領一萬騎。

此戰匈奴集中全部主力進攻李廣軍。衛青趁敵人後方空虛。直搗匈奴老窩,俘獲戰俘700人,大獲全勝。

我們看看這四位將領的下場:

衛青死後,被滅門。

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蠱之禍誣陷皇族。致使陽石公主被滅門,諸邑公主被滅門、太子劉據被滅門、長公主被滅門、皇后衛子夫被滅門。衛青也被滅門。

早在巫蠱之禍前,公孫熬已被腰斬,滅門。

公孫賀後來官至漢朝丞相。因巫蠱之禍,公孫賀父子雙雙在慘死在獄中。公孫賀被滅門。

李廣死後,其孫李陵被滅門。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屠戮殆盡。

若宋高宗是劉徹,宋朝名將岳飛、韓世忠、吳玠、孟鞏皆被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四人全被滅族。

南宋剛剛建立,便滅亡!


楊朱學派


不論是大將軍衛青,還是衛國公李靖,他們對比岳飛都猶有過之。

試問他們受過迫害麼?

岳飛死,是因為秦檜通敵賣國,讒言惑君。

而趙構本身的問題,在於軟弱和難以明辨是非。他需要有忠臣日日提醒,才能明辨忠奸。

現在很多人為秦檜平反,說白了,這類人就是秦檜這類人。因此才會給通敵賣國的人找理由。

說白了,趙構不過是秦檜手中的一把刀。


墨蒼雲


要想當穩國王必須殺掉岳飛這樣手握重兵的人!不殺只能變成漢獻帝,楊廣,和未代皇帝普儀一樣的下場!

帝王制度,強者為王。誰有強大的軍隊,誰才是真正的國王。擁有強大的軍隊,才能號令天下說一不二。成為真正的國家主人!(國王)。擁有屬於自己的國家地盤控制區,出租出賣土地礦產資源給百姓,收稅,發行貨幣,培養忠臣良民,讓天下人世世代代給自己當牛做馬。自己成為農場主!殺光所有功臣和異姓王。

防止謀權篡位,這/些人都是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能力不比自己差多少。但一個稱王,一大群稱臣。不殺很難拉開距離,搞鶴立雞群。無法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無法為我獨尊,很難領導,當初都是哥們兄弟的叫著不分你我。劉幫就這樣乾的。

楊廣不殺,最後下場丟了國王,世代萬人罵!昏君楊廣!楊廣只是沒有像劉邦那樣殺!楊廣認為,我以經是國王了,作點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修水利,開運河,軍權傍落!軍隊沒了!國王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